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程经济学习讲义

发布 2023-12-06 09:10:12 阅读 7593

12102042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一、所得税的概念。

所得税是指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规定交纳的税金,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

二、所得税的计税基础。

一)所得税会计的程序。

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适用的税收法规,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确定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4.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变动,确定调增或调减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与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是其关键环节。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即企业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期间准予税前扣除。

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其计税基础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

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累计折旧额或累计摊销额后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取得成本一以前期间已税前扣除的金额。

【例1z102042-1】某建筑业企业购入一批原材料,入账成本为80万元,按税法规定可以在税前列支。如果将来售出获得92万元,其中80万元是不需要缴纳所得税的。假定资产负债表日该批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仍为80万元,计税基础也就是其账面价值80万元。

【例1z102042-2】某建筑业企业2023年12月购入一台设备32万元,预计使用8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折旧年限10年,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一致。2023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32-4×2=24万元,计税基础为32-3.

2×2=25.6万元,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差额1.6万元,在未来期间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三)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

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一般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零,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例1z102042-3】某建筑业企业于2023年12月5日收到客户预付款200万元,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将其作为预收账款核算。假定按照税法规定,该款项应计入取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2023年12月31日该项预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为200-200=0。

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的差额200万元,在以后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确认收入时,不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例1z102042-4】某建筑业企业于2023年12月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350万元,到12月31日尚未支付,假定按照税法规定可于税前扣除的合理部分300万元。年末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的费用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50万元,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并且在以后期间不能再税前扣除。2023年12月31日该项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为350万元,计税基础为350-0=350万元,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相同,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四)暂时性差异。

按照其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某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某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将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产生的当期,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计税基础时,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例12102042—5】某建筑业企业于2023年12月购人一固定资产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无残值,会计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则2023年末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0-5=45万元,计税基础为50-50×20%=4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5-40=5万元。

(2)当负债的账面价值低于其计税基础时,意味着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

某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某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当期,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计税基础时,该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少,按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多,其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企业在未来期间可能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交所得税,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12102042-6】某建筑业企业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面余额为20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5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允许按5%0计提坏账准备的部分税前扣除。则该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00-50=150万元,计税基础为200×(1-5‰)=199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99-150=49万元。

(2)当负债的账面价值超过其计税基础时,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该项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从未来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12102042-7】某建筑业企业2023年12月31日因计提一项工程质量保修金确认预计负债1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与产品相关的费用支出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能税前扣除。则该预计负债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100=0,可抵扣暂时差异为100万元。

例题。下列可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是( )

a.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b.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c.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d.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e.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答案:bd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所得税率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乘以所得税率。

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当期所得税。

是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所得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人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费用金额之间的差额±计人利润表的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应计人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

二)递延所得税。

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计入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讲义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水利工程经济学地基本原理,掌握经济评价地基本方法,了解经济评价地地基本依据和课程要求,灵活运用本课程所学地方法。本书以灌溉工程经济评价为例,在给出经济评价基本资料地基础上运用课程所学知识通过课程设计进行完整地经济评价训练,以锻炼自己学识知识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地能力,为以后开展实际工...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讲义

第页。前言 1 第一章工程基本资料 2 1.1 工程概述 2 1.2 工程基本资料 2 1.2.1 灌溉规模和投产过程 2 1.2.2 投资估算及国民经济投资调整资料 2 1.2.3 计算期 折现率 税率等 4 目录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讲义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3029 第页目录前言1第...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讲义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水利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了解经济评价的的基本依据和课程要求,灵活运用本课程所学的方法。本书以灌溉工程经济评价为例,在给出经济评价基本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课程所学知识通过课程设计进行完整的经济评价训练,以锻炼自己学识知识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开展实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