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1月业务学习

发布 2020-02-17 10:13:28 阅读 2635

护理业务学习。

日期:2013-1-25主办部门:心内科。

主持人主讲人:

参加者:传阅者:

题目: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医护人员的锐器伤害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 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川。它是医护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面临的多种职业危害之一,同时也是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

1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害的原因。

1.1医疗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锐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紧张、繁忙、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其中,注射、抽血、缝合、套回针帽、针头毁形、操作不当是引起医护人员锐器伤害最常见的医疗操作。据有关资料显示,一次性注射器是导致医护人员锐器伤害最为常见的医疗锐器,占锐器伤害的总数35%。

手术缝合针占18.4%、 手术刀占7.4%、蝶形针占6.8%、静脉导管探针占4.6%、医疗玻璃制品占1%bj。因此,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行为是防止锐器损伤的重要环节。

1.2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淡薄虽然大多数医护人员能正确认识被h1v、hbv、hcv等污染锐器损伤的后果,但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被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1.3医院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岗前培训缺乏有关锐器损伤的内容。

2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1加强安全意识及防护知识的宣教调查显示大部分锐器伤害是由于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淡薄、工作不细心、注意力不集中或末按操作规程执行,技术操作不熟练,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更有职工对锐器伤害存有侥幸心理,受到伤害后不及时处理,更不知应予以上报,均是锐器伤不断的原因。 所以,应加强安全及防护知识教育,使医护人员了解正碗处理锐器伤的重要性,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建立安全管理理念。

宣教的内容包括:标准预防的概念、医院感染现状、引起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何正确合理使用防护用品。

2.2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外科手术、放射、穿刺、 抽血、清洗和处理医疗器材时常发生锐器损伤,伤口接触到污物时完全有可能被感染。因此,应增强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意识,提高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知识水平。

2.3预防锐器伤害的各种规范操作训练通过预防锐器伤害训练纠正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良的操作习惯和行为。接触各种与血液、体液有关的操作时戴手套。使用注射器时不让指尖触及针头,操作完毕不要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

在**室配置药液时戴上手套,防止掰安瓿划破手指。穿上能盖住足背的隔离鞋,防止碎玻璃、针头掉下来刺破足背**。传递各种锐器时使用容器传递,针头、刀片、缝合针用后立即放入坚固、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放置七成满时立即盖好盖子,贴上标签,焚烧处理。

2.4改善医疗工作环境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的减少医护人员被锐器损伤的次数,如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提供便于丢弃锐利废物的容器,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医疗垃圾应在卫生部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场所焚毁。

2.5建立锐器损伤管理组织和报告制度按照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锐器伤的预防要求,建立预防锐器伤害管理组织是实现锐器伤害管理的根本保正。由医院感染科和各临床科室院感监控小组负责对医护人员锐器损伤进行管理,建立损伤报告和登记制度。以便医护人员一旦受到锐器伤害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

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定期分析锐器伤害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3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3.1局部处理措施。

锐器伤。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

3.2报告。

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汇报,**或工勤人员向**长汇报)。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交院感科。

3.3评估与预防。

院感科接到报告后应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并尽可能在24h内采取预防措施。

立即给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开具hsag、抗—hbs、alt、抗—hcv、抗—hcv、tpha检查单。

若患者hbsag、抗—hcv、抗hiv、tpha检测结果未知,主管医生立即给患者开具这些项目的检测单。

患者hbsag(+)

医务人员抗—hbs<10mu/ml或抗—hbs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在不同的部位接种一针乙肝肝炎疫苗(20u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肝肝炎疫苗(各20ug)。

医务人员抗—hbs>10mu/m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暴露后3个月、6个月应检查hbsag、抗—hbs、alt。

患者抗—hcv(+)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抗—hcv(-)暴露后3个月、6个月应检查抗—hcv、alt,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抗病毒**。

抗-hiv(+)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如有必要,应于24小时内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并采用联合**(二种或三种药物)。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测。

3.4***后心理预防对策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职业暴露存在惧怕被传染而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医院应定期开展关于***知识教育讲座及心理培训等活动,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阴性者免费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提高医务人员对***的正确认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减少***发生的概率,保护医务人员[6]。对有明显心理焦虑者的心理干预,对掩蔽性的心理焦虑者应给予心理支持,解释***的情况,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减轻心理反应。以及管理者对受伤者的支持,争取国家立法来保证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者的健康权,以减轻***后的负性心理反应。

对于中重度焦虑的医务人员,要循环给予心理干预和焦虑量表评估。

3.5随访及咨询。

主管部门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的接种及化验,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检测随访。

在处理过程中,主管部门应为职业暴露的当事人提供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帮助减轻其紧张恐慌心理,稳定情绪。

医院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职业暴露当事人的情况。

13年1月业务学习

护理业务学习。日期 2013 1 25主办部门 心内科。主持人主讲人 参加者 传阅者 题目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医护人员的锐器伤害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 手术器械 玻璃制品 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 川。它是医护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

1月13日业务学习

学习时间参加人员学习题目学习内容 2015年1月13幼儿园全体老师。学习地点主持人。中班 幼儿园教师的不当用语。教师口语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日常工作中,老师经常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不恰当的语言,轻者无益于教育目标的达成,重者则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改变这种现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

10月业务学习

骨科特殊体位及护理措施 摘要 体位护理贯穿于疾病的诊断 和 整个过程,骨科几种特殊体位及护理措施,提示护理中应针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且要结合人体力学要求。避免剪切应力或旋转应力的产生,达到省力,防止损伤及预防并发症的目的。关键词 关键词骨科体位护理。骨科病人多数卧床时间长,常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