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2023年专业课试题

发布 2020-03-02 17:04:28 阅读 2883

黄山学院2023年汉语言专业"专升本"考试古代文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5分,满分30分)

1.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素材和在___等方面影响后世文学创作。

2.《诗经》305篇按**分为___颂三类。

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著为《春秋》,其"三传"为《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___

4.先秦儒家著作中,__为孔子**及再传**编辑整理,其体为语录体。

5.鲁迅称:"秦之文学,__一人而已。"

6.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___其代表作为《子虚,上林赋》.

7."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突出者为___西晋太康文坛中以《咏史诗》和《三都赋》著称的作家是___

8.在南朝诗坛上,同以写作山水诗著称且并称为"大。小谢"的诗人是___和谢眺。

9.南北朝志人**的代表为刘义庆的。

10.__被称作为唐人文言**的通称。__被作为宋白话**的通称。

11."西昆体"因杨亿所编的而得名。

12.宋代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___

13.李清照提出了的词学理论主张。

14."南洪北孔"指清代剧作家___和。

15.清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集为___的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2.先秦诸子说理散文中成就最突出的为《庄子》 (

3.盛唐最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孟浩然。 (

4.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为张孝祥。

5.清代最杰出的讽刺**为吴沃尧的《儒林外史》 (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战国后期说理散文著作的是。

a.《墨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吕氏春秋》

2.下列不属于西汉的辞赋家是。

a.扬雄 b.枚乘 c.张衡 d.王褒。

3.下列关于建安文学说法错误的是。

a.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b.建安文学以"三曹"为其代表。

c.蔡琰不属于建安文学作家 d.建安文学以五言诗为其代表文体。

4.下列关于阮籍。嵇康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阮籍。嵇康是正始文学的代表 b.阮籍以其《咏怀诗》著称。

c.嵇康擅长四言诗 d.阮籍。嵇康均被司马氏所杀。

5.关于南北朝诗歌,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鲍照对七言诗发展有重要贡献 b.现存南朝乐府中最长诗歌是《西洲曲》

c.《木兰诗》和《敕勒歌》同为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d.由南入北并发生诗风之变的诗人是徐陵。

6.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a.王勃 b.杨炯 c.骆宾王 d.卢思道。

7.下列作品不属于杜甫的是。

a.《春望》 b.《轻肥》 c.《北征》 d.《兵车行》

8.下列有关黄庭坚的说法有误的是。

a."江西诗派"的代表作家 b.北宋后期著名词人。

c.田园诗有很高成就 d.提出了"点铁成金"的诗歌理论主张。

9.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诗歌自成一体,诗风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诗人是 ()

a.杨万里 b.范成大 c.陆游 d.尤袤。

10.下列关于马致远说法有误的是。

a.元曲四大家之一 b.代表作《梧桐雨》 c.擅写神仙道化剧d.元散曲成就最高的作家。

四: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楚辞。2.《古诗十九首》

3.江西诗派。

4.临川四梦。

五,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2.简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成就。

3.简述韩愈的古文主张。

六。论述题40分,每小题20分。

1.试论述《史记》的写人文学成就。

2.试论述《红楼梦》的主要思想内容。

05年材料学院专业课试题

2005年材料学院专业课试题 材料科学基础。注意事项 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题签上无效。题签随答题纸交回。1.对比解释下列概念 50分 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包晶,共晶和共析反应。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铁碳相图中的一次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枝...

2023年软件学院专业课试题 C语言部分

2012年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高职升本专业课试题 理工类。考场号考生号姓名。第一部分 c语言部分 100分。一 单项选择题 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以下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入 单项选择题答题表 对应的格中,未填入答题表,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一个c语...

2019北京印刷学院专业课大纲

北京印刷学院201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艺术设计 专业考试大纲。单元科目 艺术基础理论 第一部分设计理论。一 设计的概念与范畴。1 设计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2 艺术与设计艺术。二 当代的艺术设计实践。1 当代艺术设计的概念 2 造物与造型 3 造型与产品形态 4 装饰艺术概念。三 中外古代与近现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