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作业

发布 2020-02-27 23:59:28 阅读 6277

产业生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电影《可可西里》大家应该很熟悉吧,里面讲述的就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一群民兵性质的当地人自发保护藏羚羊,牺牲了好多人。这部电影就是讲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什么是生态文明?人类发展史的实践表明,生态文明是有别于任何一种文明的崭新文明形态,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必然的历史演进轨迹,即人类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人们熟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惟有生态文明是现代工业高度发展阶段的产物。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使发展变为不可持续。生态文明,就是在深刻反思工业化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和探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路径及其实践成果。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深刻变革,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和飞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生态文明不只是生态、环境领域一项重大研究课题,而是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发展平衡、步入良性循环的理论与实践,是人类社会跨入一个新的时代的标志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的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则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战略意义。中国是人口、幅员大国,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既能造福于13亿人口,又将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人所共知,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百年的工业革命,借助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先走了一步,生态文明已具雏形,其成果惠及约10亿人口。但全球尚有50多亿人口处在工业文明初期或中期,生态文明刚刚萌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届时,全球“绿色版图”将明显扩大,有1/3以上的人口走上生态文明之路。同时,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工业化进程中转化为生态文明社会,中国能够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靠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化逆为顺,方能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人民大众。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

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增长。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事实说明,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

改革、完善政绩考评标准。实行以gdp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考核标准和办法,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不顾及资源、环境成本的政绩考评标准和制度,也助长了种种非理性的发展理念和行为。

如“以gdp论英雄”,盲目追求、互相攀比经济增长速度,“拼资源、拼环境,追求高速发展”。这同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要求是相悖的。解决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问题,关键在于改革、完善经济核算和政绩评价制度体系。

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设计、试行的“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核算评价体系,把资源、环境、民生等纳入了核算考核内容,有效弥补了原有单纯以gdp作为考评主要标准的缺陷。目前全国已有若干省(区、市)试行,效果非常好,使各级干部由原来主要关心经济增长速度变为全面关心经济、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的协调持续发展。若将这项改革在全国推开,普遍实行,那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破解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又不是片面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现代化,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理想追求和道德要求。这种文化内涵的东西,不仅将体现在人的素质的塑造上,而且将体现在制度的构建和发展的方向上,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打上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文化烙印。

如何处理好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发展经济与减少污染并不矛盾,比如高新区,产值越来越大,但是污染并不大,市民都能接受,其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是互动的关系,工业化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有了钱才能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

1必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学习、宣传,提高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2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

)3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4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a、提高环保意识;b.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c、落实环保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我们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之所以我们有自己和自然隔离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有太强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从古至今代代相传到现在,我们也就认为他是一个真理。我们需要做的首先就是从自我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加入到自然的队伍中,共同达到那最终的真理。周平。

形势与政策作业

形势与政策第三次作业。家。从利比亚的动荡局势谈起。当我还在学校安静的教室里读书,当我还在和朋友们一起欢乐的相聚,当我还在悠然地喝着咖啡 在世界的另一个国度,那里的人们正在战争中挣扎,他们不敢奢求什么,只是希望能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不用天天担心轰炸机什么时候会来的家。那里就是利比亚。不管我们多么不希望...

形势与政策作业

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治理。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危害很大。充分认识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治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阐述农业的战略...

形势与政策作业

1 美国重返亚太对我国周边外交有哪些影响?答 其实美国的目光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中国,现阶段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进行东移,不只是简单地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亚太地区,而且从政治 经济 安全等领域加大了对中国政策压力的力度。美国试图采取一些短期的和局部性质的措施,试图通过力量和资源的配置,在局部形成一种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