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2023年考博试题

发布 2020-06-15 11:29:28 阅读 5413

一名词解释。

rubisco 16rna 周质空间枯草芽孢杆菌。

二简答。1 根据所学的微生物代谢调控的知识,分析在细胞周期中代谢调控的作用。

三论述题。植物内生菌是一类对植物生长有益的微生物,如果你是一个科研人员,如何撰写一个项目申请书来申请关于植物内生菌的课题。(包括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必要的实验步骤)

简答题:1.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答: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利用情况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

1) 光能自养型如蓝细菌;

2)化能自养型如硝化细菌;

3)光能异养型如红螺细菌;

4)化能异养型如肠道细菌。

2.细菌细胞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怎样才能很快地在显微镜下区分同为单细胞的细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

答:基本形态有3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可以从形态上对三种微生物进行区分。

1)酵母菌、原生动物个体较大,一般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2)酵母菌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型,不具运动性;

3)原生动物形态多变,能够运动;

4)细菌细胞一般比较小,需用高倍显微镜或油镜下才能看到。

3.“m”是一种硝酸盐还原菌(反硝化细菌)。在无氧、有no3- 的环境中生长、试回答:

(1)何为碳源物质?何为能源物质?

(2)以何种方式产生atp?

(3)no3-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案:(1)有机物为碳源和能源如葡萄糖;

(2)氧化磷酸化产生atp。进行无氧氧化。

(3)以no3-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

4.发酵有哪些特点?发酵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分别能生成什么产物?

答:发酵的特点:不消耗氧;有机物部分氧化,形成中间产物为电子受体;有机物氧化不彻底,最终产物为低分子有机物;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积累代谢产物。

有氧:丙酮酸———乙酰coa———tca循环———co2和h2o;atp。

无氧:丙酮酸———乳酸。

乙醇、co2等,少量atp。

5.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征?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个人如何预防甲流?

答: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有囊膜,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猪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8oc条件下,30min可灭活、。目前猪流感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

6.何谓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请你谈谈极端环境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和应用现状。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是能在绝大多数微生物都不能生长的高温、低温、强酸,、强碱、高压、高盐或高辐射等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微生物,包括嗜热菌、嗜冷菌、嗜盐菌、嗜酸菌、嗜碱菌、嗜压菌、抗辐射微生物。适应机制应用现状。

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答:①引起微生物体表面电荷的改变,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影响酶的形成,降低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内生物化学过程。

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引起营养物质离子化作用。

降低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力。

影响氧的溶解和氧化还原电位。

7.疫苗有哪些种类?当前用于抗甲流病毒的一秒属于哪一类?

答:全微生物疫苗包括活疫苗和死疫苗;亚单位疫苗包括化学疫苗和基因工程苗;抗独特性疫苗;核酸疫苗。

甲流疫苗的生产是将病毒毒株接种到鸡胚中,再对鸡胚进行三天左右的再孵化,让病毒在其中培养复制,之后经过冷却,从中分离,提取出足够的病毒液,再对其进行常规浓缩,灭活裂解,提取其中的“血凝素”制备成的,属于亚单位疫苗。

8.酵母菌的乙醇发酵有什么特点?酵母菌的乙醇发酵有哪三种类型?分别能够得到那些产物?

答:特点:1,。以葡萄糖为氧化机质;2。最终的受氢体:乙醛;3。催化乙醇受氢的酶是丙酮酸脱羧酶。

三种类型:1.1。酵母菌一型发酵:在厌氧,ph3.5-4.5条件下,产物为乙醇,2co2,c6h12o6+2adp+2pi,2ch3ch2oh+2co2+2atp;

2.酵母菌二型发酵:加入亚硫酸钠盐则产物为甘油+少量乙醇;

3.酵母菌三型发酵:ph值弱碱性7.6时,甘油发酵,产物甘油,少量乙醇,乙酸。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之。抗生素滥用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请你谈谈面对这种情况人类该如何面对?

答: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如青霉素,头孢霉素;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如四环素,红霉素;抑制核酸复制如新生霉素;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如短杆菌肽。

抗生素滥用导致超级菌的出现,如“ndm-1”等肠道杆菌含有的一种金属酶对青霉素类抗生素长生很强的抗药性,耐药的大肠杆菌导致全球很多国家小规模爆发感染,这是由于人类过度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的基因突变,抗生素之所以被滥用是由于医生,病人都有“抗生素依赖症”,正是人类滥用杀死细菌的药物-抗生素促成细菌抗药性进化,这种情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种现状,终将会导致细菌进化到药物对付不了的境地。

概念。微生物:形体微小,肉眼难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 ,具有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结构,或没有细胞结构,低等微小生物。

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包括真细菌域 、古生菌域。

真核生物 : 凡是细胞具有核膜,细胞进行有丝**、细胞质中存**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者椭圆形、厚壁、含水量较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繁殖到一定程度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状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病毒颗粒:毒粒是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噬菌斑: 敏感细菌被噬菌体裂解后所形成的透明空斑。

吸附:吸附是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这是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阶段

敏感细菌: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纯培养: 指只在单一种类存在的状态下所进行的生物培养。

促进扩散:是一种被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不消耗细胞的能量,参与运输的物质本身结构不发生变化,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主动运输:一种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而且可以进行逆浓度差运输。

基团转位:与其他主动运输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而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呼吸作用: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的电子交给nad(p)+ 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性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有氧氧化:指糖、脂肪、蛋白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磷酸腺苷再合成三磷酸腺苷

无氧氧化:是指人体在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细胞内的糖原,人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产生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

发酵: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为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糖酵解: 葡萄糖或糖原在组织中进行类似发酵的降解反应过程。最终形成乳酸或丙酮酸,同时释出部分能量,形成atp供组织利用。

三羧酸循环: 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又称为柠檬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nadh和fadh2 可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或细菌质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性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偶联着a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分批培养: 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装有化学成分一定的液体培养基的生物反应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值和溶解氧量,对微生物进行培养的方法。又称间歇培养。

生长曲线: 细菌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

连续培养:是指在一个恒定的容器中,将微生物接种后,以一定流速输入新鲜培养液并流出培养物,从而使系统中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恒定,使培养保持对数生长的过程,这就是连续培养。

同步培养: 通过诱导或选择,使所有细胞处于同一生长阶段。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

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而导致的遗传变化称为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指利用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的随机突变频率,通过一定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株。

营养缺陷型: 指微生物等不能在无机盐类和碳源组成的合成培养基中增殖,必须补充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物质才能生长。

质粒: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大肠杆菌素:是大肠杆菌分泌的一类细菌素(bacteriocin),对于其他不能分泌特异性大肠杆菌素免疫蛋白(immunity protein)的近缘细菌具有杀灭作用,现在一般认为有调节菌群数量的作用。

转座因子: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

转化:一个外源dna通过某种途径导入一个宿主菌,引起该菌的遗传特性改变的作用。

转导:借助与病毒载体,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吞噬细胞:有吞噬入侵病原微生物等颗粒能力的细胞。

免疫细胞:一类能接受抗原刺激,并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细胞。

干扰素: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等作用的糖蛋白。

抗原:是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物质。

2023年微生物试题

保定古城制药 2011年卫生学试题。姓名班组。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40分 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 微生物的分类,目前公认的包括七大类,即排在前面的小而低等,排在后面的逐渐大而高等。2 病毒是体积最小 结构简单 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大多能通过滤菌器,故称。3 细菌一般分为三种类型。4 管道...

微生物高级试题

微生物。单选题。1 滴定分析主要用来测定成分含量在 以上的物质。2 微生物的奠基人是 3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符合 的规定。4 gb 4789.3 2010 食品微生物学大肠菌群的测定 选取菌落数在 15 150 cfu之间的平板,分别计数平板上出现的典型和可疑大肠菌群菌落进行计数。5 细菌的菌体繁殖过...

微生物期末试题

一 判断题 正确 错误 1 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p2,2 被动运输是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p94,扩散不是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3 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