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

发布 2020-11-14 11:28:28 阅读 6366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1、 复习第三单元字词文学常识。

2、 揣摩欣赏精彩片段。

3、 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复习重难点:

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复习过程;一、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1、 整理记忆本单元的生字词。

2、 整理并熟记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3、 回顾课文内容,编制知识网络。

二、重点语段阅读。

11、邓稼先。

一)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明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2024年,他做核**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2024年,那是中华民族仍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的大意。

(1)马革裹尸2)热泪盈眶: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家喻户晓。

2.选文以“我不能走”为标题,如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3.杨振宁先生在写邓稼先时引用唐代散文《吊古战场文》中的一段,其作用如何?

4.现在各种**逐渐发达起来,各种虚构的电视剧喋喋不休地“侃”着生活琐事。杨振宁在文中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你觉得有必要吗。

5.范仲淹在他的一首词——《渔家傲》中说:“燕然未勒归无计。”文中也有取此意的一句,应该是哪一句?

二)阅读《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部分,回答问题。

1、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在成就上的共同点是。

2、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性格和为人是截然不同的:

3、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是因为。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是因为。

(三)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问题。

文段从肯定句式和否定句式两方面邓稼先的品质,请你从文段中摘取关键词语并将其分类。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邓稼先“一生喜欢‘纯’所代表的品格”,这个“纯”可以理解为。

想一想,邓稼先的这些品质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影响?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一句中的“要”去掉后,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四)阅读《民族感情?友情?》部分,回答问题。

1、邓稼先给“我”的信中“任何”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结合上下文,研读第一段第2句?说说邓稼先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3、说说“我”读了邓稼先的信后,为什么有“极大的感情**”?

五)阅读《“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

1、“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对表现邓稼先起什么作用?

2、第2段、第3段最后一句表达的是一种什么语气?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语气来表述?

3、“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性格特点?

六)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熏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善铤亡群。

亭长告余日:“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潍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2024年,他做了核**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l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文段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何作用?

2.画线句子称邓稼先为“福将”的原因是什么?

3.“我不能走”这句话体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精神?

4.选文引用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5.文段结尾为什么要交代父亲的生平并指出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024年到2024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2、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我是做了再说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4、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

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

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

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二)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202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3、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4、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5、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6、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8、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9、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11、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 仿句练习。1 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宽容,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 宽容,就像一段舒缓的 能抚慰心灵的伤痛 宽容。2 依照下面的例句,以 你渴望理解吗 或 你希望成才吗 作开头写一句话。例句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 选择题。1 下列机构中,不可能出现在明朝统治后期的是 a 三司 b 六部。c 厂卫特务机构 d 丞相。2 郑和远航没有到过的地方是 a 地中海沿岸 b 红海沿岸。c 非洲东海岸 d 印度洋沿岸。3 大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下列对这一朝代建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蒙古族建立 b...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复习题

unit 3 复习题。一 词组翻译。1.你的黑色的铅笔2.我的两本词典。3.两块手表4.她的三个文具盒。5.他的四本棒球6.一块橡皮。7.向 要8.失物招领。9.在学校图书馆里10.在7e教室里。二 首字母填词。1.t you for your help.you re w 2.is thi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