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作业21散文阅读

发布 2020-02-20 06:00:28 阅读 5183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立体设计精品限时作业21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被春天染红的小溪。

莫景春。不知有多久没回桂西北的故乡了。春天来了,故乡突然像刚冒出地面的青草在心底疯长起来,思念溢满整个心窝。于是沐着习习的春风,回老家住了几天。

村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溪,像故乡的一条脐带,从村后的大山里潺潺流出。溪水清澈见底,即使是狂风暴雨的夏天,也绝没有那种狂奔怒流的混黄,总是那样的文文静静,只是在寒冷的冬天有些消瘦,但蓬勃的春天一来临,它便盈盈地丰满起来。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小溪边捧一把清水,肆意地泼到脸上,让那种清凉淌满整个脸,让自己和故乡作最亲密的接触,再跟大伯大婶们聊聊,听听他们亲切的话语,感受久违的乡情。

一个春意盎然的早上,我惊呆了。小溪变了,那清亮可人的脸不见了,换成了粉红的脸,满溪满沟的粉红,红得让我心跳加快,又让我心里暖暖的。我伏到溪边的青石上,端详这一奇异的变化。

那红红的溪水,缓缓流着,不再清澈的水倒映不出我的脸了。将脸再凑近些,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着,丝丝入鼻。我情不自禁地想将手伸进那缓缓流动的粉红,捧上一把细细品玩,又不忍心搅动溪水,也在担心那片红会不会是什么污染物。

再看看早起的大伯大婶,他们若无其事地在那里洗脸洗菜。一位大伯似乎看出了我的迟疑和惊讶,跟我搭腔:“娃儿,没什么奇怪的,那漂在水上的是桃花。”

什么?桃花?我心里猛然出现一片迷人的桃花灿烂的画面。

“那是你家邻居大叔前两年在后山种的桃树落下的桃花。”接着他便告诉我邻居家大叔全家到村后的荒山上开垦桃林的事。

听着大伯的叙说,手迫不及待地伸进了溪水,满满地捧了一把,扑到脸上,那样的清凉芬芳,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便急急地往山后赶去。

桂西北很多地方九分石头一分土,满是怪石嶙峋,只在石缝中窝着一点泥土。辛勤的一个粉红的桃花人。香气更浓了,我们俩相视而笑,尽情地享受这桃花雨的芬芳。

小溪被染得更红了,“叮叮咚咚”地跑着,快快乐乐地要跑出山外了。

选自2023年8月3日《文艺报》,有删改)

1.小溪是本文重要的叙写对象,简要分析小溪在本文中的作用。

答案】 小溪是全文的线索,把“我”对家乡的描摹、赞美串在一起。小溪是家乡的缩影,形象地反映出家乡的变化;小溪是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本文赞美了故乡发生的可喜变化,请结合全文说说故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 清澈的小溪在春天被染成了粉红色;贫瘠的山谷变成桃花源;缓慢而沉重的生活有了转机;乡亲们由愁眉苦脸变得神采飞扬;由恨“生不逢地”变为积极建设家乡。

3.第④自然段写得生动形象,请分析该段的表达特色。

答案】 用拟人手法写小溪的变化;从视觉、嗅觉角度描写了小溪的色彩和芬芳;用心理描写刻画“我”看到小溪变红后的心理活动;语言优美,富有韵味。

4.第到自然段意境优美,请**这几段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答案】 意境:通过桃花纷飞、人披桃花、小溪欢歌等秀美图景,营造了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效果:诗意的场景让人真切感受到故乡的变化;大叔的欢笑生动反映了家乡人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小溪的欢唱含蓄预示了家乡未来会变得更美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现在有不少历史学家把陶渊明也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

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

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

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陶渊明和曹操、阮籍、嵇康都清醒地认为,三国群雄为权谋争斗,既很无果,也很无聊。

b.“他可能还会觉得”,从字面上看是陶渊明觉得,从实质上看其实是作者觉得。

c.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上,出现过跳跃的三段是:古代到三国,三国到魏晋,魏晋到陶渊明。

d.中国的文化人格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东晋末期出现了三次非常重要的发展变化。

e.本文采用了比喻、比较及欲扬先抑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很有感染力。

解析】 a项,“都清醒地认为”欠妥,一者文中无此说法;二者从文中“基本一致”所有的文字。

7.以文章内容为例,概括说明“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

答案】 魏晋名士没有得到安静,也就没有找回自我去处,或者当众而死,或者重返仕途。屈原、司马迁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使其身处安静,但心仍惦念朝廷。安静使陶渊明彻底回归自我,身心解放,数百年后成为中国文化的高峰。

8.作者在文末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却完全没有注意那“隐隐青褐色的高峰”。历史文人们大多数都喜欢成为土坡,不愿成为被“遮盖数百年之久”的高峰。

针对这样的文化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提示:可以对民众评价,如批评民众的短视,造成“可怜身前死后名”的文化现象;也可以对文人评价,如称赞那些能安静坚守但对中国文化有长远重大贡献的伟人;也可对文人提出批评,指出其不适应时代需要的不足等。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作业音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立体设计精品限时作业课后课后限时作业1字音。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骸骨 骇异蹊跷 蹊径驯服 徇私。b.伶俜 招聘攒射 积攒迟暮 蓦然。c.诧异 叱咤伺候 伺机残垣 源头。d.蓬蒿 竹篙朝露 今朝忌惮 殚心。解析 读音依次为p ng p n,cu ...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作业14诗歌鉴赏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立体设计精品限时作业14诗歌鉴赏1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其一 李贺。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注 箨 tu 竹笋皮。母笋 指竹子。1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 ...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作业13文言文阅读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立体设计精品课后限时作业13文言文阅读3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5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 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