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考 山东卷 语文试题评析

发布 2020-05-20 13:34:28 阅读 2551

2024年普通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

202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科目的试题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充分体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的原则,在考查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审美、**能力的考查。试卷在内容、设题等方面以稳、以延续性为主,又不乏出新之处。

一、守正出新。

今年的试题与往年试题保持内容、形式、难度、区分度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考试内容,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查。”试题不超纲,难易适中。

在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第一题考查常用字的读音、常用字字形、常用词(包括成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和辨析病句。本题内容与往年基本一致,但是今年这一题选材语文特征典型,相关句子内容活泼健康,趣味横生,除了考试功能外,有很好的可读性。一般论述类、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三篇现代文阅读材料,从选材内容、文体基本保持往年的思路。

古文、古代诗歌也是如此。

同时试卷中也有出新之处,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其一是考查方式。例如第2题考查常用字的使用,出新之处是将错字放在句子中,一方面符合错字使用的常见情形,一方面对考生形成了一定的迷惑。如“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 胜地”对同音词“圣地”的误用,必须依赖具体语言环境才能鉴别,可以更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6题填写关联词语,这是比较新的考法,用以检测考生的逻辑能力;第18题给“创造”下定义,这也是一种新考法,它介于归纳概括信息与表达之间,可以考查考生阅读、提炼、概括、表达等综合能力。

其二是选材。整个试卷中现代文的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与古文、古诗的选材对试卷风格影响很大。论述类选择的是关于中国艺术境界的论述,全文以中国画为据,文字秀美,论证过程清晰。

文学类选取的是余华的《活着》,生活气息浓郁,人物性格鲜明。实用类选取的是沈从文的《定和是个**迷》,包含着**作家的深邃、含蓄和恣纵。古文另辟蹊径,选择明代最优秀的散文家宋濂的《看松庵记》,第一次把古代“记”体引入高考试卷中,可以拓展学生关于古文文体的认知。

古诗选择晚清江湜的写景抒情诗,其意境之优美,一点也不亚于唐宋诗词。这些选材都表现了尝试与出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三是设题。在设题方面出现了新的亮点。往年的试题较多在语句、文字上做无谓的缠绕。

今年试题关注了论述文阅读规律,从文体方面加进了设问,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增加了试题的科学性。

二、突出语文本体。

试题从选材到设题都凸显了语文的本体特征。语言类主要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识记能力,又在选材中关注了材料的典型性与人文色彩。例如第2题考查正确使用字词,其中的d项材料为:

“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这是个错项,“箭拔弩张”中的“箭”应为“剑”。这个词的误用较为常见,但错误也是明显的。

如果对中国汉语成语并列结构的构成略有了解,与“弩”对应的一定是“剑”而不是“箭”。第3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其中d项“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这个语料考“鼎足而立”的使用。

既然鼎足,一定是指三种事物并列,而语料中指出的只有两家,用鼎足而立是错误的。再如第五题中的第18题让考生从一段话中提取信息,限定字数,完成定义,对逻辑思维有很好的考查效果。文学类文本选择余华的著名作品《活着》。

此**寓意深刻丰富,形象生动突出,描写简洁准确,有很高的文学审美水平。试题从**文体出发,引导考生分析形象,鉴赏关键语句,****寓意的能力,考查了考生的文学审美能力,突出了文体特征。实用类文本《定和是个**迷》文体鲜明,传主张定和是现当代著名**家,其对**追求的人生历程对青年人有很深刻的启发教导作用;行文极富沈氏个性。

设题突出了传记文体的特征,全面而富有层次。文言文阅读《看松庵记》内容上文化品格很高;行文漂亮精萃,难易适当,是一篇难得的文学色彩鲜明的好文。江湜的写景抒情诗《山寺夜起》明白如话,景色优美,情感单纯。

总之,今年的语文试卷从各方面凸显语文的本体特征。

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提高人文情怀。

今年的试卷从总体风格凸显了人文精神,比较集中表现于作文命题上。往年的材料作文,或选取名人名言,或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格言,今年的作文题针对当前语言运用**现的问题,从《咬文嚼字》中提炼出材料,此材料具备几个特点:(一)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由于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影响,汉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受到了极大的侵害,新闻联播、百家讲坛等权威公共平台常犯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知识的错误,而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介更是谬误频出。这些现象扭曲了人们敬畏语言文字的观念,给中华民族的主体语言带来很坏的影响。历史文化知识的误用,更是当前文化行为中较为多见的现象;更有甚者,或为了吸引眼球,或为了商业利益,或出于无知……对历史胡编乱造,肆意想象历史,篡改历史典章制度,对民族历史毫无敬重。

《咬文嚼字》杂志这一背景下发起的这一活动,反映了语言文字工作者对正确使用民族语言的努力。因此作文题选择这一材料,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材料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对文坛名家进行“咬嚼”的活动,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文化活动。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重视语言文字运用、保持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是文化自立的重要保证。

能否正确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一直是民族文化修养的标志。具体到个体,则是一个人内质外修的表现。著名作家们的积极回应,反映了这些使用语言文字的大家对此问题的重视。

三)材料与考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时代是接受各种影响最强的阶段,现今**对青少年影响很大,多种信息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在他们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影响,对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运用不严肃的态度,就是其一。

在他们的日常交流中,学习过程中,阅读材料中,随时可能出现语言运用不规范、历史文化知识不准确的现象,甚至他们自己都可能经常出现这些方面的错误而浑然不觉,或以此取乐。因此,这个题目贴近学生实际,可以让他们联想到自己及身边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故事,从而尽快选择文体,立意设题,组织材料,尽快进入写作状态。

四)材料本身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材料本身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杂志社求真求实,不惧权威,引导人们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知识;著名作家认真严谨、求实平和、从善入流的态度等等,对当今社会、对学生的成长都具有积极意义。

除此之外,材料富有张力,可以引发考生对所述社会现实做多方面的思考:一是《咬文嚼字》杂志对著名作家作品的挑错,指出其使用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的谬误;一是著名作家的回应。考生既可以在二者之间选择某一方面进行构思,也可以由此事抽象出某种人生哲学进行论述。

从表层意义来说,考生既可以论述“咬文嚼字”的文化意义,也可以撰写正确或者错误使用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知识的故事;既可以叙述自己使用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知识的经历,也可以叙写他人的此类事例;既可以写历史的,也可以写现实的。就深层意义而言,考生可以在从善如流、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闻过则喜、请别人挑错来消除谬误、不盲从权威、严谨认真做人、地位与心胸、地位与修养、客观对待知识缺陷、正确使用历史文化知识在继承传统中的作用等方面立意,进行叙述性或论述性写作。

总之,202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重视试卷的审美性与人文精神,较好实现了对考生语文基础与基本能力的考查,与历年山东语文卷相较,既有延续性,也不乏新意。

202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

绝密 启用前。本试卷分第 卷和第 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卷 共36分 一 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

2024年普通高考 山东卷 语文试卷评析

2017年普通高考 山东卷 语文试题评析。2017年普通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遵循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和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 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宗旨,有利于科学选拨人才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维护社会公平,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考查考生的语文...

2024年普通高考 山东卷 语文试题评析

三 突出学科特点,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及审美 能力。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明确的阐释,其中 语文应用能力及审美 能力 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试大纲中也特别突出了对这几种能力的考查要求。今年的试卷,承续了往年的优点,凸显语文学科特点,注重考查了语文应用能力及审美 能力。第五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