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四有教师”看法之。
—以学生为教育教学中心。
近几周,我们学校老师都在沸沸扬扬地讨论“四有教师”这一新生派事物。为此,我认真研读了***总书记2024年教师节前夕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深感触动。****提出了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让我看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
2024年我被学生投票选为“我最喜爱的老师”,是我任教十九年来最崇高的荣誉,而****的讲话,又让我树立了新的目标。
****说:“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离开了尊重、理解、宽容同样谈不上教育。
”我自己是从事语文教学的,学术界经常提的一个观点叫“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所说的“尊重、理解、宽容”也反映了教育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一、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放在对等的地位来进行交流,树立平等的教学思想。教学是平等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也是平等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也同样受到教育。不是说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称兄道弟才是尊重,也不是说在毕业答辩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百般挑剔就是不尊重。
作为老师,要对自己的每一堂课负责,你站在讲台上时讲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把每节课上好才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尊重。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学生要学会尊重老师。
实际上尊重应该是双向的,学生应该尊重学生,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我们究竟该怎样尊重学生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关注和尊重学生:
首先,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的爱学生。爱是尊重的基础,如果离开了对学生的真爱,尊重只能是虚假的形式。尊重学生不是每日甜言蜜语,也不是对学生的行为事事迁就,而是相互间的一种信任,是一种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唯有发自肺腑的爱,才能产生真正的尊重。其次,正人先正己,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简单。作为老师,很多时候我们一张嘴就能说出学生的一大堆缺点:
不守纪律、不尊重老师、作业不能认真完成、以自我为中心……试想,如果我们能站在一个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先审视一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是否把学生看成了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我如果处在学生的位置上我会怎么做?
想好这些问题然后再审视学生,也许我们眼中的有些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再次,深入理解尊重的内涵:尊重不是顺从放纵,也不是简单地给学生面子。
它需要我们老师更多地在课下单独与学生沟通交流,打开学生的心结。而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更是尊重学生的更深层次表现。
二、理解学生,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创造和谐的教学关系。关于理解,还记得,处于学生时代的我们总是嘴里高呼:理解万岁!
理解,家长对我们的理解,老师对我们的理解,这些都是我们一直渴望被实现的。而静下心来想想,我们需要被理解的到底是什么?是努力过后,失望的成绩,容易挫败的心理,还是来自父母的压力和同学之间的竞争力。
我想,当时可能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和老师之间以朋友身份的沟通。
理解需要沟通,就沟通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磨去“棱角”,消除学生的防卫心理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通常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一种是民主的、平等的态度,教师对学生关怀备至,态度和蔼可亲,双方沟通融洽;另一种是独断专行的、**的态度,学生常遭到教师的大声呵斥,教师常对学生瞪眼睛、板面孔甚至体罚学生。
采取后一种态度容易导致师生之间发生冲突。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应把“粗暴”的语言磨去些“棱角”,使语气变得柔和一些,这样学生在聆听时会感到自己是被尊重、被信任的。“软化”语言,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防卫心理,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交流氛围。
(二)、建立同理心,促进师生间的理解和认同。人际沟通理论指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同理心是师生沟通的润滑剂,它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实现师生沟通。
心理学家把“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出发来看待事物,使双方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察各自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感受”称为同理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了解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让对方了解到你愿意为他着想的意愿。
这就要求教师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以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待事物,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察其思想和行为,了解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并有效地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感到被理解、被尊重,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从而建立一种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在同理心的基础上,师生双方才能相互认同。我国学者陈枚对师生交往中的相互认同做过较全面的概括。他指出,师生间要达到相互认同,通常需要在头脑中形成“四个形象”的认知:
一是双方各自客观存在的本来形象;二是双方通过自省形成的自我形象;三是对方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四是自己在对方头脑中的形象。一般来说,如果对这“四个形象”的认知比较统一,师生沟通就会顺畅、愉悦;否则就会影响师生间认同关系的建立,甚至导致师生发生冲突。在正常的情况下,师生间的相互认知或多或少存在脱节。
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本人不善于或不能正确地表现自己,从而造成学生的误解;其次是学生缺乏洞察能力,对身边现象的推断或归因有误,如,把因自己基础差或不努力所造成的学业失败,归因于教师教得不好、态度不好等;最后是由于人际知觉效应,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刻板印象和偏见。因此,当师生之间出现认知冲突时,教师要更多地寻找自己与学生间的共同点,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力求达到“四个形象”的认知统一。
班主任巧妙地运用同理心来感化学生,可使学生从“自己人”的角度去领略教师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去接纳、尊重、理解教师,从而在内心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
(三)、设置心理沟通信箱,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师生交往中有时会发生对“规范”的冲突情况,这源于学生对规则和规范的理解失当。学生生活在特定的家庭和社区之中,家庭和社区中一些不成文的规范会影响学生接受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
如,有的学生在家中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常因一些小事而遭到家长的打骂。打骂损害和侮辱了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逆反情绪。学生很有可能把不良情绪转移到教师身上,认为“大人没一个是好人”,不愿与教师谈心。
设置心理沟通信箱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把心里话讲出来,“规范”冲突情况就有可能消除。同样的道理,对于那些不善交际、性格内向的学生,更要创设条件让他们把“当面不好说”或“说不清”的心事表达出去,这样才能更快地解开他们的“心结”,**其“心病”。
(四)、运用榜样激励法,平衡师生关系。教与学是师生进行双边对话并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追求教与学的目标方面都可能出现三种情形:
一是教师与学生追求的目标都很高,而且有特别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二是教师与学生追求的目标都很低,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三是教师与学生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呈一高一低状态。一般来说,追求高目标的教师和追求低目标的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更大,冲突的激烈程度也更强。尽管教师出于良好的愿望对学生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超出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承受能力,就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是“造反”。
师生在教学目标上的这些差异,必然要导致师生交往中的冲突。遇到这种情况,可运用榜样激励法,激起学生“别人行,我也行”的积极尝试成功的欲望,进而使他们产生模仿心理,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这份喜悦就会变成一种自信、一股动力,推动着学生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并持续完善自我。
实践证明,树立榜样、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可以增强师生沟通的实效。所以,沟通是理解的前提。
还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我的情绪波动很大,感觉自己总是努力了,可是回报自己的成绩却很是让自己失望,所以学习也没什么动力,只是现在想起来我很幸运,因为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她看出来了我的异常,于是她主动找我谈话,帮我解压,陪我聊天,到现在想起来,那些话在心里还是暖暖的,从那次谈话以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向前的脚步,而且一下子很明确自己的目标,我很感谢她,感谢她的理解,感谢她把我送入了大学的门槛里。现在,有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的“好管”,我觉得十分正常,在信息时代长大的孩子理应有更多的个性。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热爱学习的,他们从出生那天开始就对未知世界充满兴趣,他们只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就学会了直立行走,他们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就掌握了一门语言,他们的学习能力毋庸置疑,而之所以对学习感到懈怠,是因为失去了兴趣。
所以与其用点名的方式要求学生到教室,不如把课堂内容设计的更加精彩来吸引学生。
三、宽容学生,就是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我把教育比作种树,有的学生是桃树,有的学生是梨树,非要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就像把桃树种成梨树一样徒劳。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拥有一颗爱心是很重要的,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爱心,教师才会懂得怎样宽容学生。每当想起这番话我不由地想到这样一则事例:
一位班主任在上班会课时,有个学生向他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这位老师发现那位学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这位老师只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定很后悔……”说着,老师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笔,“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你吧。
不过我要告诉这位同学,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是好习惯,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10多年后,拿笔的这位同学大学毕业,在参加工作之前,拜访了那位老师,讲述了他那次拿笔的原因:“…如果不是老师的宽容,如果老师当场揭开这个‘秘密’,我就无地自容,我就不会有今天。正因为老师的宽容,我要更加勤奋地学习,报答老师。
”是的,有时侯,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有些学生只要我们老师拉一拉,就能成为好学生。如果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方法,就能毁了一个人,甚至酿成更为悲惨的结果。
所以说,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让人获得意外的收获! 教学的主体是学而不是教,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重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培养师生感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投入真情实感,善待学生,学生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老师,从心底里去接受老师、感谢老师,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基础,有效地进行教学也就不是难事了。
感情基础是师生合作的前提,但不能代表所有,教师的教学手段也非常重要。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看法和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用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力量,甚至让学生崇拜老师,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强制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还不如让他们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进行快乐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积极、热情地学习它。否则,就只是表面、被动地去掌握所学知识,遇到阻碍时就会放弃而难以持之以恒。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争做“四有”教师
关于什么是教师,唐代大散文家韩愈曾给出这样的定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很显然,在今天的教育形式下,传道授业解惑 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那么我们该朝着怎样的目标来努力呢?对此,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我们要做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好老师,要...
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争做“四有”教师
关于什么是教师,唐代大散文家韩愈曾给出这样的定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很显然,在今天的教育形式下,传道授业解惑 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那么我们该朝着怎样的目标来努力呢?对此,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我们要做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好老师,要...
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争做“四有”教师
关于什么是教师,唐代大散文家韩愈曾给出这样的定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很显然,在今天的教育形式下,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那么我们该朝着怎样的目标来努力呢?对此,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我们要做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好老师,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