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诗

发布 2020-03-10 14:41:28 阅读 8983

饮酒(其五)·陶渊明。

评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练习】1.体现这首词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

2.这首词将记叙、描写、议论两年、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②两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做坚决的转折。③④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在“心境”中独立安闲的缘由。

⑤⑥句细致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间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诗人悠然淡泊的心情。

4.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见”字好。“见”字更能显示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字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喜爱,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5.(2分)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呼朋引伴飞回山中。(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

)6.(2分)本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请参照第一句,在括号内对应的填写此句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答案:(记叙) (议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7.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答案: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8.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2分)

答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2分)

9.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分)

答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0.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3.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优美宁静田园的喜爱,以及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第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飞鸟归林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心境。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指出在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谛”,它既能体会也能言传。

4.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车马喧”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b.“悠然见南山”中一“见”字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在有意之间看见南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c.“飞鸟相与还”有双重含义,既指鸟儿飞向天空经受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又喻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现在的归隐。

d.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的名篇。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5、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6、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12、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5、下面对《饮酒》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

b、“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了这样一个辩证的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心境恬淡静谧。

c、“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用得极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之意。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5、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诗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行路难(其一)·李白。

评析】①至④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⑤⑥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道路不通,令人沮丧。

⑦⑧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⑨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消沉。

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⑩—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

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练习】1.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答案 :想渡过黄河却看见冰雪堵塞了大河,准备登上太行又见莽莽的风雪弥漫高山。用比喻的手法,将“冰塞川”“雪满山”喻为自己遇到的重重阻力。

照应题目“行路难”,抒写了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 :姜太公碧溪垂钓,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八年级下册古诗

赠从弟 其二 亭亭 山上松,瑟瑟 谷中风。风声一何 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选自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魏诗 卷三。刘桢 217 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 赠从弟 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

八年级下册古诗

采薇。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f i 行道迟迟,载 z i 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 zh ng 累 l i 累。兔从狗窦 d u 入,雉 zh 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 c...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望江南 梳洗罢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