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发布 2024-01-02 06:35:16 阅读 6933

在认真的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的时间从**来。,感触颇深,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读着此文,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很难想像几十年前的教育理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还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实用意义。难怪他要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寻的偶像,成为教师心中的指明灯。

是啊!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制作各种操作材料、每次上课都要准备很多的材料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学新大纲、写文章;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

这正是我迫切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还举例说,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

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

“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

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她居然用一生来备课,而这个课题才准备了15分钟,多么了不起!看到这里我感触非常深,我认为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每个学校都不多见。但像我们身边的一些骨干教师,从来没有听到过她们抱怨没有空闲时间。

她们总是那样精力充沛,做什么事都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有时上级领导来听课,头一天晚上才通知她们,但她们总是那么从容。我想她们之所以能把课上得那么精彩,正象那位历史历史,就是因为他们平时都爱学习,都喜欢读书,有终生学习的理念,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这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工资从哪里来心得体会《你的工资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工资从 来心得体会 你的工资从 来 心得体会。一 转变观念,认清形式。我们应该转变我做了事就要拿钱的陈腐观念。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当前的形式下,我们的工资都是与企业效益和利润息息相关的,只有我们的工作成果转化成利润,我们的工资才能从利润中来,违背这个基本经济规律的工作都只会是徒劳。所以我们全体员工都应该...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读了王晓春的 教育智慧从 来 了解到,王晓春原是北京市一名语文教师,退休之后投身教科研工作,近一年来由于其分析入理 科学严谨的案例点评,在上教育论坛迅速成为教师们的 引路长者 广受一线教师的赞誉与尊重。其中,王晓春在教育 班主任论坛开设的案例点评专栏受到了众多友的极大关注,成为班主任论坛的一大亮点。...

读后感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教师的时间从 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读后感 金玉兰小学 张雅莉。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是啊,博览群书能使人智增百倍,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就变得枯燥乏味。因此,书是人的一生中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教师的成绩一部分来自于自身的付出,另一部分还 于对于时间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