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培训资料。
—教材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
一、关于教材的框架体例。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习惯篇”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勤查字典,二是主动识字。安排这样的内容,是跟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
大家知道,语文科积累讲究的是“聚沙成塔”,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实际上是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一些技能和习惯。识字是终生的,识字识到老,中国的汉字识不了。所以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识字写字。
识字。本册教科书仍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生字。本册共安排了363个生字,(其中要求能识会写的274个,只认不写的89个)。
全册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只识不写的生字也不超过10个。二是专门的识字课文。
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8课“识字”共安排只识不写的生字2个。
专门的识字课文采用三种形式呈现:
1、词串识字。
本册的词串识字一共安排了4课。
—“识字1”是节日民俗;
—“识字2”是桂林山水;
—“识字5”是保卫祖国;
—“识字6”是天然动物园。
以下两种是新出现的识字形式。
2、形近偏旁的比较课均属此种类型,共比较了“木禾”、“竹艹”、“日目”、“冫氵”、“礻衤”、“宀穴”等6种易于混淆的偏旁。每课安排两组易混偏旁每组分三栏。如第3课第一组,第一栏是一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木”与“禾”的“实物图——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到“木”与“禾”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第二栏是“松柏杨柳
桌椅”、“秧苗稻谷庄稼”两组词语,意在印证以“木”做偏旁的字与以“禾”做偏旁的字所表示的意义范畴是各不相同的。第三栏是两**,分别与第二栏的两组词语相对应,意在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
3、特殊偏旁的认识。第8课属于此种类型。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
如“鸟”与“隹”是两个不同的偏旁,但都是表示鸟。第二栏的两组词,虽前者有一些字是“鸟”旁,后者有一些字是“隹”旁,但都是属于鸟。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同是一个“月”旁,有时表示“月”,有时表示“肉”。第二栏有两组词,前一组“明亮晴朗朦胧”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月亮有关,从“月”;后一组“弯腰踢腿挺胸”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肌肉有关,从“肉”,这也是要留心识别的。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识字”课文中的生字,凡要求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出现;只识不写的字则列在两条绿线内。
通过前三册的描红、仿影和临写,一些常用部件的笔顺都掌握了,所以本册没有必要再一一展示笔顺了,只是有选择地展示了一些笔顺易错的生字。
写字。国标本”十分重视写字教学。对于写字的功能,不少人在认识上有片面性:
现代社会电脑已经普及了,没有必要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字了。我们认为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课程改革纲要》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
这是因为写字不但纯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作为母语教材,从小教会孩子写好方块字责无旁贷。
写字教学也要“三个维度”并举,不光要让学生会写,还要写得好,要让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热爱汉字、尊重汉字的态度,并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苏教板教材中坚持描红、仿影,不只。
一、二年级这样做,而是一以贯之,六个学年一描到底,一仿到底。过去我们的孩子字写得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丢弃了传统写字教学行之有效的经验。
三)课文。选文。
全册共24课,分为6个单元。所选课文坚持三个标准:一是语言文字准确、优美。
二是文化含量要高。在课文的价值取向上,尽量做到“传统取向”与“现代取向”相统一。在传统取向方面,有表现“孝亲”内容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在现代取向方面,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鸟岛》、《台湾的蝴蝶谷》;有表现创新意识的《晚上的“太阳”》。
还有一些则是跨越古今的,如表现爱国主题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木兰从军》,还有表现勤学主题的《学棋》、《黑板”跑了》。三是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孩子喜欢。如《雨后》,描写的只是儿童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儿童的心理描绘得很真切、很生动、很有童趣。
类似的课文还有《会走路的树》、《蜗牛的奖杯》、《问银河》等。让孩子喜欢,并不意味着肤浅,选文要拒绝平庸,坚持高品位。因为知识是自主构建的,学生不喜欢,就谈不上自主构建。
这样的课文更有利于我们的老师按照课改的理念来上好课。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体现了“三维融合,各有侧重”的思想。过去让学生做课后作业,是巩固学得的知识与技能,以应付考试;现在做作业,不仅仅是巩固学得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册课后作业共有五个方面:
1、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每课都有朗读或背诵);
2、写字(有选择地展示了一些笔顺易错的生字);
3、查字典;
4、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本册教材相当重视词语的积累,除第1课以外,课后大多设计有读读、抄抄、再听写词语的作业,少数是读读词语的作业);
5、实践性、**性、创造性作业。如学了《木兰从军》,课后便要求: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学了《“黑板”跑了》,要求学生“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做成小书签”。学了《晚上的“太阳”》,则要求学生“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再读一读”。
四)单元练习。
内容与特点:
这部分分四个板块:1、学用字词句;2、学写铅笔字;3、读读背背;4、说说写写或口语交际。
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较,突出了三个特点:
1、变繁琐的单项训练为综合练习;
2、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向其他学科渗透;
3、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意识。
各个板块的重点:
1、“学用字词句”——安排了两个重点:一是部首查字法;二是学习使用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关于部首查字法,教材遵循的是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据形归部”原则。
如果一个字可以分成两部分的,哪个部分是部首就归哪个部分。如“椅”字,左边是部首,就归“木”部。如果两个部分都是部首,就按“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取外不取内”的原则归部。
若字的笔画相接或相交,不便分解,就取第一笔做部首。
确定部首后,怎么在“检字表”中去找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数整个字的笔画;另一种是除去部首的笔画。按哪个方法去教呢?可根据学生手头用的字典来确定。
2、“读读背背”——主要是让学生读背成语歌。该怎样处理这部分教材?有的做法值得推敲,如让学生查成语字典,写定义完事。
低年级学生不会查,大都是由家长越俎代庖。还有一味让学生抄写多少多少遍,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苏教版倡导“现吞噬,后反刍”。
理解成语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或儿童的生活经验,先初步领会一下。如练习4的成语歌:
“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有了前面“学用字词句”的铺垫,有了“老牛舐犊”、“乌鸦反哺”两幅图,再联系本单元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理解这一组成语是不成问题的。
读读背背”,重要的是读是背。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写字教学,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一是本册识字教学所处的“承前启后”的地位;二是要发挥识字教材多功能的优势。
一)明确本册识字教材所处的“承前启后”的地位。
为什么说本册的识字教学是“承前启后”呢?
大家知道,第一学段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第二学段则要逐步向以读写为重点过渡。小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读写训练提到了日程上来,识字教学“扶”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放”的成分逐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以适应三年级识字教学“扶”渐减、“放”渐增这一发展趋势。
此外,学生进入三年级,课文注音形式也有变化。第一学段的课文是“双行阅读”,学生遇到生字,只要读读上边的注音,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便可解决。自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
如果学生第一学段所学生字回生过多,势必给阅读课文造成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还要复习巩固前三个学期所学习的生字。
本册识字教学的安排还注意到为下一步识字教学作好铺垫。除了继续重视打好笔画、笔顺、偏旁、结构等方面的基础外,还十分重视部首查字法的训练。在“单元练习”和课后“练习”中设计了大量的部首查字法练习,务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
(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音序查字法,但无法查检不知道字音的生字。)所有这些,都是为形成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作准备。
随着学生所学汉字越来越多,形似偏旁张冠李戴的现象便难免发生。本册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形近偏旁的比较,就可促使小学生认识上的分化,从而预先防止了一些可能产生的错别字。如我们让学生知道了“ ”代表竹子,“艹”代表草木,他们就不会将“箩筐”的“箩”与“波萝”的“萝”混为一谈了。
怎样发挥好本册识字教学“承前启后”的作用呢?我们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1、注意随时巩固已获得的识字成果。
通过几个学期的学习,随着识字量的大幅度增加,结构复杂的字多了,意思抽象的字多了,使用频率低的字也多了,有些生字学过后从未在课文中再现。这些因素都是造成生字回生率上升的原因。
怎样巩固生字呢?一些人往往把巩固生字的希望寄托在大量、机械的抄写上,以为抄写的遍数越多便越巩固。事实并非如此,那种毫无针对性的疲劳轰炸只能损害学生的胃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识用结合”。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鼓励学生多写话。这样做,不仅可以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而且能够提高生字的再现率和使用率,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生字。
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这也是本册“习惯篇”要求的一个重点。让学生主动识字,必须要有内驱力。
1)激发识字兴趣。小学生喜欢读故事,可以告诉他们,要想读通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
2)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让孩子感到识字很有趣。
—汉字的表意性质。
练习6“学用字词句”设计了一幅有趣的文字画,就是要展示汉字的这种魅力。汉字本身就是画儿,如“鹿、龟、森、林、月”,学生一看就能认识。汉字的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意性质,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再如北京2008奥运会徽“ ”也充分地展示了她的独特魅力。
—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教学实践一再证明,适当地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有助于形成儿童的独立识字能力,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如本册出现了“晓”、“浇”、“绕”、“烧”等生字,可以编这样一个歌诀:
没有水怎么“浇”?没有火怎么“烧”?春蚕吐丝弯弯“绕”,初见日光知拂“晓”。
押韵上口,还说明了字理。教《沉香救母》一课中的“泪”字,便可启发学生说说“泪”为什么是“氵”加“目”?学生通过思考便能说出:
因为泪水是从眼睛里流出的,眼睛里流出的水便是“泪”。从这些例子,学生就能感受到汉字的构成是很巧妙的,是很有道理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教材培训资料。教材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一 关于教材的框架体例。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识字 课文和单元练习。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 习惯篇 安排了两项内容 一是勤查字典,二是主动识字。安排这样的内容,是跟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大家知道,语文科积累讲究的是 聚沙成塔 一个...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教材培训资料。教材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一 关于教材的框架体例。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识字 课文和单元练习。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 习惯篇 安排了两项内容 一是勤查字典,二是主动识字。安排这样的内容,是跟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大家知道,语文科积累讲究的是 聚沙成塔 一个...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练习二
课题练习2总课时 2课时本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 继续学习部首查自法。技能 按笔顺写好铅笔字。能力 熟记4条成语。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习独体字部首查字法。难点 不能拆开的字按起笔去找它的部首。教具准备 字典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题。1 审题 学用字词句。2 复习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