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与道教》读后感

发布 2023-11-25 10:05:07 阅读 8540

《儒教与道教》读后。

1.不好读。

整体上我觉得这本书不是特别的好读。这个不好读到不是说它的主旨不好把握,而是它里面的句子不够通顺。本书考察的面过宽,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强。

本来是比较熟悉的儒教与道教,在韦伯的笔下,变得是那么的遥远与陌生。

2.错误颇多。

在具体的细节上,韦伯的不少论述都是有待商榷的。比如韦伯对儒教的理解。“子曰: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韦伯的理解是“不管怎么说,孔子本人总认为妇女是彻头彻尾地非理性的人,同妇女打交道就如同跟小人打交道一样困难,对这两种人宽容一点,他们就会失去距离;对他们严一点,他们又会抱怨。(第212页);“三人行,必有我师”,韦伯的理解是“据说是孔子说的,意思是:

我服从多数。”(213页);论语中有“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韦伯的理解是“据说,孔子自己声明,他曾试图从自己胸中创新,通过单纯的思索前进,但直到晚年都无所获,因此重新读书。

”(第214页)类似这样的表述很多,通过这些表述可以看出,韦伯对儒教和道教的认识是不准确的。所以,整本书看下来,韦伯的错误非常多。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儒教和道教稍有了解就能找出他的一些毛病。

3.把宗教简单化。

1)从纵向来看,不管是儒教还是道教,在中国历史上都不是一层不变的。那么,**宗教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就非常有必要要区分不同时代其产生的影响,而不能忽略宗教影响的时代性。

2)儒教和道教在中国不同阶层所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但是,韦伯好像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他看来,儒教和道教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是铁板一块的。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样。

4.一个伟大的外行。

韦伯对我们的启发,不在于他对宗教的具体论述,而是他的提问方式。他把中国未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归因于中国所信奉的儒教与道教,是这种特有的文化抑制了中国产生理性资本主义。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提问方式。

以往,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国没能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中国的生产力太过落后,当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国也会顺理成章地产生资本主义。韦伯思想的引入,给了我们另外一种答案,虽然韦伯的论述漏洞百出,但是他提出了另外一种答案,可以说是另外一种范式。

我到现在还记得本科时初次接触到韦伯时的震撼。当时刚刚高考完,初入大学,还没有接触过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韦伯的出现,让我知道马克思的解释有可能是错的,或者至少说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是一次世界观的颠覆与重建。今天我知道了,马克思和韦伯的思想都是他们自己的一些见解,无所谓谁对谁错,或者说谁的更好。每种范式都能解决一些问题,也都有一些问题是它所解决不了的。

读后感作文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读后感

记得第一次看 理智与情感 的时候,大概还是初中,好喜欢那个活泼泼的妹妹,或许是那时候的凯特渗透了一股子古典纯真的美丽,实在是太过动人。很清晰地记得,玛丽安说,我读的书越多,越不可能遇到真正的爱情。然后就想起布兰登上校跟着歌声走进来,看到钢琴前的玛丽安,阳光撒在脸上,光晕一地,那真是如画一般,入情入景...

《父与子》读后感读后感

第1篇 当拿到 父与子 这本书时,我就被封面深深地吸引了。父亲圆圆的脑袋,胖得像气球一样的身体,让人感觉随时都可以飞起来。儿子蓬乱的头发,瘦小的身躯,咋一看,真有点像邋遢大王。既然是 父与子 我就让爸爸跟我一起读这本书。我们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有些有对话的,我就和爸爸分角色朗读。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

父与子读后感读后感

父与子读后感 读后感。篇一 父与子读后感。今天看了父与子之美味天降,内容如下 有一天,父亲带着儿子去买烧鸡,回来的路上,想着马上就能吃到美味的烧鸡,父子两个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真是忙 错,走得越快伞兜起来的风也越大,结果大风把伞连同烧鸡一块刮走了。父亲和儿子大惊失色,跟着雨伞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