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生字十三个,背诵三首古诗。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山行》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杜牧。
2.师**诗歌录音,生看课文听录音,注意“石径、斜、霜叶、坐爱”等词语的音形。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在这首诗中应读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5)白云生处:
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爱:
真爱,留恋的意思。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8)红于:比……更红。6.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2)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句意是:因为真爱夕阳照射下的枫林晚景,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霜叶”是指秋天的枫叶,“红于”是“比……红”的意思,这里是说霜叶的美是二月的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用心读读好吗?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着杜牧到了山脚下,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你产生了什么感想呢?4.生带着理解朗读全诗。
5.作业布置:根据诗意,画一幅秋色图吧!板书设计:
寒山。山行白云、人家热爱自然。
枫林。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第二课时《赠刘景文》
一、复习导入。
1.生背诵古诗《山行》。(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诗,他用美妙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
赠、刘。
2.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
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
会读:赠刘残犹傲君橙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3.朗读这首诗。
谁能大声地再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①出示2幅**:
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②让学生说说哪幅图表现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③讨论:
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④指导朗读: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吗?指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⑤教师随机评价:
荷花再好,开尽的时候也只剩下一片萧条的景象了。(2)菊残:
出示**,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②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的景色。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4.引出诗句:
看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
现在再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齐读这首诗。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
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2.熟读背诵。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
赠、刘、盖、菊、残、君、橙。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荷尽无擎雨盖菊残有傲霜枝。
对比——秋美(正是橙黄橘绿时)—爱秋天。
第三课时《夜书所见》
一、复习检查1.背诵前两首诗。2.说说重要诗句的意思。二、揭示新课。
1.齐读《夜书所见》。
2.释题:“夜书所见”中的“夜书”指的是在夜晚读书,“所见”指所看到的。三、读诗句,悟诗意。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用笔画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2.四人小组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4.全班交流。
5.教师指导理解未解决的词语。
如:篱落:篱笆的下面。促织:蟋蟀。6.指导朗读,体会诗意。四、想意境,诵诗句。
1.让学生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句描绘的情景。2.让学生看着挂图,背诵诗句。3.诵读诗句,读出品味。五、认字写字。
1.重点指导“会写字”(如“送”,要指出该字的结构、该字所在的田字格中位置及注意易写错的地方等)。
2.看卡片识字,加强记忆。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板书设计:梧叶寒声。
江秋风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回忆童年儿童促织。
篱落灯。
2019部编版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西湖简介
西湖简介。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汉时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湖。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 平...
2019部编版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蟋蟀简介
蟋蟀简介。蟋蟀 x shu i gryllulus gryllus 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 夜鸣虫 因为它在夜晚鸣叫 将军虫 秋虫 斗鸡 促织 趋织 地喇叭 灶鸡子 孙旺,土蜇,和尚 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2019部编版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苏轼 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汉族,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 画家。嘉祐二年 1057年 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 杭州 密州 徐州 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 10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