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二、 qc小组组建。
一) 组建原则。
1、 自愿参加,上下结合。
1) 小组成员对qc小组活动的宗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的共识,并产生了自觉参与质量,自愿结合在一起。
2) 企业的管理者应组织、引导与启发职工群众的自觉自愿相结合,组建本企业的qc小组。
2、 实事求是,灵活多样。
1) qc小组应从企业实际出发,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筹划小组工作。
2) qc小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组成适宜类型小组。
二) qc小组成员及职责。
1、 成员:qc小组一般5~10人,设组长、副组长若干名,根据课题的不同,小组成员可跨部门组成。
2、 职责及要求:
三) 名称确定。
小组成立后,通过全体成员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小组名称不限定起名范围,但原则上必须积极向上,并具有特定涵义,且要求用语简洁、通俗易懂。
三、 qc小组活动的程序。
qc小组应遵循和运用pdca循环、统计技术等科学方法,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适用于“问题解决型”课题。
1、 课题类型。
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 “问题解决型”课题可分为“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四种类型。
1) 现场型:以班组和车间一线操作人员为主体组成,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生产现场。
2) 服务型:以公司不从事基本生产的辅助人员组成,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服务现场。
3) 攻关型:以领导、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活动范围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
4) 管理型:以管理人员组成,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2、 qc活动程序图。ap
d一) 选择课题。
1、 课题**:
1) 指令性课题:此类课题通常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一项必须限期完成的任务,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qc小组下达;
2) 指导性课题:是上下结合的选题方式,由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方针的需要,把其中的一些难点具体化为一批课题并予以公布, qc小组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开展活动;
3) 自选课题:根据企业现状,针对生产现场、工作现场,服务现场、管理环节、顾客意见和期望等方面存在并需要改进的问题,自选课题。
2、 选题要点:
4) 选题范围不受限制(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等);
5) 选题要宜小不宜大,要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小组成员能够发挥作用的课题;
6) 尽可能选择能以特性值表达并有可比性的具体问题的课题;
7) 可从上级下达的难点、现场存在问题、顾客抱怨多等方面;
8) 在可选课题有多个时,要经小组全体成员民主协商。
9) 题目应与小组的目标、成员相一致。如:以班组成员为主组成的小组,不能选择企业改革方面的大课题等。
3、 课题命名。
项目的名称应该具体明确,针对性强,不要大帽子,如:创世界一流…;不要用对策来、采用的手段来命名课题,如:运用正交试验方法,解决…;
4、 选题理由的陈述。
要简明扼要且充分。如顾客(标准)要求是什么?实际情况是什么?差距有多少?等等,尽量用数据表达。
5、 qc小组项目登记。
qc小组在选好课题后,开展项目前,填写“qc小组项目登记表”和“qc项目评审表”,报企业全质办;经企业评审通过,予以实施的项目要上报集团全质办。
二) 现状调查。
1、 目的:弄清现状,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2、 内容:收集资料和数据。明确存在问题的程度,最高、最低达到多少,波动有多大,与要求有多少差距等等;
3、 应用工具和方法:调查表、对比表、折线图、柱状图、饼分图、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等。在症结所在时分层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4、 收集数据时应该注意:有关的数据、数据的代表性和客观性、数据的时间性。
三) 设定目标。
1、 目标的名称与课题的名称要一致:
如:降低× 产品加工的废品率,目标则应是×产品的废品率由现在的×降到×;
2、 目标要定量化:定量目标通过活动或改进后便于检查比较,不用定性的目标。
3、 目标设定不宜过多。
如是一个课题设二个以上目标,则要分别经二个以上目标为中心进行活动,使解决问题过程复杂化,不易表述,易出现逻辑性混乱。
4、 目标值设定的水平。
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且通过小组努力可以达到的;当课题目标与上级考核目标一致时,可以把上级的考核指标或产品工艺规格要求作为活动目标。
5、 目标值设定的依据:(a)上级下达的指标必须达到;(b)顾客的要求必须予以满足;
c)与条件基本相的同行业企业的水平进行比较;(d)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最好水平;(e)通过现状调查,找出症结所在,预计解决程度,测算出能够达到的水平。
四) 分析原因。
1、 学会采用专业工具,一般采用因果图;
2、 展示原因的全貌避免遗漏 (可从“人”、“机”、“料”、“法”、“环”4m1e或5m1e增加一个“测”)
3、 原因分析要展开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为止;
4、 逻辑性要强,要合理;
5、 要召开原因分析会广泛收集影响问题的原因。
五) 确认主要原因。
1、 应对全部末端原因逐个确认;
2、 根据事实、数据,用科学方法确定(现场测量、试验、察看实物、查阅记录、向当事人调查等);
3、 判定是否主要原因的标准是对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
切忌以“少数服从多数”或以“是否容易解决”的方式确认主要原因)
六) 制定对策。
1、 关于对策的制订。
1) 针对确定的每一条要因,发动小组成员提出多种改进的对策以供选择;
2) 对每一条可供选择的对策从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选择综合评分高的作为采用的对策。
2、 正确使用对策表。
1) 针对每条主要原因,充分提出多种改进对策;
2) 对每条原因的多种对策,分别进行综合评价,而后比较选定实施的对策;
3) 按5w1h的原则制订对策表;(如下)
4) 针对确定的对策制订具体措施方法和手段;
5) 对策表中的目标栏,要尽量可能用定量的目标值来表述。
3、 制订对策表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对策和实施混在一起;
2) 目标没有定量的目标值;
3) 使用抽象的词语(如:加强、提高、争取、减少、随时、尽量等);
4) 不是针对每一条要因逐条制订对策。
七) 按对策实施。
1、 怎样实施对策。
1) 按“对策表”的要求逐一制订实施措施;
2) 要按照对策表中的“措施”栏目逐条实施,并在实施中做好活动记录;
3) 每条对策在实施完成后要立即与对策表上的“目标”要求进行对比,确认其结果;
4) 如果确认没有达到对策表中所定的“目标”时,要重新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要修正所采取的措施;
5) 每条对策实施后,还需要对是否影响安全环境、是否影响相关处的质量、是否影响管理、是否影响费用成本的增高等方面进行检查。
2、 对策与实施过程常用的方法。
对策实施阶段是实质性质量改进阶段,各种改进及结果都要用数据表达,可运用多种工具及方法。如: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等等。
3、 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小组应该根据自己处理数据的实际需要来正确恰当的选用工具;
2) 尽量用简单的方法工具解决问题,不要盲目使用复杂的工具。
八) 检查效果。
1、 如何进行效果检查。
1) 与小组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常用柱状图、折线图、直方图进行效果比较。如没有达到课题目标则要重新检查过程的活动情况,分析未达到目标的原因,重新制订对策并实施,取得效果后进行再比较;如达到课题目标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程序。
2) 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把实施后的效果与现状调查时的现状进行再比较(最好使用原来的方法工具)以明确改善的程度和改进的有效性,同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其他方面的***或还不完善的地方。
2、 如何计算经济效益。
计算效益一定要实事求是,一般以活动期计算,计算方法即实际效益=产生的效益-投入的费用,同时要要注意总结活动的社会效益。
九) 制定巩固措施。
QC小组改善活动方案 精
小组改善活动。一 概述 一术语 1 qc quality control 质量管理 的简称。2 qc 小组 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 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 降低消耗 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精 qc 小组改善活动。一 概述 一术语 1 ...
QC小组活动方案
qc小组应遵循和运用pdca循环 统计技术等科学方法,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 实施 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适用于 问题解决型 课题。一 课题类型。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问题解决型 课题可分为 现场型 管理型 服务型 攻关型 四种类型。1 现场型 以班组和车间一线操...
QC小组活动方案
贵州省紫云至望谟高速公路项目。mcc cetc 中冶交通紫望项目第二分部。审核。编制。二零一六年九月。qc小组应遵循和运用pdca循环 统计技术等科学方法,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 实施 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适用于 问题解决型 课题。1 课题类型。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