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发布 2021-03-05 22:10:28 阅读 7681

生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出口农产品结构优化,而且可以渐进性地改善生态环境。这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兼顾多种效益统一,并使产业与事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日益受到人们欢迎。但是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构成了银行授信的风险点,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分析】一、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期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使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建立良性的物质循环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一)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2023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二)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在传统生态农业发展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又发展起来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的生态农业模式,诸如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南方的“猪—沼—果”模式、西北内陆地区的“五配套”模式等,都属于新型生态农业的范畴。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它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故被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推广达21万多户。

1)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的猪舍和一间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技术特点是:

温室内猪圈舍的温度在冬天可提高3-5℃,为禽畜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使猪的生长出栏从10-12个月缩短为5-6个月,故圈舍的利用率可提高,饲养量可增加。而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猪舍下的沼气池也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辐射而增温,可解决北方地区在寒冷的冬季产气难的技术难题;同时,猪群呼出的大量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比室外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的产量可获增加,品质也有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2)经济效益。①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kg,增收5-6元,温室大棚年可提高效益过千元;②每年均可节省化肥开支约200元;③温室育猪比常规养猪可提前150天出栏,每头猪降低成本40-50元;④沼气作燃料和照明等,年可节电60元,节煤130元。

2、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这是一种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在我国南方得到了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推广达25万户。

1)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养两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2)经济效益。①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②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可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m多,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

③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往年准备柴禾的砍柴工150个。

3、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

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为解决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而研究推广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1)具体形式。每个农户建一个沼气池、一片果园、一个暖圈、一口蓄水窖和一间看营房。实行厕所、沼气池、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

除养猪外,圈内上层还可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入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

2)经济效益。“一净、二少、三增”,即净化环境、减少投资、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增效。每年户均可增收节支2000-4000元。

二、生态农业风险分析。

目前,虽然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我们从生态农业存在问题中总结出银行授信的风险点,具体如下:

首先是技术体系风险。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

但目前在生态农业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其发展水平处于较低水。

平,缺乏竞争力,容易被淘汰出局,从而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其次是政策风险。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缺乏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的主动性。而农产品**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子。当地**对生态农业的观望甚至是置之不理非常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缺乏政策支持的产业很难形成规模,也不利于龙头企业的诞生,而且产业链上的细分行业涉及领域单一,提高了银行的授信成本。

最后是产业链风险。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之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紧紧依靠种植业的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化水平低,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

对于银行的**链金融来说,产业链的不完整不利于**链金融的规模拓展。

此外,生态农业比较容易受自然因素影响,突发自然灾害将会造成该产业链上的相关方的经济损失,即外部环境引发的信用风险。

三、授信建议。

首先应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基础——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的信贷扶持。一是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二是在资金投入上要根据项目不同的性质,采用各种不同的抵质押业务相结合的办法,同时加大投资整合力度;三是加强生态农业企业信息建设的信贷扶持,让农民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解决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现的问题;四是贷款支持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城乡衔接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广播电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网络。

其次是注意农村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因小失大。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走过不少弯路,以牺牲环境的代价获取经济利益,已经有了沉痛的教训,特别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授信时要吸取高耗能行业授信的教训,对造成水资源、农田污染严重以及排污能力差的生态农业企业,应采取疏导沟通的方式缓解矛盾,保留限制授信的措施。

最后是优化针对生态农业类的贷款流程。适当降低对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贷款要求。包括降低对贷款对象资产规模的要求,适当放宽对贷款抵押物的限制,允许企业和农户以实物资产和其他票据进行贷款抵押或质押,并根据生态农业中科技型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允许其用技术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作抵押。

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 按钮 本文档 有偿 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生态农业是在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科的技术和原理,进行科学的统计,把当代的科学技术和传统的农业科学结合到一起,创建把农业种植生产 发展管理和环境...

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 任晓风齐星宇。新农业 2017年第05期。摘要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逐渐显现出系列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小觑,环境污染 生态退化 资源短缺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而农业是立国之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本文重点介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发展模式,体现了生态农业理论方面的优...

生态农业的十大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2002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北方 四位一体 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