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6—10题的评价及改进意见。
1、这5道选择题涵盖面较广,命题也具有典型性、生活性。
就信度来看,这5小题知识分布面广,包含了对朗读、标点、文言文、成语故事、—
一、对6—10题的评价及改进意见。
1、这5道选择题涵盖面较广,命题也具有典型性、生活性。
就信度来看,这5小题知识分布面广,包含了对朗读、标点、文言文、成语故事、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考察,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120分制的试卷中,比分也比较合理。
就难度看,6到10小题的难度分别是.71,0.84。
作为期末成绩,难度控制在0,7—0.8较好,有利于测量学生的真实水平。可见,第6题、第9题和第10题难度适中,表现为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一类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
第8题难度最小,平均分1.36,是这几题中最高的,标准差0.44.
,是这几题中最小的,优的人数为11749,优秀率为90.63%。第7题难度偏大,得分率为46.
28% ,优的人数为5999,优秀率为46.27% ,可见,我们学生对标点的使用还是比较模糊,平时得多留个心眼,关注它,理解它,从而正确运用它。
就区分度看,这5小题基本能够区别优劣。一般来说,试题区分度0.4以上为优秀,0.
3—0.39为良好,第6题、第7题、第9题的区分度分别为.38。
可见这几小题较好地区分了优差学生。第8题和第10题的区分度分别为.21,相对来说,不能很明显的区分不同档次的学生,就拿第8题来说,优生人数为11749,差者为1214,得分比较集中。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一小题的难度系数可以适当加大一点,对于文言文理解能力相对占优势的学生而言,区分度不够明显。
就效度看,第6题出示的是同一篇课文的三处句子,让学生思考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朗读这三句话,其实也就是考察学生对句子,对文章的一种理解能力,尽管这里只呈现三处句子,但它也蕴含了对整篇课文的一个记忆,一种理解。在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第四大块的评价建议中也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的要求,因此,这一试题用选择题的形式也能够合理地考察学生对句段等内容情感的把握。
第7题是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敏感度,是否能正确运用,是否能正确辨别,倘若平时多留心,能够准确理解标点的意义,掌握得比较扎实了,不管是以什么样的题型存在,都会见标点而颜开的。在课程标准的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那么这一题也正是课标中提出的重点,我们教学的难点——“顿号”与“逗号”的较量。
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我们的教学效果。
第8题是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这几题都是来自小学里面仅有的几篇文言文的典型句子,用选择的形式辨别对错。虽然课标上没有要求小学教学文言文的课程目标,但是如果小学一点也不接触文言文,到了初中,文言文的突然出现,由于没有基础,学起来会显得吃力。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在第三学段安排了4篇小古文,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可以做好文言文教学的中小学衔接,故这样的试题与语文课程的衔接用意应该是相一致的。
第9题的4个成语故事全部来自语文教材,此题并不是考察故事的喻意,而是故事与主人公的一个匹配辨别,这也是提醒学生用心去读每一个故事,感受这些主人公的个人魅力,避免功利性阅读。新课标第三学段中有“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的要求,因此,这一题也能真实地体现日常的教学效果。
第10题是情境中的口语交际考察,属于“劝解”类。题目中的“最得体”三个字是最关键的,这与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也是相一致的。
2、改进意见。
第8题,选择文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道题可以适当增加一点难度,因为a选项“援”的理解,没有任何悬念,作为六下教材的第一课,老师们对书上的注释都特别重视,想必学生都已经熟记于心,可以把a选项改为对《学弈》这篇课文当中“之”的理解,在这一篇小古文当中就一连出现了六个“之”字,学生平时就容易混淆对这几个“之”字的理解。比如:a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前一个“之”的意思是:弈秋 ; 后一个“之”的意思是:天鹅。
第10题,“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女儿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什么。这一题的关键词就是“最得体”三个字,在这四个选项中d当然是最合适的,但是如果作为“最得体”,我觉得d还不是最佳的答案,可以稍改一下,如:
“爸爸,您应该知道喝酒驾车是违法的吧,难道您不想给我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吗?再说,那么不安全,您就别开车了!”基本上也没什么大的改动,只是觉得更符合课标提出的“尊重对方”增加点说服力。
二、“参***及评分标准”评价及改进意见。
6到10题的“参***及评分标准”指向非常明确,使改卷老师对评分尺度了然于心,可操作性强。作为120制的试卷,各题的比分也比较合理。
三、得分统计、答题情况、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第6题:1、 得分统计。
2、 答题情况。
3、 典型错误。
从数据显示情况看,除了正确选项外,学生选a率较高。
4、 原因分析。
选项当中的a和c答案比较接近,这也许是导致学生辨别模糊的一个原因,有些学生可能对第二句的情感把握游离不定,一直在“关切”与“不解”之间徘徊。更多的原因我想是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记忆有些淡了,想不清楚这句话是在当时怎样一个大环境中说的,单单就一个句子,自然把握不住情感的基调。
第7题:1、 得分统计。
2、答题情况。
3、 典型错误。
从上面的数据反馈,除了正确选项外,本题选c率和选d率比较高。
4、原因分析。
a项分号的运用可能学生的把握都比较大,认为应该是对的。c项的标点题型平时老师强调的较多,但有部分学生一直还都分不清楚,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学生也许清楚,但是后面还有一个分句,可能就会有所犹豫,无从判断。d项有两个学生本来就不怎么会使用的标点符号:
冒号和破折号,所以相对来说,错误率高一些。至于50%以上的学生认为b项是正确的,没有选择,应该还是分不清楚顿号和逗号的用法。另外,这四个选项的句子都是来自六下语文教材里的句子,也许在平时教学时,对典型标点这些方面关注还不够。
第8题:1、得分统计。
2、 答题情况。
3、 典型错误。
从上面的数据反馈,本题正确率很高,没有什么特别典型的错误。
4、原因分析:
本题的四个选项全都来自第三学段中仅有的几篇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子,除了正确选项,选择其他选项的原因应该是平时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或者根本就不去背书的学生,但凡稍微认真一点的,此题是不会做错的。
第9题:1、得分统计。
2、答题情况。
3、典型错误。
从上面的数据反馈,本题除了正确选项外,选c率较高。
4、原因分析。
这一题的四个成语故事全部来自语文教材,学生对这四个故事的主人公应该都有印象。尤其是“入木三分”,因为还有一个歇后语“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所以自然就会关注a和c的选项,之所以选c,我想是这部分学生对“响遏行云”和“舍本逐末”这两位主人公还比较模糊,印象可能不深刻了,在复习时,老师可能关注更多的是这些成语故事的喻意,而忽略了故事情节中的细节。
第10题:1、得分统计。
2、答题情况。
3、典型错误。
从上面的数据反馈,本题除了正确选项外,选a率较高。
4、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抽测试卷6 10分析报告
一 试题 评价及改进意见。第一题 6 题目呈现 6.下面的对话选自课文 穷人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划横线的三处句子。一 试题 评价及改进意见。第一题 6 题目呈现 6.下面的对话选自课文 穷人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划横线的三处句子。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
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质量抽测考试试题 阅读板块分析报告
第二学期语文测试阅读板块试题分析。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坐在这里向大家汇报阅读板块试题分析,心里满是惶恐。记得毕业考那天,我们班一位消息灵通的家长发来微信 陈老师,试卷太难了,尤其是阅读题,考倒学生的节奏啊!我想,这不仅是这位家长的心声,更是各位考生和老师们的心声吧。彼时,我选择了沉默,而...
小学六年级语文抽测质量分析
2013 2014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质量抽测试卷分析报告。一 关于试题的命制。一 命题的基本思路 设计安排。命题的基本思路 本次试题以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的目标和我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面向被抽测学生 注重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既对学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