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

发布 2020-03-10 06:55:28 阅读 9944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1、日出或日落的挂图。

2、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录像带。3、地球仪。4、转椅一把。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日出、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提问:(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

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情况。

1)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

2)提问: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

2、观察实验,探求地球昼夜变化的原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 教师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2)提问:从地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

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

4)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

5)分组活动,一个同学坐在转椅上,另一个同学使转椅转动。

思考:①坐在转椅上不动时,看到周围的物体怎样? ②转动转椅,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的?

坐在转动的转椅上,你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转椅的转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坐在转椅上,从左向右转动,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6)分组讨论:①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月球、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说明什么?(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由此可以推测,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作什么样的转动而形成的?

7)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借助火箭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

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南极和北极,穿过地球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地轴。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转动着。

8)谈话: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那么昼夜现象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用下面的模拟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9)分组实验并思考:①“地球上”的哪个部分被“太阳”照亮?哪个部分未被“太阳光”照亮?

这两个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插小红旗的地方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白天、黑夜是否交替出现以上实验说明什么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10)小结:我们每天看到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一次昼夜变化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课后感受:通过本课学习,学生都能认识到地球的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变化,形成地球上的周期性季节变化。

2. 初步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周期性的公转。

3. 初步知道不同季节,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教学准备:地球仪、画有方格的手电筒、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和**。

活动一模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

活动目标:1. 通过模拟,知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程度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

2. 能将方格的大小与太阳的照射程度加以关联。

学生活动流程

1. 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季节的变化?这和太阳的照射有关吗?

2. 模拟: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画上大小均匀的方格,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不同地方的方格大小。

3. 小结:地球上不同地方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

指导要点:* 在进行模拟活动前,应让学生知道地球仪上方格变大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斜射,方格大小几乎不变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直射。

活动中画有方格的手电筒最好由教师预先准备,因为要求方格大小均匀,如果让学生画,难以保证方格的大小,从而影响活动结果。

活动二模拟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

活动目标:1. 通过模拟活动,初步知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季节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

2. 通过比较方格大小,分辨地球仪上同一点受到的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

3. 进一步提高从事模拟活动的能力。

学生活动流程

1. 思考: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一年当中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有什么不同?

2. 模拟:在地球仪上选择一点(如上海)作出记号。

让地球仪沿圆形轨道围绕手电筒转动,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选择4个对应的位置,比较记号处方格的大小,判断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的变化。

3. 小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受到太阳直射和斜射的情况不同。

4. **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

5. 交流:地轴的倾斜对季节更替的影响,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昼夜长短的特点。

教师总结:因为地轴是倾斜着绕太阳运转的,这样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会使地球表面受到的光热程度发生变化,从而划分了五带、产生了四季,以及南北半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2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认识世界的海陆分布。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

教学**: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与学一体设计。长兴中学潘晓婷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学案设计。第。一 二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我想学 导航与预习。学习目标。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 运用1月 7月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2 运用等降水量线图,说出我国降水...

八年级上册地理

一 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农业生产部门的是。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纺织业。2 目前我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农产品是。a棉花油菜籽花生 b 水果玉米稻米 c大豆小麦肉类 d粮食小麦玉米。3 下列省区中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a黑龙江省 b河北省 c湖北省 d 海南省 4 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是。a...

八年级上册地理

八年级地理试卷。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全球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 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会议,此次会议被喻为 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此次会议商讨的主题是 a.全球气候问题 b.全球经济问题 c.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