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发布 2020-02-11 22:26:28 阅读 9950

一、怎样鉴赏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的阅读理解,是高考的一大难点。一方面是这些诗歌离考生太遥远,时空背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今人很难用今天的眼光和观点来分析评价古人;另一方面是古代诗歌语言凝练,表情达意极为丰富,意象、典故等的大量使用也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那么,怎样来突破古代诗歌阅读的这一“瓶颈”呢?

鉴赏一首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一)写了什么。

这是针对考生理解把握诗歌内容而言的。鉴赏评价一首古代诗歌,首先得掌握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这是鉴赏诗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诗歌的基本内容都不知道,那么就不可能去鉴赏诗歌的情感倾向、语言妙处和表达技巧。

弄清古代诗歌写了什么,首先要掌握诗歌中写作的具体内容,如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典故等。其次,要初步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感情倾向和观点态度:如作者的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等。

第一点内容通过对诗歌文字的理解就能把握,关键在第二点内容的把握上,即对诗歌的主题、诗人表达的情感的把握难度较大。

那么,考生如何来确定古代诗歌中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它往往会借此告诉考生该诗的基本内容。而确定了诗歌的内容,可以帮**生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王昌龄的《西宫春怨》,说明诗的内容是宫女失宠后的哀怨;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说明诗的内容是诗人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倾慕;李约的《观祈雨》,说明诗的内容是**祈雨的感慨。

因此,通过对诗歌题目的揣摩玩味,便可感知诗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等情感,或诗人对生命、生活、社会的见解,甚至是诗人所寄予的理想、抱负等。

2.注意诗歌提供的背景知识。

高考试卷中,对陌生诗人及其诗歌,或者因重大历史转折导致诗歌理解障碍的,一般都会提供相关的写作背景,而这恰好是理解诗歌内容及作者感情观点的突破口。古代诗歌跟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所以,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有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如2024年全国卷ⅱ的诗歌鉴赏题第1小题,结合题目所给注释,回想一下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就很容易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

3.注意诗歌的题材类型。

古代诗歌有咏物诗、即景抒情诗、思乡诗、怀人诗、送别诗、咏史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不同的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诗歌,其主题、情感都是不同的。考生备考时,对每种类型的诗歌的主题、情感倾向、常用技巧和鉴赏术语等都要一一掌握,有备无患。

临考时,考生可以先判断诗歌的类型,然后将诗歌的主题、情感靠到这一类型的诗歌的主题、情感上,结合诗歌的内容,将诗歌的主题、情感具体化。如杜牧的《泊秦淮》,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结合杜牧的诗歌创作经历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基础,可判定这首诗也是一首忧国忧民的诗歌,故此,这首诗的主题、情感是: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表达自己忧世的情怀。

4.注意关键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理解了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就容易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如“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诗中的一个“瘦”字,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再如2024年高考山东卷的诗歌鉴赏题,诗人以凤凰自况,诗歌最后一句“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就把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5.注意调动诗歌相关知识积累。

古代诗歌丰富多彩,典故、意象、成语、诗句都有相关的比较固定的含义。考场上考生如果灵活调用这些知识,可以快速确立诗歌的写作内容,明确诗歌的主题和感情倾向。如在诗歌中看到“杜鹃”这一意象,马上想到有关“杜鹃”的典故,以及这个意象的一般情感方向——悲伤、凄凉、悲情,那么有关这首诗的主题、诗人情感就非常明确了,如2024年高考江西卷的诗歌鉴赏题。

再如,考生对诗人杜甫非常了解,那么,结合杜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来回答2024年高考安徽卷的诗歌鉴赏题第8小题就非常容易了。

(二)怎样写的。

明确了诗歌的内容、主题,作者的情感倾向,还要弄清楚诗人是怎样来表达的,即要研究诗歌的布局谋篇、选材剪裁、语言使用、突出主题与情感的方法等。

1.注意全诗的结构布局。

诗歌的结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作为写景诗,一般是先写景后议论、抒情,写景为抒情、议论作铺垫,抓住这个结构特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抒情、议论句,就很容易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有的诗歌将实写与虚写结合起来,以虚衬实,突出诗歌的主题,如柳永的《雨霖铃》,上片实写,下片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还有的诗歌在结构布局上采用对比的方式,以此突出主题,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2.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一首诗歌,往往只有一个主题,为了表达这一主题,诗人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此时,考生应区分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注意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如2024年高考全国卷ⅱ的诗歌鉴赏题,欧阳修的《梦中作》的第三句“棋罢不知人换世”,这句诗引用了一个典故,但这个典故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如果考生只从这个典故出发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就会发生偏差,理解成诗人向往隐居生活,这就错了。考生答题时必须结合全诗来理解,尤其是最后一句“酒阑无奈客思家”,才能看出诗人借这个典故来表达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一句话,考生在理解诗歌时,必须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孤立地看诗歌中的某个句子或意象。

3.注意诗歌中典型细节的理解。

无论是叙事诗还是写景诗,诗歌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精彩细节描写。而这些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达了诗人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

当然,在分析诗歌的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这就理解错误了。

4.注意诗歌中的环境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换句话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作者抒情服务的。如2024年高考江苏卷诗歌鉴赏题,诗人既写了眼前之景——“江风引雨入舟凉”,又写了想象之景——“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通过写景,烘托了诗人此刻的悲凉心境,突出了惜别的深情。

5.注意诗歌表达中的特殊手法。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乐写哀、以哀写乐、虚实结合等,都是诗歌中常用的特殊表现手法,考生需要准确识别出诗歌是否用了这些手法。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以静写动;“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乐人之景,可它却引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心之情;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伤人之景,引出的却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之情。诗歌中的这些特殊表达手法都有助于诗歌主题的表达和诗人情感的倾诉,考生要特别注意。

(三)为什么这样写。

诗歌选择什么内容,用什么表达技巧,都是诗人根据表达需要来确定的。所以,顺着这条思路也可以摸清楚诗人的写作目的。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诗写出了一种十分壮阔的景象。

对于这两句诗,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其实,这两种解释都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没有理解诗人这样写的目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凄怆心情——“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很明显,考生如果不去深思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原因,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二、怎样解答诗歌题目。

(一)答题的要求。

1.问什么答什么。

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题目要求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考生一定要看清,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才能回答准确,得到应得的分数。如要求考生从“静”与“动”的角度对刘攽的《雨后池上》进行赏析。

有考生这样回答:这首诗以池塘的静和杨柳舞动之间的对比手法,更衬托池塘的静,以此来表现诗的主旨和意境,表现诗人的心情,以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显然这个答案牛头不对马嘴,不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就在于考生没有细读题干中的要求,自顾自地从“对比”“情与景”的角度作答。看来,考生对诗歌鉴赏术语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这些术语并没有真正理解,或者说是因为审题不细心导致出现了这种错误。

2.符合诗歌鉴赏本身的要求。

诗歌鉴赏是主观题,允许考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意地解读,但这并不是说没有答题规范,不需要按诗歌鉴赏的规律来答题。比如准确使用相关鉴赏术语,切忌架空分析或过度解读,等等,都是诗歌鉴赏中的基本要求。如果考生不按这些要求去做,就会使自己的答案失分。

如在回答“王维《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两句诗中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时,考生需要准确找出“诗眼”,并结合诗句分析。而这个答案“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作为山水田园诗,其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本诗则向世人描绘了一幅幽静恬然过香积寺的游景,全诗突出一个‘静’字,而‘咽’‘冷’将‘泉声’‘月色’动静结合,同时照应前后联”显然不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考生虽然诗眼找得准确,但没有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犯了架空分析的错误。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同时还要做到要点不遗漏,具体而全面。

而要做到答案表达流畅,考生还要熟悉组织答案的一般模式:(1)观点+理由,即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2)总说+分说,即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3)分点回答,即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这是诗歌鉴赏题答题时最常用的答案模式。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磐石市第一中学孙凤华 一 解读 考试大纲 提高化学复习有效性 2011年的高考很快就要到来,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试题在悄悄地变化,高考复习也要与时俱进,既不能沿用旧的复习模式来备战高考,也不能彻底抛弃旧有的复习策略。化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知识再怎么考也都是以课本上的知识为本,知识的连贯性 ...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

2015年高考二轮复习即将陆续开始。二轮复习是考生对高中阶段知识的整合提升阶段,非常重要。对于化学学科,二轮复习该如何开战呢?本文将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分享201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一 明确任务。一轮复习基本是按知识模块与课本的章节顺序综合,梳理知识细节 构建知识网络,而二轮复习则是按照模块化 程...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总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策略。1.确立正确的宏观教学思想。找 漏子 补 缺陷 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生物学思路,是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为此,我们应确立以下指导思想 1 用好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揭示单点知识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扩展3个层次知识的内涵及内在逻辑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结构。2 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