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发布 2023-12-28 09:40:12 阅读 6944

时代的呼唤。

—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体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创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这是近一个月来,我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的最大感想。我强烈地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脚步,隐隐地看到中国教育发展的曙光。

下面就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中国特色的教育致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要贯彻素质教育主题,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绷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根弦,实行育人为本、有教无类,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要深化课程改革,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发挥学生特长,尊重个人选择,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拘一格培养。

要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学校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要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自立、自我成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目前普遍存在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我个人认为,减负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就此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有明确的指示。但是,学校的设置的“学习课程、科目”是否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考核、考试是否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标准、招生考试是否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能否“坚持育人为本”培养中国新型人才的前提。“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我们期待着“和谐社会”的构想尽快变为现实,给学生发展提供成长的肥田沃土。

我认为:国家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用人制度没有根本上的改变,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句空话;育人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没有连贯性和衔接,单纯地强调在孩子的某一成长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是完全不可能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国家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用人制度没有根本上的改变,在教育实践中,始终都会是“穿新鞋,走旧路”的局面。这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翻天覆地的教育改革,必须仔细地从方方面面进行周详的考虑、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有长期性、可持续性的,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接受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用人制度。

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重道远的工作!

二、中国特色的教育呼唤师德高尚、勇于创新、终生学习型的教育者。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

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教育者除了教师,不可缺少的是我们的家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

当前家长的养育和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我们中国孩子的身心成长。养育问题,首先在于家长对营养认识产生了偏差。养育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孩子缺少艰苦的锻炼。

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吃苦的价值。在教育的问题上,由于中国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用人制度的影响,家长在教育观念中存在重智商轻情商的误区。在教育方法上,家长存在重言传轻身教、期望过高、批评过多、比较不当、奖励不当、要求不当、作风不当等等压抑孩子个性发展、伤害孩子心理的误区和手段。

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纲要》指出:“重视家庭教育。

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只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才可能培养出各方面都有成就的孩子。贯彻落实《纲要》的精神,应该致力于提高家长的观念和素质。

第三,中国特色的教育呼唤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 以课堂为主渠道的教学诸种因素和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非教学育人因素的和谐发展,是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关键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环境中的教学因素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诸种因素,如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业量、作业批改形式,考试形式等都要紧紧围绕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

针对当前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纲要》中提出,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学校和师生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安全,构建和谐校园。

第四,中国特色的教育呼唤新型教育管理者。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正像郭振有老师所说的:“校长是设计师、导师、公仆。”即学校的发展靠校长来设计;校长是老师的老师,提高教师的素质需要校长的辅导;做全校员工的仆人为他们服务。

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办学思想的形成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和对人的亲和力去影响其他学校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要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甘当人梯,注重教师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并采取积极的措施,留住人、培养人,才能稳住人、发展人,构建和谐校园。

“能上学,上好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呼唤!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深刻领会全教会精神,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响应时代发展的号召,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最近再次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与陶行知先生的专着,我深有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尊重孩子 解放思想 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不断创新的重要性。一 育人为本,尊重学生。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是 纲要 提及的工作方针。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离不开尊重,没有尊重的教...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最近再次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与陶行知先生的专著,我深有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尊重孩子 解放思想 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不断创新的重要性。一 育人为本,尊重学生。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是 纲要 提及的工作方针。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离不开尊重,没有尊重的教...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最近再次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与陶行知先生的专著,我深有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尊重孩子 解放思想 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不断创新的重要性。一 育人为本,尊重学生。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是 纲要 提及的工作方针。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离不开尊重,没有尊重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