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心得体会

发布 2023-12-19 21:45:10 阅读 3987

教育惩戒的场合分析与尺度把握心得体会。

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教育”,而非“惩戒”。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实施教育惩戒既要把握好尺度、分寸,还要体现和提升教育的温度、情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和学校实施教育惩戒,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家长爱孩子,但不能溺爱、娇惯孩子。教育惩戒也是一种爱的教育。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老师只有敢于管理学生,学生才能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未成年保**》以及各种教育法规都禁止老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成为一条师德红线,于是,即便是轻于体罚的惩戒教育,老师们也不敢进行了。

教育法规允许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可以“惩戒”学生。现在的教育理念,大多鼓励老师激励、赏识学生,但是对于违反纪律、侵害同学权利、破坏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则不提倡惩戒,更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

实事求是地讲,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确实要不得,因为这种行为会侵害学生的肉体与精神,涉嫌侵害学生权利,不过,相对于体罚与变相体罚,惩戒教育对于学生并无侵害后果,仅仅是为了纠正学生不当行为而实施的教育手段。但是,老师们早已成为惊弓之鸟,不光不敢体罚学生,连惩戒教育也省略了。

当然,老师们不敢惩戒学生,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教育法规没有明确赋予老师“惩戒学生”的权利。同时,老师们又担心惩戒过头而滑入体罚的禁区。

既要保证教师适度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惩戒权,也要避免教育惩戒沦为变相体罚,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

在我们的教育中,不能排斥"惩戒",但如何把握惩戒教育的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教师来说,把握好惩戒教育的度尤其重要。惩戒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它通过对不良行为的责任追究和矫治矫正,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认识到作为学生必须遵守校纪校规以及班规,这样他们以后踏入社会才会知道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因此,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不仅是对学生本身不负责,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但有关惩戒实施的任何细节,都不容含糊,必须进一步细化,教师才能把握好管教尺度。

传统教育中,一直有“玉不琢,不成器”“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但随着快乐教育深入人心,教师群体中弥漫着一种管教学生的“无力感”,不敢举“戒尺”、不想扬“教鞭”已成为常态,“只能教知识,不敢教做人”更是引起教师群体的共鸣。

孩子犹如一棵树,除了阳光、雨露、温度、土壤,还需要有人修枝剪杈,这样的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不必将教育惩戒视作洪水猛兽。教师手中的“戒尺”既是戒自己也是戒学生,把握好尺度才能让教育惩戒更有温度,体现人性化。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一方面呼唤顶层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并约束教师惩戒权的实施,并及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台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对惩戒方法、范围、方式、程序等做出详细规定,规避因主观性和随意性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另一方面需要多主体参与、共同健全监督机制,由司法、**、学校等多部门紧密配合,彻底打破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猜疑链”,并畅通“学生申诉”机制,充分保护学生权益,避免惩戒过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惩戒的目的是“传道”,这绝非通过简单粗暴的惩罚就能实现,只有把握好尺度,才能在强调学生权益保护的同时实施“不打孩子的教育”,使教育惩戒成为有爱心、有感情、有温度的教育艺术。

教育惩戒心得体会

教育惩戒培训体会。李玫瑾教授说过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这就是说,孩子一旦有错,必须断然制止,实施惩戒,确保改正错误,从而健康成长,这不正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吗?但在...

惩戒心得体会

走出教育惩戒困局。教师体罚而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颇多。如海南海口某小学一名学生因未按要求朗读课本,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先用课本书打该生头,又掐脸蛋,导致该生 再也不愿回学校 再如四川成都10岁男孩因朗读比赛时说话,被教师放学后留下罚站并逼写千字检查。教师威胁说 写不完就去跳楼 结果学生真跳楼了。如何...

惩戒心得体会

篇一 路来勇学会惩戒心得体会。走出。教育惩戒困局。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好老师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了解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有的学生问 老师,咱们上课你是老师我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告诉你,你才能了解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你才可以 对症下药 现在提倡。以人为本 学生也是一个独立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