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法雨读后感

发布 2024-03-25 08:10:17 阅读 8859

对于《西窗法雨》,黄树森先生评价道:

我愿将全书归纳为:一袭纵横捭阖下的法趣谈,一阖学养驳杂下的法议论,一掬情感积淀下的法情结。灵动,缜密,成熟,读之,感到一种法理精神的欢愉洗礼,一种法理智慧的痛快淋裕。

不得不说这实在是贴切,我相信读过《西窗法雨》的人都不会否认,读《西窗法雨》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很舒适的感觉。

书中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案例和故事,其中有几则让我影响深刻。苏格拉底誓死不越狱就是其中的一个。苏格拉底是个著名的哲学家。此人述而不作,性格倔强,尤其喜好运用辩证法。

将那些自以为学富五车的人驳得哑口无言,(最终)得罪了一些自以为是的智者。于是,这些智者。

便利用雅典荒诞不经的法律,控告苏格拉底传授对诸神不敬的学问(言论?),腐化及误导青年,并且还真的把他送进了监狱。在狱中,他被判饮毒而死。

临行前,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力同来看他,告诉他朋友们决定帮助他越狱,而且一切已安排妥当。可是苏格拉底却坦然自若,表示不越狱。克力同提出各种理由来说服他,告诉他雅典的法律不公正,遵守这样的法律简直是迂腐,但仍然无效。

苏格拉底还反问:越狱就正当吗?对一个被判有罪的人来说,即使他确信对他的指控是不公正的,逃避法律的制裁难道就正当吗?

有没有一种服从任何法律的义务?经过与克力同的一番**。

苏格拉底最后选择了饮毒。

它揭示了西方法律文化的一方面:对待自己认为不公平的法律,态度要慎重,理由是,人们要法律,就是想要社会有个方圆,有个秩序。因此,即使是恶法,苏格拉底依然选择了遵守。

赖特的英国前**的故事讲的是一种全法治。

的精神,在法院眼中,法律在**之上,而且**和其他人一样并不与法律有亲近的关系。法律至上就是全法治,而王权或者**凌驾在法律之上就是半法治,在中国,**远比人民和法律更亲密。人们常说,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法治从来没有出现过。

这种说法一半对,一半不对。中国历史上都有法律,统治者都用过法律来约束被统治者,但统治者自己却不在法律的约束之中,这是中国古代法家。

所说的那一类法治。在西方,从古至今也有法律,在近代之前,法律与统治者的关系也和中国差不多,可到了近代以后,统治者也得接受法律的约束,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西方法治。所以应该说历史上的中国是个半法治。

我们不必因为中国历史上没有一种全法治。

而感到自卑,更不必因为有一种半法治。

而感到自豪,但是真要好好想一想哪种更好。

除此之外,《西窗法雨》还有很多鞭辟入里的见解,很容易就能引起我们法律初学者对法律的深层思考,也极具启发性。很适合我们阅读学习。

西窗法雨读后感

篇一 西窗法雨读后感。西窗法雨真的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难得的一本让人不会觉得枯燥,有兴趣读下去的法律书籍。它以精彩的案例为载体,巧妙地将枯燥的法律与文学融为一体。刘星老师更是以亲切家常 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使文章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虽然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但是它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

西窗法雨读后感

西窗法雨 读后感。1.苏格拉底之问 越狱就正当吗?刘老师深入浅出的说明了法律本身的存在不只是体现公平正义这个概念,更重要的是要起到维护社会秩序场。如果仅仅因为它的荒诞就不遵从,是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的。陆犯焉识 里的陆焉识如果有幸这样一个机会的话 陆焉识在已经西北呆了十年 他的情人找到了他,问他愿不愿...

西窗法雨读后感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第一次上民法课,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 西窗法 这本书,然后我就开始了看 西窗法雨 我一直以为法律是一门多么枯燥的学科,但自从读完这本书,我就改变了对法律的看法,其实法律离我们并不是那么的遥远,法律是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的,与我们息息相关。西窗法雨 以亲切家常 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