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心得体会

发布 2023-10-15 06:50:05 阅读 5622

物理复习是帮助学生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贯穿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重组和深化物理知识的认知活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总复习教学。

1.物理复习的作用。

1.1 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认知活动开始的同时,遗忘也就开始了,遗忘与保持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预防遗忘、巩固知识的最好方法是经常复习,通过复习使旧知识得到再现、深化、活化。

1.2 温故知新、拓宽加深。

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实际上是一个知新的过程。复习是否能达到巩固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对知识内容的重新组织,以及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达到横向拓宽、纵向深化的目的。

1.3 发展能力,综合提高。

通过概括而系统地复习,可以进一步掌握研究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助于系统得把物理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启发,使学生的概括和整理知识的能力、记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较大提高。而且由于揭示了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有利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热现象”复习教学说明。

2.1 突出重点,抓住特征现象,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界限,按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组教材,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2.1.1 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质内部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外在表现,是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之一。

温度计的使用属于初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的复习是很必要的。

2.1.2 物态变化: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理解物态变化,可以适当辅以物质的分子结构的知识:例如,描述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放热,首先明确物质由气态向液态、固态依次变化时,一般情况下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变慢(内能包括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要释放出能量,即放出热量;反之,物质由固态向液态、气态依次变化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变快,物体要获得能量,即吸收热量。同样,这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并不升高,此时物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扩大分子间的距离,使物体的分子势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了,而分子的热运动并没有变的更加激烈,物体的温度并不升高,同时也更好地说明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与分子的热运动程度有关。

这种将物态变化与内能相联系的教学设计,打破了教材的章节界限,增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

2.2 在拓宽知识横向联系的同时,应抓住所涉及知识的物理特征的分析,体现物理知识的基础性、规律性。

例如,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气”现象,应明确在这个现象中物质原来的状态是气态,后来的状态是液态,物质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因此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这样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冬天向手哈气,可以使手变热;被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

这种将知识基础化、规律化、特征化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养成**问题的方**,也符合新课程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2.3 要了解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上混淆不清的地方,有针对地设计情境和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来澄清混乱的认知,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例如,霜的形成,以往学生一直认为是凝固现象。首先,使学生明确物态变化过程中,只要物体的内能损失达到一定的量,物体发生一定状态变化,足够的量变(内能的变化)引起相应的质变(物态的变化)。然后,使学生认识到夜间大气中的水蒸气(气态)骤冷,内能大量损失,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2.4 恰当编选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练习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深化、活化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并从中总结,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选编的练习应体现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同时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遍性。

例如:1、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剥去包装纸,冰棒“冒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c、冰棒放入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d、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固现象。

2、对于中暑病人施救时,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是在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是因为酒精要吸热;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来冷却食品,冰的冷却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3、在教室的地上放一盆水或泼一盆水,哪一种降温效果更好?为什么?

这种题型具有一定新颖性,对学生认识生活、自然现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液化等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具有定性说明。

4.四点建议。

4.1 复习的目的是综合提高,而课堂则是复习的主阵地。

课堂上的复习内容是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课前应以课本为主,认真看一遍有关内容回顾一下知识要点和解题要领,以及曾经出现过或现仍存在疑点。上课时要注意理解老师是怎样理清知识的条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的;注意老师是怎样处理综合问题的。

下课后还须多想,从自己易于理解的角度把知识梳理一下,从而将课堂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4.2 理解知识,记忆知识。

毫无疑问,复习重在理解知识,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掌握它,运用它。否则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学习效果就差。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科学的精髓,一定要设法弄懂,并常常记忆。

有同学认为,只有文科内容需要记忆,理科只需理解就行了。其实物理学科除了理解外,适当记忆是很必要的。如基本公式、单位及换算、基本常数、实验目的和原理等,这些内容只有适当的记忆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对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解题速度都有帮助。

4.3 加工整理,自制学习卡片。

现行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列军属的。到了总复习阶段,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去考虑,把各章节的知识重新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网络。一般按力、光、热、电学等分类进行,从而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后的知识,若把一些基本点、重点、难点、知识间的联系要点、易错点等制成学习卡片,可以节省以后再复习时间。在考试前只要翻一翻,其精华即可尽收眼底,不必对着厚厚的书本而难以下手了。

4.4 精选参考书,意在充实自己。

选择适当的复习参考书对提高复习质量,确有益处。一般精选两本为佳,其中一本以解题思路为主,用来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另一本相当于题库性质,用来练习反馈,发现不足或薄弱层面。在时间安排上,首先要保证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看参考书,切不可顾此失彼,拈轻弃重而冲淡对课本的复习。其实****,尤其是中考时的选拔性考试,试题内容大都源于课本,近90%的题目为课本中的原题或变形题。使用参考书切不可搞题海战术,一定要针对自己的情况,有的放矢,量力而行。

初中物理心得体会

我们学习物理,几乎都是掌握知识点,然后用知识点分析推理物理现象,从而到达融会贯通。那么我们应该不要着急,按部就班做几件事情 第一,要整理学过的知识点,把知识点分门别类记录在本子上,便于查询和复习。知识点的整理对于任何一个人都很重要,越整齐摆放的东西,找起来才越快。知识点也是一样,为了便于查询和复习,...

初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物理中考培训心得体会

王昌奎老师的专题复习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总之通过一天的学习,收获很多,感慨不少。我决定我校的物理中考复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订好计划。制定切实有效的复习教学计划,夯实各阶段的复习工作。复习课要做到让学生有新鲜感 有兴趣。复习课做到两变 即变观念 知识与能力,主体与客体 变方法。按三轮进...

初中物理研修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我认识到旧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想做一个合格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阀,必须有一种新思路,一种新理念,这样我们才能跟上现代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这次培训,通过讲座 看 研讨等这样的形式使我们知道了新的教学思路 新的教学方法 和技巧等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