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发布 2020-11-13 13:56:28 阅读 3885

①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 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④ 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b.①②cd.②③

9.贵族把奴隶当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或殉葬品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10.我国古书中“千耦其耘”的现象应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使用的铁农具最多 b.使用牛耕最普遍

c.兴修水利工程最多 d.商鞅变法最彻底。

12.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要通过。

a.实行变法 b.人民起义 c.分封诸侯 d.争霸战争。

13.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14.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15.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儒家 b .道家 c.法家 d.墨家。

16.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

以德教民 ② 以礼治国 ③ 有教无类 ④ 当仁不让。

a.①②b.③④c.①②d.①②

17.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18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9.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免除他的徭役。

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0.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21.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鼎。

22.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a.湖南省 b.云南省 c.湖北省 d.四川省。

23.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a.湖南省 b.云南省 c.湖北省 d.四川省。

24.东周的建立者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25.西周的都城在。

a.阳城 b.亳 c.镐京 d.洛邑。

二、改错(辨析)题(12分)

26.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开始了“公天下”的历史。(2分)

27.战国初年,秦、晋、齐、燕、楚、吴、越七国并立,史称战国七雄。(2分)

28.甲骨文纪录和反映了西周的政治、经济情况,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2分)

29.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论语》一书;孙子是兵家创始人,著有《孙膑兵法》一书。(2分)

30.小明:小强,你能给我说说都江堰吗?

小强:当然可以。都江堰在珠江上,是两千年前的秦朝人李冰父子修建的,那儿还有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

都江堰分三部分:分水鱼嘴将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外江分洪。飞沙堰将内江的水引入灌溉农田,宝瓶口还可以在夏季泄洪排沙。

江上还有一座安澜桥,可好玩了。(4分)

三、材料解析题(32分)

3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4分)

2)文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2分)

3)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结果如何?(4分)

32.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1)这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当时还有一种什么生产工具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4分)

3)当时在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情况?(4分)

33.材料一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材料二 “当仁不让于师。”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材料。一、二、三是谁所言,他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

2)上述材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6分)

四、简答题(6分)

3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有哪些主要的学派?

参***。一、选择题。

二、改错辨析题。

26.夏朝是大禹建立的,启夺取王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27.战国七雄是齐、秦、楚、燕、赵、魏、韩。

28.甲骨文纪录和反映的是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方鼎。

29.《论语》并不是孔子本人编撰的,而是由他的**将他的言论整理成书的。孙子的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

30.都江堰在岷江流域,是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不是秦朝。宝瓶口引水灌溉,飞沙堰泄洪排沙。

三、材料解析题31.(1)商鞅秦国 (2)实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3)地主阶级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32.(1)说明当时牛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牛耕普遍推广。 (2)铁器

3)史书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个体生产取代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3.(1)孔子、春秋 (2)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学习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来不得半点虚伪。

四、简答题34.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冲击狭隘宗族纽带的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从而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连线搭配(每个一分,共10分)

26. 儒家无为而治27. 问鼎中原春秋首霸。

法家兼爱非攻卧薪尝胆晋楚争霸。

道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战国。

墨家用“刑罚”统治百家争鸣孔子。

兵家以礼治国因材施教吴越争霸。

三、材料阅读。

28.(1)群居生活。 (2分)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4分)

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4分)

29.(1)大禹 (2分)

2)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2分)

3)三过家门而不入。(2分)

4)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涂山接受其它部落的朝贡,划九州,筑九鼎。(2分)

30.(1)齐国。(2分)

2)任用管仲为相。(2分)发展经济,改革内政。(2分)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2分)

3)葵丘会盟。(2分)

31.(1)商鞅。(1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主张变法)。(1分)

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1分)

2)秦孝公;(1分)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5分)(3)影响:

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3分)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

一 单选。ccbdabbbddaccbbcdbbb二 非选择题21 1 错误 奴隶制国家。改正 封建国家。2 错误 太尉。改正 御史大夫。3 错误 世袭制。改正 任命。4 错误 隶书。改正 小篆。5 错误 方形圆孔。改正 圆形方空。6 错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正 焚书坑儒。22 错误 晁错理由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 单项选择 每题2分,共40分 1 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 a 棉纺织业b 毛纺织业。c 采矿业 冶金业d 交通运输业。2 陈琳同学再现了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个历史场景 在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某工厂烟囱林立,浓烟滚滚。历史上导致这一场景出现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白桥中学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数学试题。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 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数前面加上 号这个数就是负数 b 非负数就是正数。c 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