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医综合真题

发布 2020-02-02 16:11:28 阅读 4627

201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西医综合。一、a型题:1~90小题,每小题1.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9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理活动中,存在负反馈控制的是:

a、动作电位的产生b、血糖浓度的调节。

c、排便反射的过程d、兴奋的突触传播。

2、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实现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是:

a、受体-g蛋白-ac途径 b、受体-g蛋白-plc途径。

c、离子通道受体途径d、酪氨酸激酶受体途径。

3、与nernst公式计算所得相比,实际测得的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值:

a、恰等于k+平衡电位 b、恰等于na+平衡电位。

c、多近于na+平衡电位 d、接近于k+平衡电位。

4、可导致红细胞沉降速率增快的影响因素是:

a、血细胞比容增大b、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c、红细胞脆性增大d、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5、rh阴性的母亲生下rh阳性子女,有可能: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血友病。

c、新生儿溶血性贫血d、红细胞增多症。

6、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a、心房收缩期末b、减慢充盈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

7、生理情况下,人的中心静脉压升高时见于:

a、心脏射血能力加强b、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

c、从平卧改为站立d、由吸气相改为呼气相。

8、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组织液 b、细胞内液 c、毛细血管血液 d、静脉血液。

9、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

a、动脉血液中co2分压b、动脉血液中的o2分压。

c、功能血液中的h+浓度 d、脑脊液和细胞外的h+浓度。

10、下列选项中,减慢胃排空的是:

a、迷走-迷走反射 b、肠-胃反射 c、胃酸 d、促胰液素。

11、下列选项中,能延缓ca2+在小肠吸收的是:

a、葡萄糖 b、植酸 c、草酸盐 d、磷酸盐。

12、临床上测定能量代谢时,为了简洁,只需测定:

a、一定时间内的co2产生量 b、非蛋白氧热价

c、非蛋白呼吸商d、一定时间内的氧耗量。

13、当环境温度对于**温度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不感蒸发。

14、下列选项中,能使肾小球率过滤升高的是:

a、肾血流量增多b、肾小球囊内压增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15、肾小管液被显著稀释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集合管 c、髓袢升支初段 d、远曲小管。

16、视网膜**凹对光的感受高,其主要原因是:

a、感光色素含量高b、感光细胞的兴奋性高。

c、视觉传递系统呈单线联系d、感光色素处于合成状态。

17、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震动变化的特征是:

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 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

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 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

18、顺向快速轴浆快速运输的主要是:

a、具有膜的细胞器 b、递质合成酶 c、微丝和微管 d、神经营养因子。

19.下列关于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病变时反射亢进b、反射中枢位于延髓

c、效应器为统一关节的拮抗肌 d、为多突触反射。

20.下列关于生长激素生理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长骨生长 b、增大内脏器官

c、促进脑的发育 d、促进肌肉的生长。

21.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对于物质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加强蛋白分解b、分泌过多时,使组织间隙中黏蛋白增多

c、抑制组织利用糖,使血糖轻度升高 d、促进胆固醇合成。

22.女性月经周期是由于:

a、血中的e1水平降低,p水平升高

b、血中的e水平升高,p水平降低。

c、血中的e2和p水平均降低

d、血中的fsh和lh水平均降低。

23.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a、铁和叶酸 b、维生素b12 c、铁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内因子。

24.下列中枢神经元****中,能产生后发放效应的是

a.辐散式联系 b.聚合式联系 c.链锁式联系 d.环式联系。

25.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b.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空间结构

c.使蛋白质的等电点发生变化 d.中和蛋白质表面电荷并破坏水化膜。

26.一个dna分子中,若g所占的摩尔比是32.8%,则a的摩尔比应是。

a.67.2% b.65.6% c.32.8% d.17.2%

27.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中含稀有碱基较多b,分析序列中含有遗传密码。

c, trna分子具有三叶草型二级结构 d,所有trna的3’端均为—cca-oh

28.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点是:

a、km值不变vmax降低 b、km值不变vmax增加

c、km值增高vmax不变 d、km值降低vmax不变。

29.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草酰乙酸转变生成的是:

a 柠檬酸 b苹果酸 c天冬氨酸 d 乙酰乙酸。

30.下列选项中,可以转变为糖的化合物的是。

a.硬酯酸 b.油酸 c.羟丁酸 d.α-磷酸甘油。

31.脂肪细菌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3-磷酸甘油主要**于:

a.糖酵解 b.糖异生 c. 脂肪动员 d. 氨基酸转化。

32.下列化合物中,不含高能磷酸键的是。

a、1,3-二磷酸苷油酸 b、1,6二磷酸果糖

c、二磷酸胞苷d、二磷酸鸟苷。

33.经分解代谢可产生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酸 b、酪氨酸 c、苏氨酸 d、组氨酸。

34、胸腺嘧啶分解代谢的产物为。

a、β-羟基丁酸 b、β-氨基异丁酸 c、β-丙氨酸 d、尿酸。

35、下列关于转录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

b、需要4种dntp为原料。

c,合成反应的方向为3’——5’

d,转录起始不需要引物参与。

36: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叙述,错误的是:

、是复制延长中真正起作用的酶 b、由多亚基组成的不对称二聚体

、具有5’——3’聚合酶活性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

37.下列选项中,属于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的是。

a-氟尿嘧啶 b、卡那霉素 c、甲氨蝶呤 d、别嘌呤醇。

转变成mrna的过程是。

a、转录起始 b、转录终止 c、转录后加工 d、翻译起始。

39.作为克隆软体的最基本条件是。

a 、dna分子量较小 b、环状双链dna分子

c、有自我复制功能 d、有一定遗传标志。

40 体内血红素代谢的终产物是。

a 、co2和h2o b、乙酸coa c、胆色素 d、胆汁酸。

41.患者,20岁,骨折愈合良好,5年后骨折处骨组织病例变化表现为。

a、大量成纤维细胞 b、大量新生毛细血管

c、正常骨组织d、大量多核巨细胞。

42.下列选项中,属于转移性钙化的是。

a、结核病灶钙化 b、肺间质钙化 c、粥瘤钙化 d、加栓钙化。

43.下列炎症介质中,具有趋化作用的是。

a 、缓激肽 b、前列腺素 c、no d、il

44.下列选项中,属于死亡特征的是。

a、死亡细胞质膜破裂 b、活体内单个细胞死亡

c、死亡细胞自溶d、伴有急性炎症反应。

45:女 23岁,足月初产,无妊娠并发症,在**分娩过程中,突然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全身抽搐,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最有可能发现的是:

a、角化上皮 b、脂滴 c、气泡 d、血栓。

46.下列选项中属于良性肿瘤的是:

a、视网膜母细胞瘤 b、软骨母细胞瘤 c、肾母细胞瘤 d、神经母细胞瘤。

47.患者,女,58岁。因左乳腺外上象限肿物件腋窝淋巴结肿大住院,手术标本病理诊断为左乳腺浸润性导曾癌伴淋巴结转移。下列病理变化中,与患者肿瘤转移关系最密切的是:

a.角蛋白的表达增高 b.死亡增多

c.层粘连蛋白受体增多 d.出现坏死灶。

48.风湿性病变渗出期的主要病变是。

a纤维素样坏死形成 b阿少夫小体形成

c棱形斑痕形成d小化脓灶形成。

49.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狼疮带是指带状免疫荧光出现于。

a关节滑膜内 b血管壁 c肾小球壁膜 d真皮与表皮交界处。

50.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无关的细胞是。

a内皮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单核细胞 d成纤维细胞。

51.形成早期细胞性硅结节的细胞主要是。

a.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浓纤维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

52.**型肺气肿是指。

2023年西医综合真题

一 a型题。单选题。1.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布在各部分的体液量大体相等。b 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又相互沟通。c 各部分体液的成分几乎没有差别。d 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是细胞内液。2 需要依靠细胞内camp来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膜受体是 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络氨酸激酶受体。鸟甘酸环...

2023年西医综合真题

一 a型题。单选题。1.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布在各部分的体液量大体相等。b 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又相互沟通。c 各部分体液的成分几乎没有差别。d 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是细胞内液。2 需要依靠细胞内camp来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膜受体是 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络氨酸激酶受体。鸟甘酸环...

2019考研西医综合真题

170.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可见于。a结核性脑膜炎。b儿童结核。c癌症合并结核。d营养不良合并结核。171.胃幽门螺杆菌 时常用的药物包括。a雷尼替丁。b奥美拉唑。c硫糖铝。d克拉霉素。172.下列属于尿毒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疾病有。a纤维囊性骨炎。b骨生成不良。c骨软化症。d骨硬化症。173.下列凝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