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标记部分为重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 光、温度、水这三个条件适合进行实验研究。研究“水”:在两个种植盒(杯)内部垫上纸巾,再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保持干燥。
研究“土”:在一个种植盒(杯)中加一些土,一个种植盒(杯)内部垫纸巾。研究“光”: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盒子或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
研究“温度”:这一条件的小组可把一个种植盒(杯)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到冰箱里。
种子发芽分四个阶段: 吸胀、 萌动、 伸长、 发芽。种子发芽需要两方面的条件:
种子自身具备的发芽能力和适宜的外部环境。种子自身发芽能力即种子必须是活的。比如干炒过的种子就没有发芽能力。
外部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水分、 足够的氧气。
2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 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发现的现象是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4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 植物、 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 温度、 水、 空气、 土壤等。
研究 “蚯蚓是适宜生活在明亮的环境里还是黑暗的环境里”: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蚯蚓会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
研究 “蚯蚓是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还是干燥的环境里”: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反复多做几次。
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湿土的一边。
5 、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生物的叫做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地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制作生态瓶的步骤:(1)、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2)先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小石子这时就可以放几块),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
(3)、往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先放植物,是因为植物是生产者,它可以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等。(4)、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动物。
7 、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群落的变化。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氧气量减少,水少的生态瓶中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应该多些。
第二单元:光
1 、 光源、 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2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呢?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早上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
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至于影子的长短,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中午12点,可能并不是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各地的经度不一样, 昼夜到来的时间也就不一样, 正午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古人利用影子计时,是因为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3 、光是直线传播的。每秒 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 1.5亿千米。
可以用直管和弯管对比的方法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如果用直管,光从这头射进去,就会从另一头射出来,我们的眼睛在另一头能看见光亮。如果用的是弯管,光从这头射进去,就不会从另一头射出来,我们的眼睛在另一头就不能看见光亮。
这证明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闪电过后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快,4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照明装灯罩、 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都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科学家利用激光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用到了光的反射,
5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对于同一种热光源,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6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平整无褶皱的黑色蜡光纸因为反光较强,吸收光的能力就弱,而黑色无光纸相对反光较弱,吸收光的能力就较强,所以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铝箔纸反光能力强,吸收光的能力就弱。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因为阳光直射物体时,物体得到的光比较强,而斜射时,物体得到的光比较弱。。
选浅色衣服是因为反光强, 吸收的热较少。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是为了减少辐射。
7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我们设计方案的塑料瓶、盒子既是集热器又是保温箱。用塑料瓶装水,容易让阳光射进去,减少热量外流,起到升温和保温的双重作用。
盒子里面涂黑色,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盒子内瓶子的背面贴锡纸是为了加强反射,让透过瓶子的阳光反射回瓶子,减少热量外流。盒子的盖用塑料薄膜,也和塑料瓶一样,减少了盒内的热量向外辐射。
瓶子周围用泡沫塑料,是为了保温。装塑料瓶的盒子支起来,可以改变角度,以保持使阳光直射。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 东部多平原。
七大洲: 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 火山和**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 地幔、 地核三部分,**主要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运动有关。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3 、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按风化的作用分,外力对岩石的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又叫机械风化)及化学风化。
我们用给岩石加热和冷却的实验,来模拟岩石在自然界不同温度环境中所受的影响,(模拟实验中岩石循环地被烧热和冷却,相当于自然界中岩石在白天受热,夜晚冷却;夏天受热,冬天受冷。实验中岩石在冷热的不断作用下破裂,可以推断自然界中岩石在冷热的不断作用下也会发生碎裂”)。用晃动瓶中水和石块的实验模拟河流中岩石被磨蚀的过程,在石膏中种豌豆的实验模拟植物生长及根的力量对岩石的破坏。
比如小动物掏挖洞穴,植物的根扎入岩石裂缝。
气温变化植物作用。
岩石 → 岩石碎裂 → 土壤。
4 、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地质学家按照粒径的尺寸对这些不同的颗粒制定了分类标准。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土壤沉积实验。把土壤放在水里还未搅拌时,我们能看到气泡冒出来。搅拌后静止一段时间,我们明显地看到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并分成了几层。
沉积物最上面的一层是黏土,用棍子挑一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细腻的。其次是沙粒,越到底下,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残体。
腐殖质,可以通过燃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闻到它的气味。无机盐,可以用蒸馏水浸泡土壤,然后用滴管取土壤溶液滴在玻片上,待水分蒸发后就可以看到留在玻片上的白斑,这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5 、 雨点降落时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6 、 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探索侵蚀的实验要注意:两边的地形要一样,喷水器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 下雨”的量也要相同。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1 、常见的力有: 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我们安装的小缆车,铁垫圈起了什么作用?我们是用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 铁垫圈起了拉动小车的作用,我们是用铁垫圈的重力使小车运动的。
2 、 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 、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式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五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1 影子在太阳下位置由西到北再到东,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太阳的高度变化,由长到短再到长。一天中温度变化和太阳高度有关系,从低到高再到低。2 古时候人们用太阳钟和日晷作为计时工具。手掌日晷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3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循环变化。地球公转...
五年级上复习提纲
unit 1 my new teachers we h e a new english teacher.我们有一个新英语老师。who s your english teacher?谁是你们的英语老师?mr carter.he s from canada.卡特先生。他来自加拿大。what s he l...
五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 光 复习提纲。一 基础知识。1.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 太阳 萤火虫 点燃的蜡烛 通电的手电筒等,月亮 没点燃的电灯不是光源。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 幻灯片 皮影戏 手影游戏 交通警示牌 灯箱广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