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的危机和应试教育的流弊

发布 2023-12-30 17:40:10 阅读 9977

试教育的流弊。

义务教育的危机和应试教育的流弊——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

对教育的思考与忧虑已有些年月,但作为一个小人物,思考与忧虑也许就一直停留在很浮浅的程度,遇事遇人,往往是当时心头一颤,过后又抛于脑后,由于这样的主观主导,所以就没有在行动中去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故,一直没有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成熟的想法,这是一直不敢妄言的原因。但时间久了,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也日趋增多,便产生了或写或说的欲望,古语云:位卑未敢忘忧国,就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粉饰与标榜吧。

我想,比起育人之大计,这并不重要。先说一说现实:

*县里今年参加中考的考生有近9000名,而本县有两所公立中学和两所私立中学设高中班。共可容纳高中生xx多名。除去部分进入职业类学校就读的和复读的,升学缺口达5000左右;今年全国高考升学率达50%还多,而本县连续好多年不达20%;今年高考升学比前有所提高,县里及教育系统即忙着庆功会表彰,中考一完,两所公立中学的校长与教育局长即定下"严格"的招生制度去出国旅游,严令:

分数不能降,收费不能降。按这样的规定,全县除了三四百少数的。

学生外,其余的要想升读高中,都要出少则四五千,多则一万多元的费用。这样多的生源,这样大的升学缺口,结果是两所公立学校招不起生。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与教育背景下,好多年来,本县一直就是处于:

师资流失,生源流失,资金流失,教育萎靡颓废的恶性循环。好多年轻的妈妈,三十多岁就离家抛业,远走他乡,陪子女外出求学……

女儿下半年升高二读文科,但本县的教育实在不能恭维,除了复习班和几个理科重点班以撑门面外,其它普通班和文科班几乎是陪衬,我这个人最不喜欢随流套俗,但我不敢用女儿的学业使性,只好乖乖地选择送出去择校而读;外甥去年读小学一年级,我每次去她家,她都象见了救星一样的让我辅导她做作业:每天中午有作业,每天晚上的作业往往要做到23点;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学一直以来是班里的好学生,每次考试得不到名都要掉眼泪,升入初中后寄读住校,由于担心落后,每次考试前都睡不着觉,一但名次后退,好长时间都振作不起来,最后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孩子考上大学了,问他会怎么样,回答一定是再考研,完了再考博……学习的任务似乎就是考试,孩子的一生似乎也要在考试中渡过。有孩子的家长走到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学业,名次……为了孩子,家长们"有病乱求医",不惜财力精力,办法用尽。

中国的孩子怎么了?如此负重?中国的教育怎么了?

唯试围试?说了半天我要说什么呢?教育这个话题太大,我只说两点:基础教育的危机和应试教育的流弊。这两个问题亦很难分隔开来说的,因为危机并存,流弊同在。

讨论这两个问题,以我的浅见,一眼看到的就是两对矛盾,即:义务教育的口号性与现实教育的商业性的矛盾;素质教育的理论性与应试教育的实用性的矛盾。

基础教育的危机在于,大多数的孩子能不能如期接受教育?可以享受到何种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法》虽然出台并将实施,但我对法律的落实持有很大怀疑。

我国现实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决定了义务教育在真正质量的落实上举步维艰,现实的状况是:教育质量和其经济效益同时存在;高质量的教育只有学习拔尖的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才有机会享受。大多数孩子,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都处于不能受教育或接受应付式教育的境地。

好多学校的招生竟出现这样的歧型现象:招一部分高分的免费生以保证一定的升学率,把它作为招牌,而招大部分的低分收费生以保证经济的。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小考的成绩很突出,超出学校录取线很多,但因其报名有些迟,负责招生的领导说,虽然报名总数还未满,但优生的招收数额已经够了。

我在一所中学还碰到一位家长,因其孩子分数"不达线",交了一万多元的分差费,然后就说他的孩子:你以为我是为。

你花钱吗?我是在帮那些免费的学生读书的啊。呵呵,听了真让人欲笑而不能。

然而,花不起钱的人又有多少呢?全民素质的提高才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从背上书包的那天起,就背上了负担,背上了压力,似乎在似懂非懂中亦背上了责任,而且是从此乘载上一生都再也卸不掉的重负。

背起书包,就没有了童趣,没有了课外,没有了假日,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甚至没有了自我。随之而来的是作业、成绩、名次、对比、说教……黑压压的一片。现在的孩子象机械化笼养的鸡,只有吃食和下蛋。

完全成为了考试的机器。老师、家长、社会都一如既往地奔着考试去做一切该做的。如同一条滚滚奔流的大河,人人置身其中,即使明知方向不对,但也只能随流而动。

人要存在,就要适应存在的条件。大环境使然,个体甚至局部的力量是枉然和徒劳的。

这里有一个教育到底是为育人还是学为考试的问题。中国封建式的传统教育虽有很多弊端,但从童稚开始接受的教育,大体上都是以人格的养成为教育彻始彻终的精神,背颂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当时不求甚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溶化并受益终生,我们决不能否认旧式教育的基础性功能。旧式教育下学生的古文化底韵是有目共睹的。

而我们现在的中小学课本,很多是为应付考试而编做的大可比必的知识。旧式教育背"经""史",背了以后一辈子受用不尽,可。

现在我们花费了无价可比的下一代童年的时间和精力来背几乎无用的课本,弄得头脑呆板,眼睛近视,背熟了,除了应付一级一级的考试以外,便毫无用处。一考上中学,小学的书就等于白费。考上高中,初中的书等于白读。

考上大学,中小学的书等于白读。大学毕业后,踏进社会来做事,几乎所学于所用毫不相干。除非还要为一辈子考不完的试去再接再厉。

所以,似乎大学毕业后,才需要正式开始重新读书求学。

近些年来,有些从大学和研究所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以及中文修养方面太过贫乏。按说,从中学到大学,历史和中文是学过的,但为应付考试所学的是何等的浮浅?等到用时,哪有捷径?

旧式教育对经史传统文化从童稚开始,严格执教"记诵"的作用,除了为"考功名"的必要以外,在理论上,也有一种"反刍"的妙用。因为从童年脑力健全,思想纯洁时开始注入这些经书诗文,虽然当时理解力不够,可记忆力好,一但到了中年,从人生行为的日用和人事物理的经历体验上,便可发生如牛吃草的"反刍"作用。重新细爵,自然便有营养补益的用处了。

中国的人才大都在学习阶段,而不是在创造阶段。人才的精力和活力几乎在学习中耗尽。这是一个教育制度也是人才选拔的问题。

教育是兴国之基础,但不能只喊教育,更应该把握如何。

教育的问题。要为强国而教育,不是为教育而教育。考试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急中之急。

学习《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邢有旗。通过学习,我感受到 义务教育法 最突出的立法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保障权力,我想这样的一个理念,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 义务教育法 通过法律的规定,进一步确认我省适龄儿童 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法律的第一条就开宗明义,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义务教育...

学习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篇一 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的体会 8 篇。学习心得体会。我通读了新后,体会颇多,在这谈些自己的体会与感想。首先新的立法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并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其次第五章专门对教育教学作出规...

学习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不分章节,只有18条,共计1800余字 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共八章63条,总字数达到7000余字。对于这样一个变化,我认为,应该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比原法从内容到规模都大大拓展,规定更为详尽,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学习新法后,我感觉,修订案中有4个方面内容值得大家关注。第一,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