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檀香刑读后感-读后感大全。
怎一个哀字可说,怎一个悲字了得。读罢,耳边始终嘈嘈杂杂,只剩下咪-唔、咪-唔与火车呼啸而来的轰-轰。无言、困惑、难受便是我唯一的感觉。
这是一出悲剧,哦,不,可以说这是好几出悲剧,是孙丙的悲剧,是赵甲的悲剧,是钱丁的悲剧,是眉娘的悲剧,是……
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奇书了,故事的主体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制造出了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加入“猫腔”这一当地极具特色的民间戏曲形式,于是乎,浓郁的地方气息的戏剧韵文充斥全篇。
猫腔”,唱腔悲凉。一声高亢的悲鸣拉开了叙事的大幕,主人公依次登场,描眉画脸,上演了一出出精彩大戏,有情、有义、有忠、有奸、有欺、有叛、有爱、有恨、有痴情、有决绝、有残忍、有血腥……且不说书中所讲的爱恨情仇有多纠缠人心,单论书中浓墨重彩所描绘的——“刑法”就让人毛骨悚然!书中几次描写杀人场面,真可谓是寒气逼人,令我如刀在胸,压得实实喘不过气来:
被“阎王闩”折磨致死的小虫子,凌迟处死的钱雄飞,遭受“檀香刑”的孙丙,几处大刑。莫言可以说是用一种极其冷静的语调将三大酷刑从准备到结束娓娓道来,浓墨重彩,语言细致入微,似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与自己毫无干系,他的冷漠让人不寒而栗。到不是说作者是一位极具审美**的人,我想,他必有他的理由罢了。
**中人物繁多,个个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可在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当属赵甲了。作为大清首席刽子手,他的心必定是无比骄傲的,审美**,冷血无情、心理阴暗。作者多处用细致优美1的对话来变现他的性格特点,以一个全知的视角来展现一个杀人狂魔的病态心理,言语越是优美,就越让人感到脊背发凉,汗流浃背。
一场惨无人道的凌迟,却被他看做是自己的巅峰“杰作”,一桩檀香酷刑却被他称作“大戏”,我以为,作者莫言正是用这种反衬,将这些刽子手的阴暗**心理展漏无遗。
天下最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一句话却也道出了对世人看客的悲悯。
你如果活儿干得不好,愤怒的看客就会把你活活咬死,北京的看客那可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看客。”“这实际上就是一场大戏,刽子手和犯人联袂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罪犯过分地喊叫自然不好,但一声不吭也不好。
最好是适度地、节奏分明的哀号,既能刺激看客的虚伪的同情心,又能满足看客**的审美心。师傅说他执刑数十年,杀人数千,才悟出一个道理: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
面对着被刀脔割着的美人身体,前来观刑的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节妇淑女,都被**的趣味激动着。凌迟美女,是人间最惨烈凄美的表演。师傅说,观赏这表演的,其实比我们执刀的还要**。
”语言优美且犀利,可谓毫不留情,看客们早已经把这种场面当做一道景观,尽情的享受欣赏,甚至还对执刑者有所期待,对于被执刑者毫无同情与怜悯,虚伪如此!**如此!最后一句“观赏这表演的,其实比我们执刀的还要**”让人听后不禁振聋发聩,让人深感悲哀……
《檀香刑》读后感
如果莫言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是不会去读他的作品的,因为他的作品不是我喜欢的那种风格。不过,我现在已经读完 檀香刑 好几天了,谈不上喜欢,但印象深刻,所以还是写几句读后感,略表附庸风雅的感受。檀香刑 一开读,就是莫言那种泥沙俱下的语言味道,经常大片用排比句,用赋体,用押韵,我第一个感受就是,以前不喜...
《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 读后感。看完 檀香刑 的过程有点波折,它的结构及其新颖,是我看过的 里的第一例作者将跳跃的情节安置在一个 凤头 猪肚 豹尾 的大结构里,用具有各个人物以第一人称鲜明特点的语言穿插第三人称的描述,以最初的限知视角 全知视角 限知视角,这种视角的突然转换造成我暂时的阅读障碍,超前或滞后的混乱的话...
教师读莫言《檀香刑》心得体会
去年下半年,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趁着 莫言热 我拜读了先生的 檀香刑 也算是赶了一回潮流。说实话这是一部让我很纠结的 一方面它的结构很精巧,情节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而另一方面它在描写侩子手行刑时的那种冷静,甚至是冷漠的叙述,让人不寒而栗,不忍再视,看完这部 会有一种如大赦般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