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五中2023年秋季期中试卷。
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氛围(fēn) 绮丽(qí) 忸怩(niǔ)
b. 淳厚(chún) 铿锵(jiāng) 尴尬(gà)
c. 虔诚(qián) 寥廓(liáo) 讪讪(shàn)
d. 睿智(ruì) 木讷(nè) 害臊(z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佝偻骈进断张取义 b. 教诲惊骇荡然无存。
c. 格守贤达丰功伟绩 d. 制栽自持附庸风雅。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装修,布达拉宫显得富丽堂皇,高雅精致。
b.那些粗俗不堪的人在有教养的人面前自惭形秽。
c.新茶配上清纯的山泉,果然相得益彰,不同凡响。
d.爸爸开了一家咖啡馆,很喜欢矫揉造作,所以生意很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守住底线,相关互联网企业就能把握好科技创新的风口,站在社会发展的潮头。
b.央视推出的《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以及《信中国》等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均获得不错反响。
c.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影响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d.中国去年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的专利、商标和工业设计申请达110万份,而美国仅有58.9万份,几乎比中国少了一倍。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最起码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也会丧失殆尽。
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这储蓄,是患难时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擦去泪水的一抹春风。
a.③①b.②⑤c.②⑤d.③⑤
6.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句1分,共8分)
1)鸡声茅店月。
2怜君何事到天涯!
3)***的《沁园春雪》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4)苏轼的《水调歌头》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6)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生死未卜的诗句是。
7.名著阅读。(6分)
当下宋江看视a,虽然不死,已成废人。a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
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
”a自此只在六和寺**家……
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该人物哪些思想性格?
8.综合性学习。(6分)
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该节目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室内综艺节目、纪录片和戏剧中。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9件国宝。
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包括王刚、梁家辉、王凯、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玺等!
根据我国文物分类标准,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能称其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1)阅读材料①和②,简要分析《国家宝藏》能够获得如此好评的原因。(4分)
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2)下列活动中,不适合作为该节目内容的是( )2分)
a.明星小剧场演绎国宝故事 b.专家教授来解读国宝价值。
c.为保护国宝进行现场募捐 d.收藏者介绍国宝流传经历。
9.诗歌鉴赏。(4分)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秋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2分)
2)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怀有什么相同点?(2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②敛棺椁③皆所未具。公怃④然,即彻⑤宴席,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注释】①缞绖(cuī dié):丧服。②赗(fènɡ):
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丧事。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
④怃(wǔ):失意。⑤彻:
同“撤”。⑥赒(zhōu):同“周”,接济。
1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乃寓居士人卒于邠(死) b.沙鸥翔集(停息)
c.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通“座”) d.春和景明(景色)
11.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古仁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
b.【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的语句是:“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c.从表达方式看,【甲】文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乙】文主要运用叙述,两文都表现了范仲淹的“民本”思想。
d.【甲】文通过一悲一喜的写景对比,为下文议论做铺垫,表现了作者更高的思想境界;【乙】文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关注民生疾苦、一生坚守“先忧后乐”行为准则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四、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海洋中的鱼医。
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一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
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
海洋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大为减少。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
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
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
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鱼医给鱼治病,实际上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
b.根据海洋学家观察分析,即使遇上敌害,病鱼吃掉鱼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c.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条鱼医6小时内可以医治300条病鱼。
d.雄鱼去找鱼医治病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发生激战,经常负伤。
14.下列关于本文语言的运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中的“竟”字是表示范围的限制。
b.“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中的“可能”一词表估计,用得不准确。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
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共30分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春,有着冰消雪融的滋润,有着草长y ng飞的生机。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b o待放的,都将千姿百态的生命y ny 而出。2 下列标点符...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
盐城景山中学2019年秋学期期中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命题人 审核人 一 积累运用 共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 根之茂者其实遂答李翊书 博观而约取杂说送张琥 鸡声茅店月商山早行 溪云初起日沉阁咸阳城东楼 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李白在 行路难 中用来暗指人生道...
九年级语文 上 期中试卷
九年级语文 上 期中试卷。一 基础芳草地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浩淼 mi o 巉 ch n 岩入场卷 qu n 荫 y n 庇。b.寒伧 chen 滑稽 j 鳏夫 gu n 账簿 b c.瘦削 xi o 亵渎 xi 伛偻 l云翳 y d.思忖 c n 笨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