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面对错误。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位感悟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善于反思和自省。
2. 引导学生去发现,其实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需要个人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
3. 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加强体验与认识,指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采取积极健康的态度来对待。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内容紧紧针对当代少年儿童面对自己与他人的错误时普遍存在的道德意识与行为实践方面的问题,创造了一个多维的认知空间。课文中的故事与语言非常朴实,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有益于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与行为的指导。
课时安排:迟到 2课时;成吉思汗和鹰 2课时;我们的错误 2课时;负荆请罪 1课时;语文天地 3课时。
迟到。教学内容: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具:ppt课件。
第1课时。教学步骤: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2课时。一、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迟到”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学习之前,谁来说一说作者林海音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大家打开书,谁来读一读作者最一开始描写父亲的那句话?并说一说你的体会。[再读]
看,父亲很疼我,说明父亲很爱我,疼是爱;但后面又一连用了三个“很严”,来说父亲对我的管教,那么这“严”是不是爱呢?(板书:疼、严)
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思绪去看一看吧。
二、 精读课文。
1. 请大家默读课文2—12自然段,画出父亲管教我很严的语句,并在书旁做批注。
1)“当她转身出去,……我硬着头皮说”(课件)——爸爸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说?(父亲站在床前瞪着我,已经很生气了)两个“快起”让你感受到什么?
后面是一连用了两个感叹号。(父亲希望我赶紧起床)父亲的语言怎样?(话语不多,干脆、简短、带着命令,带着严厉)[再读]
2)“‘晚也得去……居然有勇气不挪动”(课件)——从一个“起”字看出了什么?(父亲已经是一再地命令海音了,海音也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是她居然有勇气不挪动)她对待自己要迟到这个问题是什么态度?(错误,父亲就火冒三丈)[再读]
3)“爸气极了,……我挨打了!”(课件)——看看这一段中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都有哪些,读一读,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
拖、抄起)(父亲气极了,是被小海音面对错误时的错误态度激怒了。[再读]
由此看出,这真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假如你是小海音,刚上一年级,这样一个小女孩,又被父亲一顿暴打,你心中是什么感觉?(委屈,怨恨自己的父亲)
2.我们已经理解了海音挨打的原因,但当时的海音又怎么会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呢?当海音带着满身的伤痕,怀着伤心难过、委屈怨恨的心情来到学校时又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请大家边朗读13—16自然段,边画出描写父亲的语句,并在书旁做批注。
板书:打开、看着)感受父亲的疼爱,再读。
3.这就是父亲的爱,有时候严厉,有时候又很深沉,那就让我们再来感受这父爱吧。(课件:爸气极了……我挨打了;爸没说什么……铜板给我)[男女生对读]
4.因为父亲对海音严格的教育,使她发生了变化,什么变化呢?一起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遍。
作者写了哪两个季节?(冬、夏)那为什么只举这两个季节呢?(作者在最冷的寒冬和最热的炎夏都能做到不迟到,可见作者理解了父亲的爱,并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正)(板书:
早到、爱)
5.所以,林海音在她70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课件)
看,林海音父亲用他严厉而又慈祥的爱改变了她的一生,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因此,有人说,父爱如山,它高大威严。
有人说,父爱如海,它辽阔无边。
那你们说呢?父爱如 ,它 。(课件)
三、作业。这个故事出自林海音的作品《城南旧事》,这已被拍成了电影,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板书:迟到。爱。早到。
成吉思汗和鹰。
教材分析:文章主要写伟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鹰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死了鹰,当他发现鹰是他的救命恩人时懊悔莫及,顿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这是一则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故事,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人文因素很浓。
教学目标:1.理解伟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明白遇事保持冷静的道理。
2.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心情的描写。
教具:ppt课件。
教学步骤:第1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成吉思汗的**):同学们认识他吗?
2.你对这位历史伟人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
3.板题、读题。
4.检测生字。
5.师:本课文是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你认为学习本文要掌握什么知识点?(生说师板书)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掌握这些知识?(生说师板书)
[点评:这样做有利于鼓励学生养成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习惯,实现资源共享。特别体现学习方式的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嘛。]
二、初学课文,理解内容。
1.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读通全文。(师提醒生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
2.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组最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理解和掌握黑板上板书出来的1—2个知识点。一生在小组学习记录本上记下来。(师巡堂轮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
3.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师提示汇报金点子:自报家门——说学法——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解——检测。(可考他人亦可请他人检测本组成员)
4.当有同学汇报“文章的写作顺序”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师相机引导分段:是呀!文章写得可有条理了,哪些自然段写起因?
哪些自然段写发展?哪些自然段写高潮?哪些自然段写结果?
可分为几部分呢?
这则故事全文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写,可把文章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述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国王和勇士。(强调他的身份,使学生了解伟大的人物在面对错误的表现,凸现课文文化的指导性和育人的针对性。)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叙述了成吉思汗狩猎时,口渴得厉害,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滴水的泉眼。这一部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原因。为下文情节的开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部分(第9~18自然段),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情景。这段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地再现了四幅画面。
第四部分(第19~23自然段)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毒蛇的出现改变了成吉思汗的固执,很具有震撼力。
第五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成吉思汗的懊悔和顿悟。
第2课时。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成吉思汗和鹰”,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天马 教学反思。在 天马 这课的教学中,让我感触颇深,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 外形特点 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学生在本篇课文的课前参与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第一课时的梳理,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提出了一些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 北师大版
乌衣巷。唐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浪淘沙。唐 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鹿柴。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乐游原。唐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管道》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交流资料。提问 课文中的管道是用来干什么的?解决了村民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点评。介绍作者 贝克 哈吉斯提问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中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时间 地点 人物是什么?课文中的人物柏波罗和布鲁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 老师点评。二 初读课文,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