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技巧解读

发布 2021-03-10 10:39:28 阅读 8251

目录。1、高考作文的切入技巧。

2、高考作文结构策略。

3、话题作文的审题与训练。

4、考场作文立意如何创新。

5、考场作文思维问题。

6、逆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7、如何让作文打动人。

8、用好例证法,让高考作文议论更显力度。

9、议**的语言应有味道。

高考作文的切入技巧。

a、高考作文构思的程序(示例)

一、剖析话题,挖掘话题内涵(析“题”)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由概念或命题构成,包含多个层面。剖析话题,挖掘话题内涵,就是要从分析话题的意义层面人手,分析话题的上一层面是什么,平行层面是什么,话题之下还有多少子话题,以排除话题上一层面或平行层面的内容,保证学生写作切题。

例题: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到底什么不该记忆,什么该记忆?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的下一个层面内涵。

你爱别人,忘记;别人爱你,不忘。

你帮助过别人,忘记;别人帮助过你,不忘。

你对别人有恩,忘记;别人对你有恩,不忘。

别人对你不好,忘记;你对别人不好,不忘。

现在的成功与荣耀,忘记;过去的失败与教训,不忘。

生活中的烦恼,忘记;生活中的快乐,不忘。

生活中牵挂精力的琐碎小事,忘记;自己的理想、目标,不忘。

二、回归课本,利用课本资源(用“本”)

杜甫忘掉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床头屋漏”无干处,不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海伦凯勒忘掉的是双目失明的痛苦,不忘的是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史铁生忘掉的是肢体残疾,终生与轮椅为伴的痛苦,不忘的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考。

三、拓展阅读,搜索阅读信息。

如前所言,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由话题辐射开去,可以衍生出许多子话题。这些子话题可能是教材已经涉及到的,也可能是教材没有涉及过的。

在读过的作品中,有哪些涉及到了写作话题?如果涉及到了,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是为话题提供素材,还是对话题加以解释,抑或是对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阐释?

四、面向生活,搜寻时事材料(索“源”)

大连市公交汽车联运公司司机**志,在行车途中心脏病发作,忘记的是自己生命垂危,不忘的是采取措施靠边停车,以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奔赴救灾前线,忘记的是瘟疫的传染,忘记的是生活环境的艰难;不忘的是祖国的召唤和神圣的使命,不忘的是在废墟下呻吟的求救的呼唤声。

公交车调度员陈双龙为维护城市乘车秩序,忘记的是个人的安危,不忘的是挺身而出、主持正义的责任感。

五、完善形式,选择恰当文体(选“体”)

告诉人们哪些该忘,哪些不该忘,或哪些该忘而没忘,哪些不该忘而忘了,从而揭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或写成小**,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在对主人公的忘与不忘的刻画中,针砭现实,此外还可以通过日记、书信、戏剧、寓言等形式来表达。等到思路打开了,要从内容出发,运用关系联想,结合自己的特长,寻求内容与形式结合的最佳文体。

六、设计结构,谋划构思方法(谋“篇”)

方案有三:1.可以开门见山,先提出“忘与不忘”存在什么样的辩证关系,再进一步论证为什么存在这样的辩证关系。

2.可先列举一系列现象,从现象中归纳“忘与不忘”的辩证关系,然后围绕“忘与不忘”这一辩证关系对现象作评价。

3.可先从一则材料人手,通过引证材料分析“忘与不忘”的关系,引出论点。

从结构方式看,可以选择典型事例小小标题的方式从不同侧面表现;可以用蒙太奇手法分镜头组合;可用日记的形式刻画人物心理;可用人物自述的方式叙述人的经历;可以某一中心地点为舞台,通过侧面描写去展现。

打开思路后,再依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构思方式表现话题,这种联想方式,有助于写出构思独到的作品,有助于帮助深入思考话题,可谓既有思维的广度,又有思维的深度。

析“题”→用“本”→索“源”→选“体”→谋“篇”

b、“逆向切入”法。

一、大题小作。

二、小题大作。

三、实题虚作。

四、虚题实作。

五、旧题新作。

一、大题小作。

一)切割话题。

将提供的“话题”进行切割,使之变成若干个“小话题”,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办法去写。

比如:“语文活动”这个话题,可以把它分成为:写一次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讨论会等;或者一次春游、社会调查、街头错别字检查等;还可以写一次自改作文、作文比赛、自办小报、猜字谜等。

模拟题目一: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的标准不同,对事物的评价就不一样。自然风光是美的,高楼大厦是美的,流行服装是美的,少年的天真是美的,飘落的树叶是美的,奶奶的白发也是美的。在你的经历中,这些美有没有在一瞬间感动过你,改变了你对美的看法呢?

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切入提示。1、可以从美的外在特征层面对美进行描写,即写美的事物。最常见的美有这么几类:

景物美,社会行为美,人的心灵美等。前者可以写一次旅游当中看到的一片美景,或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变化,或一个心地善良、心灵纯洁的人物。常可以用对比或衬托的手法。

比如以前这个地方怎么不好,现在变得多么可爱;刚开始遇见一个人物多么可恶,最后证明他表面不美,行为却很美。

2、可以从美的观念层面进行议论,即通过对美的阐述,写出对美的独特看法。比如对流行歌曲、宠物热、哈日族、追星族等的看法。你可以批评、商榷,也可以为另类美正名。

这一类文章难写,但易得高分。

模拟题目二。

在现代生活中,整个世界处处都在进行着各种多样的交换。物流、**、信息流,世界三大流实际上也是一种交换。交换无处不在。对交换,你能想到些什么?

请以“交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切入提示。这是一个含义极其广泛的题目。“交换”指双方各拿出自己拥有的给对方。

交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是无形的;有等价的,也有不等价的;有伟大的,也有卑劣的……写作时最好能选取具有时代气息的题材,也可在旧题材中挖掘新主题。在文体表现形式上可采用一些较新颖的形式,如寓言、科幻故事等。

1、从交换的价值上,可对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进行议论,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可以编寓言故事。

2、从交换的形式上,可记叙一次有意义的主动交换、被动交换、公开交换、秘密交换。

3、从交换的性质看,有伟大的交换、卑劣的交换、奇妙的交换,可记叙、议论,也可编科幻故事。

4、从交换的对象看,有高层次的思想、学术的交换,爱心的交换,生命的交换;也有普通平常的交换。如事件本身精彩独特可写成记叙文;如写议**,可适当穿插抒情。

二)限制话题。

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标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实际写作时我们必须对话题加以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

如“父辈”——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这样文章范围缩小了,打开思路就迅速多了。

模拟题目一。

距离,有时间、空间方面的距离,也有心灵、情感方面的距离,还有精神、物质方面的距离。有人说,距离可以产生美,也有人说,距离可以产生隔阂……那么你又怎样想?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切入提示。1、从距离的外延着笔,联系现实,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距离,如:差生与优生之间的距离,应试教育桎梏下师生之间的距离,不能相互理解的父子之间的距离,不拍不跑不送的下级与上级之间的距离,无收入须赡养的老人和儿媳之间的距离,“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上下左右邻里之间的距离,未出名的爬格者与编辑之间的距离,“奔驰宝马”与“徒步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贫穷的西部地区之间的距离……

2、从距离的作用着笔,既可写距离产生美,也可写距离产生隔阂;既可写距离可以促进交通、通讯的发展,也可写距离可以阻碍物质、文化的交流。

3、从距离产生的原因着笔,比如分析邻里之间产生距离的原因,可以列举:拜金主义盛行,人情观念淡漠,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电视网络的发展客观上造**们不太注重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等等。

三)设问构思。

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例如:写话题作文“理解”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

什么是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我理解别人吗?

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这种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真情实感和对生活独特感悟的自问自答方式,使自己的思维逐渐深入,较容易确定切入点,并根据写作的内容迅速拟出文章题目。如《我们需要理解》《向妈妈说说心里话》《我原谅了他》等。

模拟题目一。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指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

“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懂得生活,就看你对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耍”。

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请你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切入提示。从小至今,每个中学生肯定都经历过许多美好的事物,从中可以找到不少切中话题的人与事。比如,欣赏什么?

欣赏不畏挫折的人生经历,欣赏激荡着生命活力的青春岁月,欣赏优美如画的自然风景,欣赏记忆深处流光溢彩的真情体验,等等。

模拟题目二。

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的作文。

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

”“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

”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

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

二、小题大作。

有的话题,其题引材料具体、情境真切,话题也很小,学生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无从下笔。此时,我们不妨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反而能拓开思路。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一 高中常考作文体裁剖析。近三年高考总结 1.体裁上以应用文 议 说明文 开放作文为趋势。2.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热点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3.注重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体现实用性。应用文 书信。格式 开头顶格 dear sb.结尾格式 申请 thanks for your considerat...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1.直接引用。在作文中,直接引用相关诗句,或对情境进行渲染或对话题或观点进行印证与证明,会使文章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增强作文文采。幸福是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的牵挂,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的收获 幸福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祝愿,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的回忆 幸福更是 ...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高考作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能否写好高考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考的成败,如何才能提高作文的深度,文采,有效的使用诗词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巧妙使用诗词的主要形式。1.直接引用。在作文中,直接引用相关诗句,或对情境进行渲染或对话题或观点进行印证与证明,会使文章显示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