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评价内容综合化。
新课改以前学习评价的内容只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业成绩是考查学生进步,教师业绩和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学业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指标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人们在继续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在评价中日益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发展价值。新课程重视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学习感受、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付出努力的程度,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
2.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改以前学习评价的主体只有老师,新课改下的学习评价主体变为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要使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2.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改以前学习评价的唯一方法就是量化评价。大家盲目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的代名词,于是,以纸笔考试为代表的量化评价成为学生学习评价的唯一手段,有些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排名已经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
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程倡导把质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质性评价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而受到欢迎。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的转变。
3.1教学评价中“评教”与“评学”的关系的转变。
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转变。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处理“评教”与“评学”的关系问题上,课程改革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口号。
在“评学”问题上,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思考过程等。这就需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和获得知识等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也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
由过去注重教师语言清晰流畅,教学思路清晰有序,板书工整合理的评价,向注重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否恰当地设计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转变。将“评学”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势必要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进行重新定位。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板书工整合理,这些虽然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应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及时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能否为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能否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2教学评价中培养目标的转变。
由过去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科能力无疑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惟一任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中有机联系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比“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它们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改变过于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的落实倾向,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方法和思考,关注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
3.3教学评价中教法评价向学法评价的转变。
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的评价,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的有效利用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带领学生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过程程序化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仅仅是教材的简单呈现,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活动,也是教师事先就设计好了的、为了教师的“教”服务的。
教学评价也更多地关注教师教法的选择和应用。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该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由重“教”向如何指导学生去“学”转变,由简单地呈现教材内容向创造性使用教材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是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必然要把教学**的有效利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引导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习评价。
3、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已发生重大变革,准确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都有直接帮助。以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为依据,按照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理念 评价标准。一 ...
新课程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 教师 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评价教师的教...
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
新课程培训 课堂教学。一 从你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什么?你认为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答 已经在教学一线奋战了18个年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才是有效的教育这样的思考一直伴随着我。我觉得有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教学效益,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