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在学校领导的安排带领下,我们参加了高考研讨会心得交流教研活动。听了韩老师高考研讨会的心得体会之后,感觉获益颇丰。现将收获概括如下:
一、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基础考点。
考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框架和依据,是高考的复习方向和指导。三位老师在各自的讲座中都以《考纲》为基点,结合近年来高考试题,分析指出2024年常用考点的分布状况、热点范围、特点、作用、意义及复习方法。这些无疑对我们历史组复习指明了方向和范围,明确了复习的重点。
二、依据评分细则,强化复习备考。
根据2024年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得出以下结论:(1)解答试题要尽量避免在答题形式方面高频出现的偏差,(2)解答试题要尽量准确而简练地运用重要的概念术语,(3)一些问题在教学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着手加以解决,(4)选修部分优先选修一教材的复习,兼顾选修四或选修三的复习,(5)克服选做题在操作形式上发生的偏差或者失误,避免由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失分:高考试卷上明确标注,(6)复习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全面落实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基于评分细则基础上的备考。
三、分析考试规律,增强复习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从典型试题研判考试规律,总结近年来全国新课程卷的题型与考点,得出近年来全国新课程卷的思考结论:
结论之一:新课程试题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新式史观为命题范式,以文字、数据、图形等各种形式的材料为命题载体,考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热点知识,考查历史学科的各种思维能力。
结论之二:总结新课程高考历史必修教材高频考点,高频考点有的反复出现,有的轮换呈现;有的仅出选择题,有的常出主观题。加强高频考点的广角度、全方位复习与训练,十分必要。
结论之三:新课程试题选择题12题48分,必修1(政治)、必修2(经济)、必修3(文化)选择题的比例分配随着必做主观题类属的变化而改变,如2024年必做主观题考查经济类(新中国统购统销),选择题比例为7∶3∶2,2024年必做主观题考查经济类(明清手工业和英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选择题比例为8∶1∶3,2024年必做主观题考查政治类(中国古代近代人才选拔),选择题比例为5∶4∶3,2024年必做主观题考查经济文化类(三次工业革命),根据考点轮换与平衡思想,选择题比例为4∶5∶3。
结论之四:新课程试题必做主观题重视综合考查与运用,注意平衡各种关系,如古代近现代史的比例分配、中外历史的比例分配、政治经济文化的比例分配、知识与能力的比例分配等,所以要注意对第40题有时间或空间大跨度问题的设置方式和解题规律的研究,加强对第41题开放式问答题新题型的训练与解题规律的探索。
结论之五:新课程试题选做主观题每题设置两问,共15分,试题材料绝大部分不是选修教材内容,有的甚至利用必修教材知识为背景材料,建立关联,借船下海,还有的游离在高中历史教材之外,更多的是关注学习方法的考查,所以要注意选修与必修课程内容的整合、探索共性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
结论之六:全国新课程卷设问指向归类(以2024年全国新课程卷为例),试题设问往往是根据材料或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考查多种学科能力,(1)概括特征(观点、内容、变化)类,(2)分析历史原因(历史背景)类,(3)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鉴别类,(4)评价(说明)历史事件(现象)的历史影响(作用、意义)类,(5)适度发挥、各抒己见,开放试题类。
四、夯实基础知识,强化一轮复习。
形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想,:(1)新式史观领航复习,锁定命题基本立意。
从文明史角度备考:高考命题注重考查不同文明类型的主要成就、特点以及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所以,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抓住两个重点: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古代)、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文明(近现代);三要突破一个难点: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辐射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四要把握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友好交往、战争冲突两个基本角度分析中西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五要把握文明史学范式与其他史学范式的关系: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工业文明自欧美向全球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的过程。
从现代化角度备考:高考命题注重考查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科学化。一要把握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二要把握现代化评价: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生活状况恶化、环境破坏问题等。
从全球化史观角度备考: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同一时期世界各地、各种文明的横向联系。包括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等落后地区的冲击与这些国家的变化,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与和谐世界的建设,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等。
2)整合命题素材类型,促进检测减量增效。
明确历史材料的三种形式:
第一类文字材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材料形式,如从古今中外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诗歌、**、对联、歌谣等资料中选取材料。
第二类数据材料,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包括含有数据的饼状图、曲线折线图和含有数据的**,它们都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图表化,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
3)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4)关注热点焦点问题,增强备考的实效性。
五、解答典型主观试题,掌握解题一般方法,研究开放试题解答,力争突破解题难点。
第。一、总结复习的主干提纲,然后默写或记忆背诵。第。
二、课堂提问法,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监督,以提高课堂效率。第三,对知识整合和重组,真正做到融合贯通。将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烂熟于胸,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
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拟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进行。即先总体构建知识体系,然后对考点进行高密度讲解,逐条分析,找到知识联系,最后在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严密知识网络,以知识带热点,强化理解记忆。
坚持三精原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题、材料精选,同时在选题时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所选的题目应有不同的层次与梯度。例题精讲,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
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深讲透,分析过程要强化,教会学生如何找准切入点。“精练” 例题,启发、引导学生,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交流,提高复习的效率。
六、处理好新旧教材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教材相对于老教材来讲,更贴进生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缺少了系统结构框架的讲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处理好新旧教材之间的关系,对于关乎高考的时政热点,可以适度补充老教材的内容,但又要把握教学重点,不能喧宾夺主。
此次高考复习会议,内容是充实的,时间是紧张的,对我的高考复习指导意义是巨大的,其精神和方法必将融入到我具体的高考复习中,期望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保山市实验中学2014 2015高考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高三年级数学张国轩。2014年11月1日,我参加了保山市2015年高考备考分析研讨会。对于第一次带高三的我来说,从中获益良多。下面对于会议的内容做一总结,记录我学习后的收获。首先朱老师对数学高考备考做了统一的认识,对备考方向作了分析 一 提高对...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作者 佚名 本站原创更新 2013 9 27 21 33 44 阅读 次 3月11日,在石嘴山三中召开了二年一度的宁夏地理学会年会,同时也进行了全区高考研讨会。我应教研室之邀做了现场观摩课,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参加这次研讨会有点感触与大家分享,也有一些疑惑希望能与大家讨论 1.观念的转变是步首要的,...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吴清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让我们看得更远,思考得更深入。这次高考研讨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自我水平的平台,活到老,学到老,此话不假。作为中年老师,我深深感到学无止境,每位老师都有自己教学的独到之处,特别是身处文化氛围浓厚的同行们,他们在教学中做得之细 想得之深 走得之远 行得之快是我们远远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