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 系列三

发布 2021-03-16 21:23:28 阅读 7355

高考作文: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系列三)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

烟台永铭中学。

崔俊杰。(十一)高考满分作文有哪些特点?

满分作文是扣题行文的,并且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角度,有高雅的境界。行文有境界是一种很高的评价,境界可分为凝重的和清雅的两种,前者主要是指忧国忧民,后者主要是指超然物外。作文的境界在何处最能体现出来呢?

一是拟题上,二是立意上,三是构思上,四是用料上。

满分作文有大气的立意,准确、深刻。因为高考作文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所以就要看重那些能写出大气文章的人。满分作文是写大我、写豪气、写真理,不是在个人的小我里面,不是哭哭啼啼、唉声叹气,不是只写琐细、缠绵和朦胧。

满分作文有感恩的心志、有底蕴深厚的材料,那么怎样使文章有底蕴呢?一要选择名料,少选自我;二要选择名言,不是自己;三要事例丰富,不要一事到底。满分作文有合意合理的结构,有行云流水的语言:

简洁、气势、流畅。满分作文感情真挚,能够我手写我心;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是不能得满分的。

满分作文构思巧妙、独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绝非大众化和老生常谈。满分作文的结构完整、严谨、有创新,符合行文规律;满分作文说理透彻,论证有力;能够灵活采用各种手法,或排比,或引用,或比喻,或正反对比,使说理透彻明白,深刻到位。

满分作文语言有文采,句式灵活,富有新意;语言凝炼,遣词造句非常讲究;整句散句结合,采用多种修辞方式,富有新意,富有气势;如果是记叙文、**则善于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满分作文标题先声夺人,形象生动;开篇点题,引人入胜;材料充实、新颖、典型、不落俗套;文章脉络清晰,选取角度好,书写认真清晰美观;满分作文具有文化性、思辨性、哲理性。

(十二)作文的本质就是创新。

文章切忌随人后,文若春华贵出新。作文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能动人,才能洗人耳目。

【考点讲解】《高考说明》对有创新的具体要求是:

见解新颖: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正面思维---立意更高更新更全面;逆向思维---反其意而用之;联想创新---变换角度,出奇制胜。

材料新鲜:现实中的鲜活材料;精心比较后选出的典型材料;虽旧而有新意、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的材料。

构思新巧:这是作文创新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也是考生最能发挥创新精神的地方,应该充分展开想象,以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选择新的角度,新的形式,新的体裁,构思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能突破思维定势,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或结果:想象奇特、独到,或新颖别致,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

有个性特征:文章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能表现自己独特的人**悟,能抒发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不是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东西。

【如何创新】

改变观念勇敢创新。

很多同学在构思时不敢大胆创新,不敢施展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其实作文就是让你施展才华展示个性的,只要你不违背题意,就不算跑题,要大胆创新,才能获得高分。

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创造性思维。

要用全面的、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深刻的认识;要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要会将侧向与反向、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3.善于联想巧用比喻,巧用诗词名句深刻揭示中心,勤于思考见解新颖。

新从思考中来,要勤于动脑,留心观察,紧扣时代脉搏,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捕捉新意;要充分展开联想,从无垠广阔的天地中寻觅新意;要善于逆向思维,从习以为常的素材中挖掘新意。这样就能够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写出有创新的好文章了。

(十三)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1、论据选择的要求。

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每个材料它最能证明的那一点是什么,这最应是我们思考研究的。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

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2、论据运用的要求。

述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3、论据的**。

写作文应该从自己积累的哪些方面寻找论据材料呢?一,在我的生活范围内寻找。二,从历史人物那里寻找。三,从当代的新闻人物中寻找。

4、论据的使用方法。

一,单个材料的使用:剪裁取舍、概括叙述。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二,多个材料的使用:列举排比、简短有力。

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

三,一材多用:多角度、多层面发掘。

(十四)高考作文,细节决定成败。

文章的主旨、结构、形式等方面力求显赫,目的是让阅卷教师一眼就能够把你的文章看得清清爽爽、明明白白。主旨可以通过首括句,将文章所要传递的主要观点、见解、主张等呈现给阅卷教师,以便阅卷人不用通览全文就能够窥斑见豹,也就是说,不会占用、浪费阅卷人更多的宝贵时间,就能够对你的作文大意了然于胸。结构可以采用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等,给阅卷人以鲜明、深刻的认知;还可以运用排比句(段)、拟人、设问等修辞,使阅卷人对你的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形式可以把每段的主旨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来,放在段首;或是把哲理句、体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得意句独立成段,这是文章的采分点,能够使阅卷人眼前一亮。

由于考生时间分配失当,致使文章有头无尾,或是虎头蛇尾,这样,不仅字数达不到要求会扣分,更重要的是文章意思不完整,很难给阅卷人以整体感,这样的文章当然会影响分数的。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最后部分总比较重视,并往往会在脑海里留下总体印象,从而定下文章的档次。考场作文要获高分,结尾一定要和开头呼应,做到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高考作文,不管写成议**还是记叙文或是散文等,都一定要做到洗练、简洁的要求,不要冗长、啰嗦,而应以一当十:如果是材料作文,对材料应该简约地引用、提炼,而不是大段地照抄不误;如果是命题、半命题或话题作文,事件、故事的叙述,也要依据文体区别对待,尽可能写得简略、概括些,特别是议**更要这样。文字洗练简洁、词约意丰,阅卷人肯定喜欢。

在生活真实与合情合理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可以将人物、事件写得完美些、巧合些,因为,考生的生活环境、领域与视界的局限,就决定了考生可以也应该这样来写作,这与胡编乱造有本质不同,为了典型性,一个人的衣服可以是山东人的,帽子可以是北京人的,脸庞可以是浙江人的……目的就是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与问题的本质属性来。

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细节,是指文面清洁,不乱涂乱画,以致黑墨团处处可见;书写工整,字体不要有大有小,或是超出格子,或是躲在格子的一角,看起来刺眼或别扭、费眼神;尽可能地避免错别字,写作时,如果遇到没有把握写对的字、词,就要换用近义词、同义词,不要硬写、硬用;语句应通畅,语意连贯——写完后,时间允许的话,最好能通读一遍,借助语感,对疙疙瘩瘩、表意不畅、不明的地方稍加改动,以不影响意思表达,阅卷教师能够看懂为原则。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对作文的得分却起到无形的决定作用。毕竟,赏心悦目的文面,犹如一个眉清目秀的美人一样,谁又能够忍心破坏她的神采、韵致呢?

(十五)作文立意,要跳出四个小圈子。

高考作文里那些语言低幼化、构思平板化、立意谜语化、内容庸俗化、书写随意化的作文,会破坏老师的阅卷情绪;而那些观点鲜明、扣题紧密、表达干练晓畅、过渡紧凑、书写工整清晰、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所以考生首先要学会审题,准确立意。立意准是得到内容分的基本前提,若审题失误、角度失当、立意失明,即使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那你的文章最多得到基本分。不少学生审题时一目十行,一叶障目,顾此失彼,断章取义;或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一味想投机取巧,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结果理解歪曲了材料的本意;或者一边读材料一边就急于构思自己的应试文章,心有旁骛,造成了选不准角度,中心散乱不清。

冷静、客观、全面理解材料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很重要,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基本点。

许多考生规矩观念淡薄,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到正文则信马由缰,不伦不类;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顾此失彼,颠三倒四;选材散漫,乱扯乱侃;罗哩罗嗦,空洞杂乱。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想以全篇滴水不漏、完美无缺取胜相当困难,想写出合题切理、文采飞扬、亮点迭出的佳作来很不容易,但要做到局部流光溢彩、珠圆玉润、锦上添花还是可以的。

高考作文的总体走向是贴近生活,社会,发展个性,突出人本,鼓励合理的创新。考生在表述中不能没有对事物内涵、价值、意义的揭示,叙写事件一定要明晰深刻,阐述观点一定要追因究果,不能简单地罗列现象材料。对于材料作文,务必要对所给材料要认真分析,准确抓住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主旨和规定话题立意。

要对题意理解准确,表述明确,立意深刻。

立意时要跳出四个小圈子:

一是跳出物质性的小圈子,进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使思想有高度;

二是跳出个人小圈子,从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视角上换位思考,分辩是非,权衡利弊,使观点有高度;

三是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适当进入历史的昨天与前天,以古谏今,使见解有深度;

四是跳出生活现象的小圈子,进入文化层面透视社会文明,使思维走出简单肤浅,进入哲思睿语。

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 系列一

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 系列一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烟台永铭中学。崔俊杰。一 我的分数去哪儿了?往届很多考生在高考完了查到自己的高考语文成绩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的诊断性测试和适应性测试的语文成绩都超过了120分,为什么到最后真正的高考语文成绩却在100分左右徘徊?我的分数去...

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 系列二

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 系列二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烟台永铭中学。崔俊杰。六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给高三学生的几点建议。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了解自己的作文水平处于什么样的档次,这样才能在考场上适当地发挥。如果你是不太会写作文的人,就要保守一点,首先要保证不偏题 不离题,用最...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罗列的高考作文写作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罗列的高考作文写作 十宗罪 罪罪戳心!写高考作文时,考生常常会犯很多错误,下面是一名长期奋斗在阅卷战场上的老师总结的高考作文写作 十宗罪 真是 罪罪诛心 呐,当然了,有问题,就有解决办法!第一宗罪 审题 若即若离。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 话题作文 或是 新材料作文 出现,题目宽泛,但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