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民自传》读后感。
苏世民自传》读后感。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记录了这位黑石集团创始人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不同的人,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不同的视角。
花了几个星期读完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去看待这位作者。
在这本427页的书中,苏世民好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黑石集团,以及他所发起的其他项目里。在他创设苏世民学院时,为了建设一个理想的书院,他亲自关注建筑细节,到书院建成时,往中国跑了有30次。到后来面试学生时他会亲自接待所有的候选人,如果有被录取的候选人犹豫不决,他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去说服候选人。
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投入,不仅源于他过人的精力,每天可以只睡5个小时,更是我们强调的,企业家“内在驱动力”的体现。苏世民在书中谈到这一点也说,“把时间和精力投入自己热爱的事物”,这比为了名、利、乃至他人的敬仰和尊重而做事,更容易获得成功。
从苏世民身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这种内在的动力,是从他的母亲身上继承下来。在他10岁,在父亲的商店打工时,已经不断在说服父亲,把他们的店尽可能的往外扩张,去开更多的分店。在他写这本书时,他甚至认为“一个人可以学着做管理者,甚至可以学着当领导者,却无法通过学习成为企业家”。
我们在投资中,重要的一环**估管理层,最看重的因素就是, 1 -实际控制人是否具备这种内在驱动力。其实这对我们每个人,在企业经营领域之外也是一样,为自己的兴趣而工作和生活,更有可能获得持久的幸福感和比较好的效果。
苏世民展现的另一个特质也很有代表性。一方面,他追求对黑石集团的掌控力,保证公司的战略方向按照自己的设想前进,这一点在黑石上市时体现的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管理上,他充分放权,信任职业经理人团队。
特别的,在决策流程和组织架构的设计方面,他的做法很像达利奥在桥水倡导的“创意择优”。决策过程透明,普通员工可以自由表达看法,通过各种机制设计,实现内部的充分讨论和平等交流。黑石集团每周一早上的例会,所有的投资团队都会参加,员工无论年龄大小、级别,有质量的思考都被鼓励发言。
他们希望达到的是,决策结果是团队成员最好的主意,而不是苏世民本人的决定。在黑石进行希尔顿项目时,苏世民的意见跟下属乔恩相左,但最后公司还是按照乔恩的建议进行了投资。
这也是我们投资中,评估企业家时,关注的一个方面。具备这种特质的企业家,更有可能带领公司走的更长更远,特别是在他离开后,公司保持健康运营的概率更高。当然,处在不同行业,要求可能会不同,也不能简单一概而论。
互联网、科技这些处于变化中的行业,组织扁平化、创意择优对公司的意义更大。而大部分的传统制造业,行业相对稳定,很多时候比拼的是公司战略的执行能力,对管理层和组织架构的要求也不一样。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读后感
完成了米歇尔的 成为 这本书,今天我接着又开始读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此刻我家甜甜对着世界地图在读世界名画。挺有意思的孩子。第一她就对经济很感兴趣,读了很些本经济的书籍,第二她对艺术很感兴趣,一本关于名画的书籍她读了很多遍了。从故事结构到这类非故事结构的书籍,她都很喜欢,我最惆怅的就是甜甜对阅读感...
俗世奇人苏七块读后感
这篇文章写了苏七块是一名大夫,本名苏金散。他手下动作 干净麻利快 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只听 咔嚓咔嚓 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苏大夫有一规矩,看病前必须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瞧病,否那么绝不搭理,别人就在背地说他是苏七块。一天苏大夫正打着牌,一位三轮车夫捂着摔坏...
读后感《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读后感 李开复自传 读后感。上午在网上关注图书,看看有什么好看的书值得读一读。逛新浪读书的时候看到了李开复的自传 李开复唯一自传 世界因你不同 最近网络上最火的无疑就是李开复先生辞职事件了,一下子不仅把google 了一把,也给李开复博士的创业项目 创新工厂做了一会宣传。此自传写得很简单,花了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