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读后感

发布 2023-11-25 14:50:03 阅读 7552

《檀香刑》读后感。

看完《檀香刑》的过程有点波折,它的结构及其新颖,是我看过的**里的第一例作者将跳跃的情节安置在一个“凤头——猪肚——豹尾”的大结构里,用具有各个人物以第一人称鲜明特点的语言穿插第三人称的描述,以最初的限知视角——全知视角——限知视角,这种视角的突然转换造成我暂时的阅读障碍,超前或滞后的混乱的话语述说背后一直有一条坚实的脉络串联着情节捭阖开来,解决了暂时的阅读障碍之后,脉络铺展在眼前,越读越清晰,越读越沉重,直到最后的那个句点都好像是千斤锤。十分庆幸一开始在思维一片混乱不知所云的情况下选择耐心读下去真的是一件明智的选择。

它是以2024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该书背面的内容简介已经十分全面而且简洁,直接引)莫言在创作《檀香刑》的时候,就像大厨在烹饪,在藏污纳垢的民间这个大瓦罐中加入平日百姓家长里短恩怨情仇这些俗物,再加入民族大义,英雄以身就义等雅物,然后融入猫腔(茂腔)这味高汤,文火在那儿熬啊熬,熬了五年,最后也就成了一道名副其实的佛跳墙。

最后还想说说自己对《檀香刑》名字和檀香刑这个意向的隐喻意义的理解。

赵甲、孙丙、钱丁,赵孙钱都是百家姓里最靠前的,也是中国姓氏最多的,甲丙丁在中国人心中也是很平常的,有时候也只是某某的意思。取这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名字不是莫言的随手拈来而成,而是莫言的别有用心。它们在中国姓名中很常见很平凡,可以是你,是他,是她,是千千万万生活在黄土上的中国老百姓,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民间文学,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檀香刑,檀香是在佛堂,具有一种宗教的圣洁感和神秘威严,而檀香刑这种刑罚是赵甲根据克里德提供的钉在十字架这种刑罚提出的,在西方,耶稣受过这种刑罚,檀香刑的原理和钉在十字架一样的,同样的宗教下的刑罚,同样让残忍的刑罚变成一种由恶向真理挑战的仪式,孙丙被判用檀香刑三五天之后缓缓死去,那种随着刑罚进行而产生的悲剧感,渐渐孕育出不屈的希望和邪不压正,就像耶稣复活,孙丙这个民族领袖的灵魂复活在每个人的心中吧。

《檀香刑》读后感

如果莫言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是不会去读他的作品的,因为他的作品不是我喜欢的那种风格。不过,我现在已经读完 檀香刑 好几天了,谈不上喜欢,但印象深刻,所以还是写几句读后感,略表附庸风雅的感受。檀香刑 一开读,就是莫言那种泥沙俱下的语言味道,经常大片用排比句,用赋体,用押韵,我第一个感受就是,以前不喜...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怎一个哀字可说,怎一个悲字了得。读罢,耳边始终嘈嘈杂杂,只剩下咪 唔 咪 唔与火车呼啸而来的轰 轰。无言 困惑 难受便是我唯一的感觉。这是一出悲剧,哦,不,可以说这是好几出悲剧,是孙丙的悲剧,是赵甲的悲剧,是钱丁的悲剧,是眉娘的悲剧,是 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奇书了,故...

教师读莫言《檀香刑》心得体会

去年下半年,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趁着 莫言热 我拜读了先生的 檀香刑 也算是赶了一回潮流。说实话这是一部让我很纠结的 一方面它的结构很精巧,情节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而另一方面它在描写侩子手行刑时的那种冷静,甚至是冷漠的叙述,让人不寒而栗,不忍再视,看完这部 会有一种如大赦般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