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梅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发布 2023-11-25 20:20:04 阅读 4320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感悟颇深。

李跃儿说过“要是不懂什么是儿童,就不如不教,不教或许会更好。”教育不得法,抽去孩子的自然属性,按照**的想法去朔造,本质上就是一种严重的“毒化”,它使得孩子丧失了作为人的基础,最后只能成为“非人”。

孩子的家长,他不知道儿童的认知状况与心理特征。儿童正处于探知世界的阶段,处处与**作对;处处执拗。为什么会这样?

亚杰有个说法,就是儿童还不能理解自然的规律,如时间不能倒流、空间不能重叠、因果必定关联等等,不理解就会哭闹,这是作为人必须经过的阶段。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既要理解又要有耐心,放手让孩子依自己的努力认知,“经验”到“规律是不能由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如果我们用“教”的方式告诉了她,就会切断她进一步思考的可能,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思维能力;如果强行阻断,比如采用打骂的方式,不。

会使孩子失去探索精神,还会造成心理问题。

李跃儿还说过“教育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教育,一种是不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成熟的、建设性的,不好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掠夺性的;建设性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帮助孩子进行内在建构,掠夺性教育阻碍孩子成长,破坏孩子的内在建构。眼下许多用人单位抱怨现在的大学生大都不能用,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自然属性从小被不正确的教育破坏了。比如零到六岁,被教育学家们称之为学习的关键期。

如果他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这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学习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吸收性心智最强的时期。而大多数家长此时逼着孩子认字、计算,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生理生长机制不但是预先设置好的,精神的机制也是预先设置好的。

它就像一棵树,何时发芽、何时出土、何时抽叶、何时开花都由其内在预先设置好了的机制所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处于感性认知阶段,还没有发展起逻辑思维的能力,如果逼着他们算算术,无疑于赶着鸭子上架,结果只能徒劳无功。不尊从孩子成长机制的行为是愚蠢的。

她告诉我们:由于不懂孩子,本应给予孩子的幸福的**却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而没有幸福感,人就很难成材,因为只有沉浸在幸福之中才会获得足够强大的内在驱动。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读后感。翻阅时,我不禁萌生了丝丝酸楚和歉意,因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观念 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无助 恐惧 孤独 愤怒。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状态!那么,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似乎都应该重...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读后感。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方法的书,介绍了作者的一套不同于现有的新型的教育方式,是作者李跃儿老师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的经验结晶。作者是一个用真心对待孩子的老师,她能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感化,升华那一个个稚嫩却澄澈的心灵。她的书里列举的是生活中那些受...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读后感。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读后感。读了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这本书,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学问,是我们终身都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智慧的爱能使孩子富于理智,愚昧的爱只能毁灭孩子。我要做的就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感悟童心,尝试智慧的爱。作为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