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发布 2021-03-13 14:17:28 阅读 5719

一、话题作文的概念:

自2023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的以“话题”形式为内容的高考作文出现以来,“话题”式作文就作为一种全新的考查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可以自主选择文体,或议论,或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使考生在写作上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一般来说,话题不是作文题目。

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学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2、话题作文与其他作文的区别。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作文指定了作文题目以后,考生就没有选择,在同一个题目下,主题和内容大致相同。作文给出题目或是限制文体,就等于给考生画了一个圈,你有多大的能力也只能在圈里跳。

你熟悉这个主题也好,不熟悉这个主题也好,你擅长这种文体也罢,不擅长这种文体也罢,别无选择。这是命题作文天生的缺陷。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在形式上也是不同的,虽然都有“材料”,但两者对待材料的“态度”不完全一样,在试卷的指令上也不完全一样。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也就是说,所写作文的主题、内容甚至是文体都必须与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一致。材料作文限制性很强,不易猜题和押题,这是它的长处。

但是,也正是这种限制,阻碍了作者写作水平的发挥。

以上可以看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都有局限,最突出的是两者都将写作范围限制得较死,也没有选择文体的自由,这就导致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甚为流行。学生在写作中所具有的能力、特长和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展示和发挥。

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它也有材料,但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因此,话题作文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

从作文题的要求上也能看到这一点: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三自”方针充分展现了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鼓励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考生可以在文章中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也可以写**、讲故事、编寓言,形式自由开放。

三、话题作文的特征。

话题作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它在内容、体裁等方面的限制性很小,给考生写作空间发挥的余地更大。每个话题作文题,后面的写作要求这一项基本上都是“根据社会实际,发挥想像,自选题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以上的作文。”

这“三自”就是话题作文开放性的最具体的表现。但这并不就意味着话题作文就可以随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话题作文示例:

202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啊,突然脚下碰到了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了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

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这个人进行全身按摹。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

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了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选择,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不得抄袭。

四、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从信息论角度看,审题就是要求我们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准确全面地获取和把握。这种信息无非是两类:提示和限制。

提示,是告诉你应该写什么;限制,是告诉你不该写什么。我们在审题阶段掌握好这两大信息,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如何才能审明题意呢,首先我们要弄清话题作文题目的一般结构:

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引言材料、提示、话题、要求。

其中,提示语和话题也被称作话题限定语。话题作文的审题,从对象上看就是审话题、审引言、审要求,其目的是审写作的范围,审观点。清题意,就得把话题作文题目的这四个组成部分一一审清。

1)审材料:

1、材料的类型:

文字材料、图表材料、数字材料。

2、给出材料的目的和意图:

出题人给出材料的目的和作用是引出话题,帮**生更好地理解话题, 展开联想和想象。

3、如何利用材料:

a、读懂材料弄清其中的人、事、理、情。

b、根据材料的目的是帮**生更好地理解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这一特点,它和话题之间有类比关系,可以利用其相似性组织材料,确定主题思想。

以2023年全国高考题为例:

事:登山者在风雪中救人。

过程:翻江倒海的思量——心灵的抉择。

救人还是独自逃生?

结果:救人,二人共同搀扶着走出雪地。

出题人提供材料的意图:选择友爱、善良、真情---真、善、美等美好的心灵。

2)审提示。

1、提示的位置:

一般话题作文里都有提示,它位于材料和话题之间。

2、提示的作用:

提示的作用其实就是告诉作文的着眼点、作文在写作范围、角度方面的要求。

3、审提示就是要把握作文的着眼点、写作范围和切入的角度。

例:2023年高考作文题的作文提示: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选择,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提示非常明白无误的为我们指明了。

1)、作文的范围和选材的角度:“触动心灵的选择”,其重点在“触动心灵”上,它不能是一般的选择,一定是触及我们心灵的事。

2)、作文的着眼点:“怎样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其中“为什么这样选择”是作文的着重点,写在选择时心灵或是心理的矛盾和斗争的历程。

4、方法:找相关相似相反材料。

审提示”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

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⑥不得抄袭。

点拨: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这其实是在告诉考生应从相似联想的角度寻找作文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自己家的孩子最聪明,妈妈的话语最可信,故乡的水最甜,家乡的月儿最亮,情人眼**西施等。高中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子以为我美也是如此。

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这就为考生寻找作文材料开辟了一个新的天空——相反联想,即不以感情的亲疏来认知事物。这方面的作文材料考生也应能找出许多。古人所提倡的“唯才是举”“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就是不以感情的亲疏来左右认知的典型。

再如东晋的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儿谢玄;北宋的王旦举荐自己的死对头寇准;美国钢铁大王洛克菲勒兄弟临终不是把公司交给子孙,而是交给了自己的一个职员等等。

3)审话题。

话题的作用:写作的中心。

话题作文的审题核心是审“话题”本身。作文所给的话题,不论是词语,还是短语,不论是观点型的,还是范围型的,都必有一定的意义。

审话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深入理解话题的内涵,然后从相近相反两个角度扩展联想,寻找话题的外延。如果是短语,还应辨明它的层次结构,可用以下方法把握话题的内涵。

1、内涵外延分析法:分析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对话题的核心概念进行鞭辟入里的思辩分析,从“什么是什么”的层面作出判断。全面准确的理解话题,如《诚信》是“诚实、讲信用”。

《牵挂》:a、挂念:可以是单方、双方甚至是多方。

b、放不下对方:(的事、形、情)。写作文时,就不能仅单写“念”而把作文写成思念、想念,而把“挂”字丢到一边。

除了心理思想的描写之外,还应该写行动(人物的活动)。

此外,还可以从“是什么不是什么”这一层面,明确核心概念的限定性,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答案”不是“问题”,是“丰富多彩”而不是一个二个。

例如:2023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目: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

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的作文。

点拨:“双赢”的内涵是利人利己,“智慧”的内涵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双赢”是目标,“智慧”是方法。

“双赢”是话题范围的外圈,“智慧”是话题范围的内圈。作文不能只重视“双赢”而忽视“智慧”,也不能大谈“智慧”而抛弃“双赢”。话题旨在引领考生在将来的为人处世中,不“损人利己”,也不一味“损己利人”。

前者有违道德良心,后者有违正常人性,最恰当的方式就正是取得“双赢”。不过,在立意中还必须强调“智慧”两字,解决“如何争得双赢”这个问题。

高中作文写作指导 话题作文审题技巧

1.审材料 1 材料协助理解话题的。如 和而不同 有人就不理解,这就需要材料和提示语。如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 纪念 话题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能够是国家 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能够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但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

写作指导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话题作文写作指导。专家认为,材料话题式命题作文开创了高考命题新时代,是高考作文命题创新的成果,它更强调考生思维的广阔性 开放性 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为什么你无话可说。因为是话题作文,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让那些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同学,能有话可说,而没有更多的限制。只要你的话能言之成理...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话题作文就是规定一个相对广泛的谈话中心,以启发人们思考,激发人们联想 想象,引发人们说出想说的话的一种作文形式。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的 三自 原则是话题作文的显著特点。由于话题作文具有选材范围宽泛 立意多向发散 选择文体自由,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广阔写作空间 有利于考生激发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