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求近似数》教学案例

发布 2020-09-21 10:32:28 阅读 3158

学员信息。

姓名所教学科电子邮件单位名称。

小学数学。联系**所教学段。

中段四年级。

选题: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求近似数》

本节课则从体会近似数的作用、求近似数的方法以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为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方面展开教学。基于。

设计意图。学生对近似数的已有经验和思维的起点,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高度地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生的“好学”作为课堂终端来设计教学,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学起来”、“学得会”、“学得轻松快乐”、“学到极致”。

1.结合现实素材了解近似数的含义,积极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

教学目标。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2.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认识和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对于近似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什么数是近似数和准确数,能够借助数感说出简单准确数的近似数。

由于学生受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

学情分析。在本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学习内容与环节。

学习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时间。

第一节课)一、激活、唤醒——进一步了解近似数的含义。

1.课件逐一出示:四(3)班一共有(56)名学生;燕宝小学有12个班,每班大约50人,燕宝小学(大约600 )人。

学生根据信息思考得出燕宝小学大约600人。交流大约的意思引出近似数为什么不是近似数?

2.举出在生活中运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

二、分析、感悟——体会近似数的作用。

1.出示生活中的准确数和近似数,(1)利通区的人口总数约10万人。借助生活经验明确在生活中像这样很难或者不需要用准确数来表示的时候常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2)出示太阳、地球的直径明确这两个数是准确数后数据消失,你还记得它们的直径吗?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在交流感受中意识到近似数好记、方便的优点。

(3)燕宝小学大约有600人,你认为下个学期要上报给书店的订书数应是个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准确数、近似数各有各的好处。

4)这学期以来,学校大力推行大阅读。目前,学校有1个图书室,12个图书角。本月,学校又花费2万多元购买图书1000余册。现在学校一共有图书约( )万册。

学生依次说出信息中每个数据各是什么数,然后抢答书约()万是什么数。学生在抢答、说理中加深对近。

导入环节,首先和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数据,以生活中的实例打开本节课学习的大门。通过数据的举例,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5分钟。进一步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中体会近似数的作用、优点。

11分钟。似数的认识,同时也为接下来求近似数提供素材。

三、探索、发现——建构近似数的求法。

1.猜测,激疑:大约几万与哪些位有关系。

师:要知道图书大约多少万册有两种方式知道答案,a.老师直接告诉;b.给线索,大家思考得出答案。你们选哪一个?

师出示:它是个五位数,能知道答案吗?

继续出示:万位上是4,图书大约多少万册?交流中意识到不能确定。如果老师再翻,你建议老师翻哪一位?

预设:如果有的认为只要翻千位,有的认为需要全部翻,就让学生之间辩论,在辩论中明理。

如果都认为只要翻千位,师质疑:为什么百位、十位、个位不需要翻?并开展小组讨论。

2.探索:大约几万与千位有什么样的关系(围绕前置研究展开讨论)(1)出示数轴,很快地找到43500的大概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找的。

(2)千位上还能是多少?在数轴上找一找,标一标。

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前置研究,并让学生互相质疑、补充、发现。(3)仔细观察,哪些数接近40000,哪些数接近50000,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梳理发现。

3.归纳: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学生受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本环节借助数轴,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14分钟。四、练习、拓展——内化近似数的求法1.独立求太阳直径、地球直径的近似数。

1)默读图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将思考过程写在随练本上。(2)出示小淘气完成的错误作业:你有问题和他交流吗?

(3)如果现在让你向大家介绍它们的直径,你会怎样介绍?2.2024年五一**周期间,黄山景区共接待游客6257人。

(1)大约是()万人。

布置课下作业。

2)如果千位上是呢?

3)如果大约6万人,千位上可以是多少?大约6万人千位上最小的数,你知道景区共接待游客多少人?

3.2024年五一**周期间,呈坎景区共接待游客14183人。(1)大约是()万人。

2)但报道上却说共接待游客大约14000人,这样的说法合理吗?(3)除了大约1万,大约14000,14183还可以大约是多少?

设计亮点:请你从学习内容选取、学习方式的搭配、学习步骤的安排、时间分配、设计理念等方面来说明设计的亮点,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设计细节,不超过。)

学生受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本环节借助数轴,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练习,巩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向大家介绍太阳、地球的直径,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近似数好记、方便的优点。

通过猜一猜,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猜测活动中,提示的同学要想办法如何提示别人才能一下猜到答案,猜测的同学要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一步步推理得出答案。

课后反思:1.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感到思考探索的实际价值。2.重视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

这类知识在学生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索,梳理,总结发现,并利用自己的方法突破重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的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3.教学中主治那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每一个环节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学习交流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教学中最学生的巩固练习较少,学生最知识的掌握可能会不太扎实,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四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求近似数》公开课优秀教案

求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用 四舍五入 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 使学生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多 课件。教学重点 求近似数。教学难点 四舍五入 法。教学过程。一 交流信息,引入课题1 交流信息。1 再现 准确数 请两位学生说一说家中有几口人,咱们班有...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对错 1 三万是三十个一百。2 四万八千有48个千 3 比60万多1的数是61万。4 一千一千地数,数十次是一万。5 最大六位数与最小六位数相差1。6 两位数共有九十个。7 984650改写成万作单位约98万。个十万是一千万。改写成用万做单位是38万。中这三个5的意义相同。选择题1 一百万是一亿。a...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一 填空 1 大客车每小时行a千米,小汽车每小时比大客车多行20千米。1 a 20表示2 小汽车5小时行的千米数是。2 学校篮球队组织原地投篮比赛,每投中一个得2分。小云投中了a个,小华投中了b个。1 小云得了 分 2 小云比小华多得 分。3 一列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是7千米 分,进站前,平均每分钟减速...

其他用户还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