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惠丽**:灵宝市第三实验小学。
课后小结与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完一节或一个单元内容后的教学情况的反思、研究和总结。我们每上一节课后,总会有所得、所失、所感,把这些得失、感想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教师把教案写得非常详细而实用,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后小结。
有的虽有,但也不过寥寥数语,而且还套话、空话连篇。如:“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等等。很多教师认为写课后小结不过是为了应付检查,不愿写甚至不知道怎么写,因而写得既无实用价值,也不是真正的教学感受。
我认为,写课后小结与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上完一节课后,总有一些成败得失或者自己的感触。但都没有认真地记下来。
如果我们能及时地记下疏漏失败之处,写下一得之见,不仅有利于教学实践,也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总结“精彩”之处,积累教学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在课堂结构、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有的教学设想在师生双边活动中会显出它的“精彩”之处。因此,要善于总结,把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受和教学实例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不断升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如:
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让学生摆学具,让学生说用加法怎样算,怎么列式,通过让学生试说、试算、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这是几个几?想不想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计算?这样通过直观操作,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
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语,说明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运算。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学习,教学效果显著。课后,我觉得这节课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总结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方法运用得当。
于是,就在课后小结中这样写道: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学习,有利于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学生边摆边算,边学边练,口、手、眼、脑并用,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减轻学生负担,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查找“**、病例”,探索矫正途径
在教学中,每节课都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教材内容处理不妥,有时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有时师生活动不够协调等,如果不及时的查漏,就无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每次课后都应该仔细地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多积累“病例”,同时有目的地寻找“**”的方法,对于不理想的课认真反思,并从学生中征求意见,找出弥补不足、矫正偏差的有效途径,记下来,使自己在今后上同类课时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讲明了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在练习中仍然出现加、减不分,计算顺序错误,计算正确率不高的现象。课后,我记下了这样的体会:,对课堂教学情况估计不足,又忽视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为做题而做题,缺乏积极性和兴趣,今后应加以注意。
三、采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常有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问题,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比老师预先设想的方案还要好。对教师来说,这是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教学水平提高的有利机会。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讨论发言,对有用的内容,经过整理记录下来,可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
总之,写课后小结或反思,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要勉强自己一定要按照什么样的模式去写,关键是内容充实,实用性强,便于总结完善,有利于指导今后的教学,让我们在反思的途中积极进取,敢于尝试,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作者:陈翠娥**:尹庄镇大中原小学陈翠娥。
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堂课以几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从而掌握规律,应用规律。
在学习新课时,我首先出示一下两组题:
我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规律,让他们把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规律。这样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中,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中不足的是,课堂上看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的练习题做得有点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精心设计练习,适当把握时间,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跳出自己教数学。
作者:郭洁鱼**:市二小。
跳出自己教数学。
案例 在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我组织学生练习这样一题: 求右图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列出了×10×4+5×5×2等两种解法的算式,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正当我要鸣金收兵时,出现了如下一幕:
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5×10。”
我打量了一下公式,马上“明白”了。于是“点拨”他:“你把题目看错了,把长方体的表面积错求成长方体的体积了。”众多学生都点头称是。
“我没弄错!我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学生大声争辩。
我大吃一惊,心想:怎能不错呢!好,看他有什么说法。于是,我说:“你能把想法和大家说说吗?”
“行!”他拿了一个如上图的长方体学具,边指边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面积是5×10,可以看成2个5×5,4个侧面就是8个5×5,上下两个底面是2个5×5,这样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10个5×5,即5×5×10。
”“哦,原来他是将侧面积转化成底面积来思考的,他的列式不但没错,而且很有新意!”我带头为他鼓掌,顿时,教室里掌声如雷。
“老师,我也想出了一种方法,是5×10×5。”另一位同学受到启发有了发现。
我扫视了一下“5×10×5”这个算式,说:“这位同学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将5×5×10交换了一下因数的位置。其实这种解法与刚才的解法属同一种方法。”
“不是这样的,我的解法和刚才的不一样。”这位学生激动地说。
“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我不相信这位学生再会有什么新解法。
“我是把底面积转化成侧面积来算的,四个侧面的面积是4个5×10。上下底面面积是2个5×5,合起来可看成1个5×10,这样,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5个5×10,所以列式是5×10×5。”
顿时,教室里掌声经久不息,我也大为感叹……
反思 课后,我反复琢磨着这个教学片断,在为学生有着如此丰富的想像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而感叹的同时,更为自己不相信学生创造潜能的心态而感愧疚,为自己的主观武断、压抑学生的创新活动而感到不安。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细细想来,关键是教师经过长期的工作,已经形成了太的思维定势,以至于以摆脱自以为是的常规思维的束缚。
这些主观、僵化、权威的框框,成了束缚学生生命意识和个性潜能的一道道门槛,桎梏着学生的智慧光芒和创新火花的闪现。因此,教师要善于跳出自己设置的框框教数学。
首先,师自己要摒弃唯上、唯师、唯本的传统理念,不迷信静态的教材和传统的经验,将“已完成”的数学当成“未完成”的数学来教,使教师自身思维放开,富于创新。
其次,不要以自身**的眼光看学生的思维,而应“蹲下身子”,以儿的眼光去欣赏数学,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对于学生“异想天开”的答案,不要过早作出简单的判断,更不能嘲笑、讥讽学生,而应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学生刚萌发的创新意识。
再次,教学不应围着自己的“教转,应多为学生的“学”服务。应积极倡导延迟评价,多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尤其是当学生的答案“离奇古怪”时,教师不应急于观猜测、简单评价,草率收场,而应真诚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而出。这时你会惊叹,学生的创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而课堂也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精彩。
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作者:荷叶涟涟**:实验三小。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
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
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
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的绝佳途径。
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就显得过于模式化了
何做一个反思型的数学教师。
孙爱君。内容摘要:数学教师作为教育者,不能不关注自己扮演的道德角色和担负的道德责任,理当善思善存,慎思慎行;数学教师作为一项职业,已日益走向专业化,专业化的内涵便是专业素养的提升,而实践反思乃最切实有效的路径选择。
今天,时代的发展已向数学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数学教师即数学研究者”、数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已得到普遍地认可,作为研究者和专业人员,就应不断发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为达致这一目的,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反省自身,才能有所突破。从另一方面看,成为反思型数学教师,它带来的是长远的收益,反思也已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自主诉求。
关键词:审视反思实践总结。
教而不思则罔。作为专业的数学教师应该具有反思的思维和品质,做一个对教育负责的反思型数学教师。一个数学教师的头脑如果只集中在狭隘的教学行为里,仅停留于只教不思的肤浅表面,那么这样的数学教师是没有责任感的,也只会导致教学的枯燥和乏味。
反思型的数学教师是应该经常对自己工作的对象、目标、原因、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反思,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一种反思型实践。通过写课后记,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是否突出;通过写反思札记,分析教学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全面、客观地评价教育教学行为。数学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自己原有的经验、认识进行比较,才能在比较中知其不足、找到差距,继而激发学习和向上的动力。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数学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罕有所滑坡。
”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数学教师成长的公式:数学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数学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不容忽视的企业微博营销
作者 方元李银龙。商场现代化 2012年第27期。摘要 微博的迅猛发展让微博营销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随之而来的是微博所带来的种种利弊。本文主要阐述了微博营销不容忽视优势之处和问题所在,也相应的作出了解决策略,还对微博营销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微博营销利弊前景。自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 新...
网络论坛营销不容忽视的大商机
网络营销 11月25日讯,2009年百度贴吧一个神贴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成了论坛式营销的复活夜,2010年国庆节的小长假小月月成了我们谈资的全部,还有混搭范十足的犀利哥,600年内无人超越的凤姐 天仙妹妹 还有九寨沟小萝莉等等。1 标题。一个标题价值百万,这一条毫不夸张,天涯走红犀利哥 小月月...
听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精品文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 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听课后的总结与反思篇一听了几位老师的课,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受益非浅,感触很深。我觉得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这么几个亮点 一 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应该是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尤其在当今社会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