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2023年3月二月革命的成果是(a.击退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c.推翻了沙皇****d.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
2.**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并存的政权是(
沙皇**②资产阶级临时**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④人民委员会⑤苏联a.①②b.③④c.②③d.④⑤
3.苏维埃**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是通过(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b.《土地法令》c.废除农奴制法令d.《宅地法》
4.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下列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是**十月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战就没有**十月革命。
c.一战激化了**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d.**十月革命的爆发必须具备战争的前提5.
下列有关**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b.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c.
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6.历史上**和英国都发生过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到来的革命,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建立的社会制度b.革命进行的方式c.人民群众的参与d.旧统治的结束。
7.下列有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不正确的是(a.革命性质不同。
b.革命结果不同。
c.革命对象不同d革命方式不同8.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观原因是(a.**进入帝国主义阶段b.一战的影响c.国内各种矛盾尖锐d.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9.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的名称是(a.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b.人民委员会c.临时**d.军事委员会。
10.九年级六班就“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这一主题进行归纳,下列哪一项不准确(a.英国宪章运动b.法国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d.中国辛亥革命。
11.下列哪些事件,促使**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023年改革②2023年**二月革命③**十月革命④斯大林模式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13.2023年列宁逝世,在莫斯科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通过信件把这一悲痛的消息告诉国内的朋友,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b.苏维埃**c.苏联d.俄罗斯。
14. 2023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a.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无产阶级**国家。
c.人民民主**国家d.民主社会主义国家。
15.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错误的是(a.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c.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
16.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2023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优先发展农业,使重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7.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不包括(a.俄罗斯联邦b.外高加索联邦c.乌克兰d.爱沙尼亚。
18. 2023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直接目的(a.建设社会主义b.巩固苏维埃政权c.恢复和发展经济d.实现工业化。
19. 2023年苏联通过新宪法的前提和基础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b.国内战争的胜利c.苏联的成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全国基本实现20.美国资本家可以在苏俄经营企业,这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采取的经济措施d.斯大林模式。
21.下列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
b.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c.大清洗运动破环了民主和法制。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22.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b.列宁——颁布2023年宪法。
c.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3.关于沙俄、苏俄和苏联的表述正确的是(a.“沙俄”是**十月革命前的称呼。
b.“苏俄”是**十月革命后至2023年苏联成立这一阶段的称呼c.苏俄是2023年二月革命后至2023年苏联成立这一阶段的称呼d.苏联成立时有15个加盟共和国。
24. 2023年,**农民把家中的一部分粮食拿到市场上**,结果(a.他被处于罚款b.他的粮食被没收c.行为合法,无人干涉d.他被抓起来。
25.当年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你认为(a.不正确,应当从轻工业开始b.不正确,应当农轻重同时发展。
c.正确,发展重工业可以带动农业和轻工业。
d.正确,因为苏联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必须发展重工业,以保证国家的安全。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材料一“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指什么?该“办法”何时实行?实行这个办法的目的是什么?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错在何处?“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⑶如何纠正这一”错误“?中心措施是什么?
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与材料一中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有什么新特点?⑵***为什么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⑶苏联模式”指什么模式?它有什么特点?⑷该模式在什么情况下形成?
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三、问答题。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着哪些严重的弊端?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两次重大转折?这两次转折对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1928——1937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回答下列问题:
苏联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何不同?为何会有这种不同?⑵谈一谈你是怎样看待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的工业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参***:一、选择题。
二、材料题。
1.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2023年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集中全国力量,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⑶纠正:实行新经济政策。
中心措施: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⑷①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2.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因为列宁能够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中。
苏联工业化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
标志:2023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三、问答题1.成就:
2023年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1928——2023年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农业集体化也基本实现。弊端:(略。
2.第一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影响: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第二次:新经济政策转变为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
影响: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农业集体化也基本实现。
启示:①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3.⑴资本主义工业化通常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因为当时苏联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所以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的安全。
①苏联工业化是在国际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内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②但是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等。从长远看,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⑶①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②要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
民的利益③要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④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共16分 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 a.英国b.c.中国d.美国2.1918年4月,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工作的父亲写信,她在信封的下方写她的国名应是 a.沙皇 b.苏维埃 c.苏联d.俄罗斯3.下列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建立了人类...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 选择题。1.1917年3月二月革命的成果是 a.击退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 c.推翻了沙皇 d.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2.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并存的政权是 沙皇 资产阶级临时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人民委员会 苏联a.b.c.d.3.苏维埃 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是...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 选择题。1.1917年3月二月革命的成果是 a.击退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 c.推翻了沙皇 d.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2.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并存的政权是 沙皇 资产阶级临时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人民委员会 苏联a.b.c.d.3.苏维埃 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