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命题人:刘巧绒。
第|卷。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
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
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
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1. 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全书只有五千字,上下章在语言形式上经常看不出任何联系,甚至互相矛盾,但思想是有联系的。
b.在中国,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要少得多。孔子和老子都属于少数有正式哲学著作的哲学家。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只有善于玩味语言、善于思考的读者才能读出言外之意。
c.庄子说“言者所之在意,得意而忘言”,本文作者引用这句话意在说明,中国艺术理想的哲学背景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重视“意”的丰富内涵而不拘泥于“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
d.《老子》富于名言隽语,但不易读懂。目前还没有人能写出通俗易懂可以取代原书的新版《老子》,这说明目前还没有人能将《老子》彻底融会贯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认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边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共19分)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
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说难》曰: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
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惊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节。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b. 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c. 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d. 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刑名”是战国时的学派之一,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关于“法术”:韩非认为商鞅言“法”,申不害言“术”,两人所言皆有所偏,因而主张两者兼用。后因以“法术”指法家之学。
b.“黄老”的“老”,指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创始人老子。被后世道教奉为始祖。“黄”,是和老子同时代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物,姓“黄”,名字失传。
c.“逆鳞”是龙喉下倒生的鳞片,据说有触之必怒杀人。后世有“批逆龙鳞”一词,用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
d.《说难》中的“说难”应读“shuì nán”,意思是游说进言的困难(与应对策略)。说:游说,进言;难:
困难。《五蠹( dù )中的“五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之民。
韩非认为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
6.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和李斯都事奉过荀卿,韩非自认为他没有李斯那么能说会道。
b.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c.韩非写《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的动机是让法家思想流传于世。
d.李斯、姚贾嫉恨韩非,在秦王面前诋毁他,秦王便给韩非送了一包毒药,韩非明白其中意思,自杀了。
第‖卷。7.翻译上面文言文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每句5分,共10分)
1)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2)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惊之,未信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共11分)
送崔融①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①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②旌旃:指旗帜。③ 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④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8.“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其作用分别是什么?(5分)
答: 9.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言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0.(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掌握了先天地而生的道,才能这样才算逍遥游。
2)《锦瑟》一诗中的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远的诗句是。
5)《行路难(其一)》中的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现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古人那样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心愿。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 地理
威县第二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地理 第 卷。图1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完成1 3题。图11 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b 太阳辐射c 土壤d 降水。2 导致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 地早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 b 洋流c 土壤 d 降水。3 导致 地樱花...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考试题
麒麟高中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考试题。考试时间 60分钟,总分 100命题人 何云生。一 选择题 每题5分,共40分 1.图中,已知交流电原电压电阻r 100 则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a.1.41a,200v b.1.41a,141v c.2a 200v d.2a,141v 2.由交流电动势瞬...
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5 2016学年度山丹中心小学第二学期。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一 填空题 18分 1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万位在第 位。2 把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一个四位数,它的千位上是8,十位上是5,其它数位上是0,这个数是 读作。4 拉抽屉是现象。513个 每4个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