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发布 2020-05-18 19:21:28 阅读 7852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3分)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这条 ①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载(zǎi) 载(zài) b.载(zài) 载(zài)

c.载(zài) 载(zǎi) d.载(zǎi) 载(zǎi)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勾沿b.①勾延。

c.①沟沿d.①沟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___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1分)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甲】句号乙】句号b.【甲】句号 【乙】分号。

c.【甲】冒号乙】句号d.【甲】冒号 【乙】分号。

4.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路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

右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1分)

5.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束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

甲】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乙】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丙】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6.学校微信***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资料。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1)~(3)题。(共6分)

1)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碑林是中国书法的宝库。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皇甫诞碑》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b.《怀素千字文》的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c.《争座位帖》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d.《熹平石经》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

b.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

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驼铃 ① 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 ②

波涛 ③ 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 ④

a.①滚滚 ②欧亚 ③悠悠 ④乾坤。

b.①滚滚 ②乾坤 ③悠悠 ④欧亚。

c.①悠悠 ②欧亚 ③滚滚 ④乾坤。

d.①悠悠 ②乾坤 ③滚滚 ④欧亚。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1分)

8.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2分)

9.在北海公园里游览,当你看到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五龙亭,你能联想到的带有“亭”(或“楼”“阁”)字的一句古诗是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分)

北海公园五龙亭。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_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3分)

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

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

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

”襄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

“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丰,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

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 基础运用 共21分 1 5分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 斜钩 具有 险而劲 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 九成宫醴泉铭 选帖,完成 1 2 题。1 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体 字体 其中 武 字第笔的 斜勾 体现了 险而劲 的特点。2 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 2012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特点。今年中考的语文试卷和往年相比有在大家意料之中的也有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总体来讲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难度又较往年有所加大,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最明显的变化 1 基础知识部分的难点和区分点在于第 题上面。并且第4题和往年变化较大,今年没有设计标点符号的内容,而是加入了语...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

北京市201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解析。一 基础 运用1.1 答案 c 解析 溯 是教材中的重点字,应读 s 本题难点在于 为 字的写法,其应遵循的书写原则是从左到右,故选c。考点 汉字的读音和笔顺。2 答案 a 解析 栩栩如生 的意思是 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巧妙绝伦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