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程领导故事》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3 阅读 7445

课程为谁为何而设。

读完了《我们的课程领导故事》,让我的内心热血澎湃了好久。是啊!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及落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背后是一群辛勤付出的教研团队乃至整所学校全力以赴。

课程开设是否成功的最直接的检验者是参加课程的主体——学生。学生的青睐是对课程开发者最大的褒奖和欣慰。

在转班风波平息记》中的老师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文中因学生要求转班引发老师的思考,从中发现自己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方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虽然在该老师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虽然班内没有出现这样的转班风波,可是如果我们长久地沉浸在自我设置的满意状态的模式中的话,也许学生不会明着要向你要求转班,可是课堂内会逐渐失去明亮的眼神,失去专注的神情,取而代之的是逐渐的麻木和冷漠。

将课外搜集到的资料用精美的ppt呈现,在有限的时空内,将文学常识和学生分享。这样的课堂知识容量很大,可试着一想:学生也具备搜集这些知识的能力,如果教师的作用仅在于搜集——呈现。

那课程教师的专业性何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何在?结合《我们的课程领导故事》所学,这不仅引起了我的担忧。

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减弱,而教师也仅仅在“灌输”。

如何寻找出路?我是否可以学习文中的故事,依葫芦画瓢?

设想:确定一次文学专题活动,邀请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如了解“三苏”,这一文学常识时,可以分组搜集苏轼、苏洵、苏辙其中一人的资料并制作成ppt,以组为单位在全班汇报,汇报结束后,可以通过演苏氏家族的小故事或办手抄报,朗诵其诗词来总结反馈本次学习。

我想,这样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肯定获益匪浅!至少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读完整本书,感触颇深之处在于课程为谁而设?

课程的开发,首先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否则会成为无效课程,失去意义。

读后感《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读后感 我们的地球 读后感。我们的地球 读后感。读完 我们的地球 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地球一一她原本美丽,充满着活力。无数动植物在她身上成长,溪水哗哗,小鸟啾啾。一切是那样安宁和平。数万年以后,地球变了样。她身上多了一种生命一一人类。他们具有聪明的头脑,用木头取火,用木材建造房屋。随着科技的发展,这...

故事读后感红色故事读后感

故事读后感。红色故事读后感。这天,我读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王朴的故事,有刘胡兰的故事,有董存瑞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王二小1929年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 扫荡 而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

读后感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轻轻合上 雷锋的故事 的最后一页,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雷锋是一个穷苦人家长大的孩子,他在二年中陆续失去了家中所有的亲人,是党收养了他,供他上学读书。所以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且决心一定要报答党的养育之恩。雷锋同志是一个普通的运输兵,然而他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