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中考物理A卷超详解 1

发布 2023-09-17 19:34:13 阅读 1804

重庆市202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a卷解析。

中考命题专家试卷评析。

综述】一、总体分析:

重庆卷今年分为a卷和b卷,a卷共分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实验与**题、论述与计算题四种题型,共20道小题。在题型和题量均与2023年保持一致。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难易度和创新性等方面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趋势,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实际,突出对学生基本物理素养和科学**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1、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从2023年中考试题可以看出,各板块的比重都没有发生变化,这充分说明我们重庆市的中考求的是“稳”。为了突出试题的选拔功能,今年在202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难度,难度系数略低于0.7,这也属于稳定范围之内的。

新的《物理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中,行为动词的对象有较大变化,增加了“焦耳定律”,所以2023年的重庆中考也与时俱进,有一些合情合理的变化,如:第3题就考查了电流的效应。

2、力“强”电“弱”

2023年重庆中考试题呈现电“强”力“弱”的特点,但由于如果力学基础不扎实,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会很困难,故在2023年加强力学的考查,比如:第8题和第20题,作为压轴题都是对力学知识的考查。

3、物理“生活化”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注重生活实际的体验、观察、实验、总结,注重物理知识实际应用的考查,如:“玉兔号”月球车、“全碳气凝胶”、“火炉”重庆、重庆应急处置小分队的民警驾驶“风火轮”巡逻等都出现在了试题中,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重视实验**,突显学科特点。

注重学生亲手做过的实验,重在过程体验和方法应用,**过程紧紧围绕课本,如第16题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就是课本实验的再现,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实验中了解各个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步骤,找出关系;其中,第(4)问是利用浮力测液体密度,是该实验的拓展,也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具体来说,该试卷有如下亮点:

亮点展示】评分说明:1~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答案】c

解析】规律总结】估测题是重庆中考的必考题之一,每年都出现在选择题中,分值都为三分。涉及的常考估测量有:质量、长度、速度、时间、温度、大气压、电流、电压、电功率、声光的速度等,并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接触的事物为基础来考查,设题方式比较统一,考查形式为文字叙述,难度较小。

方法指导】解答估测题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1)熟知常见的物理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3.6 km/h,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为100g=0.1 kg;

2)熟悉与生活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如:人的正常体温为37℃,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18 cm,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

3)学会用熟悉的物理量推测一些物体相关的物理量,如:正常中学生的身高1.5m,他的高度小于门的高度,可以判断出门的高度约为2m,而一层楼的高度约是两个中学生的高度,可以判断出一层楼约3m;

4)将一些不熟悉的物理量转化成自己熟悉的物理量,如:判断中学生爬到三楼所做的功时,我们已知中学生的质量为50 kg,爬到三楼的竖直距离为6 m(即两层楼的高度),根据w=fs=mgs计算出中学生爬到三楼所做的功等。

归纳整理】下表列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估测量:

2.【答案】b

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近视眼是凹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矫正视力的;故符合题意。c、水鸟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不符合题意。

d、射向夜空的灯光是直的,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规律总结】光现象的识别主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辨别。只有2023年的出题方式比较新颖,命题**全部是光学仪器。

综合来讲重庆中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是每年必考,设题方式比较统一,难度较小。

知识辨析】对于光现象,区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介质”,光的直线传播是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的反射是光射到反射面后返回到同一种介质中,而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中,同时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搞清各种情景的成因及特点。

技巧点拨】遇到此类题时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通常情况下(如:“影子、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倒影”→光的反射、“折断、弯折、视力矫正、放大镜、彩虹”→光的折射等),然后解题时只要一一对应就可快速准确的解题。

归纳整理】以下是整理的中考中常考的实际生活中的光现象:

3.【答案】a

解析】a、电烤火炉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加热的,故a正确。b、电风扇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c、电视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故c错误。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工作的,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d错误。

知识储备】(1)电流的热效应: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如电灯、电炉、电烙铁、电焊等都是电流的热效应的例子。

2)电流的磁效应: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蜂鸣器、电磁扬声器等都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

3)电流的化学效应: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电离等就属于电流的化学效应的例子。

方法指导】本类问题主要考查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只有认真把握它们的定义,才能真正区分它们利用的是哪一个效应。

4.【答案】d

解析】知识储备】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水的比热容最大;这个性质有两方面的应用:

1)可用水作冷却剂(吸热多)或取暖剂(放热多)。

例:①北方冬天,用热水循环来供暖。

初春傍晚,在秧田里灌水,可防止秧苗冻坏。

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2)沿海地区温差比内陆地区小,利用水来调节气候。

方法指导】在解决b选项,物态变化现象辨识题时,我们可以看物质是由的哪种状态,变成了哪种状态,再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现象。

归纳整理】以下整理的是中考中常考的物态变化现象,也可以记住下表所总结的常见例子帮助解题。

5.【答案】c

解析】a、用湿手摸开关,水是导体,会使人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该选项错误。b、电能表记录的是消耗的电能,该选项错误。c、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符合生活用电常识,该选项正确。

d、随意爬电线杆,很容易造成高压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该选项错误。故选d。

归纳整理】安全用电原则:

1)家庭电路引起人体触电的原因: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火线。

2)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使用三孔插座,将金属外壳接地。

3)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

4)发生了人体触电,应首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体将触电人脱离电线。

5)家庭电路中导线要有绝缘措施,避免人碰到导体,发生触电事故。

6)当家庭电路中总功率过大时,会引起电流过大,容易造成空气开关跳闸或保险丝熔断。

7)不用湿手摸开关、**头。

8)安装、检修电器应穿绝缘鞋,站在绝缘体上,且要切断电源。

9)禁止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禁止用橡皮胶代替电工绝缘胶布。

10)下雷雨时,不使用收音机、录像机、电视机、且拔出电源插头,拔出电视机天线插头.暂时不使用**,如一定要用,可用免提功能健。

11)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禁止学生在寝室使用电炉、“热得快”等电器。

12)不在架着电揽、电线的下面放风筝和进行球类活动。

6.【答案】b

解析】a、车在运动中所受到的一切外力都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车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该选项错误。b、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在车上再安装一台探测设备,即增大压力,则车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变大;该选项正确。c、以地球为参照物,停在月球表面的月球车相对与地球的位置发生改变,故是运动的;该选项错误。

d、车对月球表面的压力,受力物是月球表面;月球对它的支持力,受力物是车,由于受力物不同,所以,压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该选项错误。故选a。

易错分析】由于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不透彻,本题易误选a。在这里要注意: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它的前提条件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019重庆物理中考

注意 本卷总分 8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g 10n kg 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中。1 在图1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bcd 2 在我国 三星堆遗址 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用极薄的金箔贴饰的精美 金器 可以被做...

2023年重庆中考A卷

皇后 声望 800 魅力 750 交际 750 智力 850 亲和 700 气质 700 道德 600 自信 750 信仰 200 勇气 600 谈吐 600 魔性 100 皇帝关系忘了,一直见就成青楼 1 皇后警告 1 1 每个月必须去大明宫。2 每个月必须温柔说教。星宿 井。12岁。1 育幼育幼...

2023年重庆卷物理

绝密 启封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重庆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6分 14.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 不计分子势能 a 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b 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 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 d 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答案 d解析 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