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论语》
聆听朗朗的诵读声,细品泛着清香的书卷,细读先人饱含哲理的文字,我寻找着古人留下的智慧之井,寻找着古代文化璀璨的一页,寻找着字里行间中无限的哲理。终于,我找到了它——《论语》……
品味《论语》,我品到了无限的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开《论语》,我的心灵被第一次撞击到。这句话,揭开了“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大学问家”这一块幕布。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道理很简单,但许许多多的人,包括我,却未能揭开这一层幕布,他们被所谓的“面子”羁绊,认为“不知道就是没面子”。殊不知真正的“没面子”,恰恰源于不懂装懂。我曾害怕被别人笑话,不懂装懂,不敢大胆表达意见,也不敢虚心请教。
直到看到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从此决心改过。
品味《论语》,我品到了坚定的意念。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论语》中,这句话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某些人看来,“金钱”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砝码,唯有拥有了更多的钱,才能使成功这个天平平衡,在它面前,“道德”、“理想”与之相比不值一提,崇尚“有钱任性”。但是,一切真的如此吗?
金钱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个砝码,比如这句话中提到的颜回,虽然他身处陋室,但他依然快乐,为什么?因为他拥有志向,拥有信念,这两者的分量,是金钱远远不能与之相比的。这句话,使一度迷茫的我重新找回了信心,寻找到了决定成功的重要砝码——道德、理想。
品味《论语》,我品到了不懈的呼喊。
“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关键在于对父母的关心。如果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儿女为了争遗产不赡养父母”之类的报道,或许在他们眼里利益才是第一,这样的人终将被道德所抛弃。
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品味论语,我寻到了孔子在学习上艰辛的努力,我寻到了孔子不因贫穷而忧愁的坚定志向,我读到了孔子对展示学习的极度不满……在这智慧之井里,我品尝到了智慧的甘泉,在这清香的竹简里,我品味到了信念的淡香,在这淡淡的字迹中,我读出了执着的优雅优雅……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怀着《论语》,我满怀着坚定的信念,徜徉在经典的海洋之中……
点评:我想这样排列顺序比较好:第一部分写孝,第二部分写意志,第三部分写智慧。
如果你不写“智慧”而写“淡泊明志”,那就另论了。总之,短段落中的总结与长段落中的具体文字要高度吻合。
智慧,是最高级的,应该放在第三个,形成递进关系。我觉得,这一部分所写的,还算不上是智慧,建议你下。
写坚定的意志这个,我觉得你具体所写的内容,更偏重于“淡泊明志”。而儒家真正的“意志”应该是“仁以为己任”。看你更换哪一个。
第三个具体写的是“孝”,用“不懈的呼喊”来总结不太准确。
倒数第二段,不必局限于孔子,可以扩展到《论语》甚至儒家思想。
论语中的智慧,建议,比如于丹在百家讲坛的讲座。
虽然挑了这么多问题,但这篇写出了较高的水准。
初二写这种高难度的,自然会有问题,但这样的作文最能提高水平。
品味《论语》
聆听朗朗的诵读声,细品泛着清香的书卷,细读先人饱含哲理的文字,我寻找着古人留下的智慧之井,寻找着古代文化璀璨的一页,寻找着字里行间中无限的哲理。终于,我找到了它——《论语》……
品味《论语》,我品到了真诚的孝心。
“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关键在于对父母的关心。如果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儿女为了争遗产不赡养父母”之类的报道,或许在他们眼里利益才是第一,这样的人终将被道德所抛弃。
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这样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品味《论语》,我品到了淡然的态度。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论语》中,这句话重重地撞击了我的心灵。在某些人看来,“金钱”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砝码,唯有拥有了更多的钱,才能使成功这个天平平衡,在它面前,“道德”、“理想”与之相比不值一提,崇尚“有钱任性”。但是,一切真的如此吗?
金钱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个砝码,比如这句话中的颜回,虽然他身处陋室,但他依然快乐,为什么?因为他拥有志向,拥有信念,这两者的分量,是金钱远远不能与之相比的。这句话,使一度迷茫的我重新找回了信心,寻找到了决定成功的重要砝码——道德、理想。
品味《论语》,我品到了无限的智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成为了我一生受用不尽的智慧之泉。这句话,揭开了“孔子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大学问家”这一块幕布。
道理很简单,但多少人能够迈出这一步呢?也许,大多数人被所谓的“面子”羁绊,不愿将身子稍微弯下些,倾听他人,特别是小人物的智慧,认为他人的智慧比不上自己,或者认为“求助就是没面子”。事实上,虚心请教并非是“没面子”,相反,“不懂装懂”才是没面子的源泉。
我曾害怕被别人笑话,不懂装懂,不敢大胆表达意见,也不敢虚心请教。直到看到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从此决心改过。
品味论语,我读到了孔子对父母的那颗赤诚之心,我寻到了孔子不因贫穷而忧愁的坚定志向,我寻到了孔子在学习上艰辛的跋涉……在这智慧之井里,我品尝到了智慧的甘泉,在这清香的竹简里,我品味到了信念的淡香,在这淡淡的字迹中,我读出了执着的优雅。畅游在《论语》、《中庸》,《大学》……儒家思想的点点滴滴如同一壶老酒,令我如痴如醉……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怀着《论语》,我满怀着坚定的信念,徜徉在儒家经典的海洋之中……
初中优秀作文及点评 4
仰望生命。站在生命的某一个高度,寻觅着应该属于生命的极至,我仰望 我竭力仰望着,原本没有边缘的生命却在不经意间显现出若干种近乎答案的至高点或者称之为至低点 那是一株 悬崖之松 松将其仅有的根深深的,坚实地扎入崖的边缘,树干已经枯萎到看不到半点清新,枝条上再也找不出一粒果实,但松却依然如呵护孩子般呵护...
初中优秀作文及点评 20
漫步历史。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追寻古人遗留下的尘土,漫步在历史长河,走进那充满诗韵的人生。手捧一卷泛黄的诗经,传透过历史的窗户,似乎又看到了那猛浪若奔的汨罗江。一个头戴巍峨之冠,身披兰草之服的男子伫立江边。江水激起千层浪,似乎在警告他的靠近。耳边回忆起渔人的话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他苦笑一...
初中优秀作文及点评 26
舌尖上的食堂。冷空气的登陆让人措手不及,白天还是晴空万里,夜间就狂风呼啸。吹跑了外面晾晒单衣物,吹干了操场旁的那滩小水洼。一切都是冷的,好在没有雨,还算可以,不必担心鞋子被弄湿,也不用担心衣服会被雨水打湿。在风中,喧闹的宿舍旁,有一栋小房子,里面发出昏黄的灯光,还有食物的香气。清早,尖锐的起床铃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