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张老先生指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需求量和成交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量是抽象的,是指消费者的欲望或者意图,以成交量来代替需求量是不对的。
那么区分这两个概念之后遇到的问题就是,既然需求量是不能被观察到的,那么又如何让需求定律被验证呢?张老先生是这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假若需求定律是对的话,那么在某种可观察到的情况下,‘甲’的发生会导致‘乙’的发生,而‘甲’与‘乙’都是可以被观察到的事实,这就是本身可以被验证的需求定律所推出来的可以被验证的含意。
”这个转化当然非常巧妙,但是如何转化,,“甲”与“乙”应该如何寻找?这点在书中没有得到解答。
在没有解释力的理论中,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有一种是“被推断会发生的现象没有限制”。假若我们说,“甲”的出现会导致“乙”,或“丙”或“丁”或“戊”等等的出现,好像永无止境似的,那么这个含义就不能被否定或推翻了。这种就是经济理论中的不均衡的情况。
有现象限制因而肯定,也从而获得可能被否定的含意,叫做均衡。老先生认为经济学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点的“均衡”是另一回事,它只是概念,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在与科斯关于经济学中的“均衡”与“不均衡”是否应该取缔时,老先生给出的理由是这两个概念可以作为判断被推断会发生的现象是否有限制来存在。
这里的疑问是,为什么要用均衡或非均衡来定义所谓限制呢,还美其名曰“挽救”均衡与非均衡这两个概念?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呈反方向变动,而收入效应与**呈同方向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但是需求定律说,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就说明假如某商品**下降,那么其需求量一定是增加的。
如果这个定律被推翻,那么整个经济学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关于吉芬商品是否存在的认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张老认为吉芬商品在逻辑上是对的,但是单从个人需求那方面看,吉芬商品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因此吉芬商品不可能在市场成交。换言之,如果吉芬商品真的存在于现实世界中,逻辑上它只能存在于鲁滨逊的一人世界中,因为人与人的竞争淘汰了吉芬商品。因此吉芬商品的存在并不影响需求定律的。
如果整个市场只有甲、乙两个人,两个竞争者对某商品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倾斜的,那么交易可以发生。如果甲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上升的,甲在价越高的时候越买,而乙的需求曲线是向下的,价越低越买,那么交易就不可能发生,因此,张老先生由此推出,在竞争的市场中吉芬商品不可能存在。从数学上来说,如果甲的向右上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时,那么此时没有稳定的均衡,在这个意义上是观察不到吉芬商品的。
但是,若需求曲线的斜率小于供给曲线的斜率,则存在均衡,那么在均衡点,**上升需求量增加,此时却是可以观察到吉芬商品的。综上,张老先生的分析并没有考虑到需求曲线的斜率小于供给曲线的斜率这一情况,或者说他是自动排除了这一情况,大体上认为由于竞争的存在而观察不到吉芬商品。
张老先生在谈到吉芬品时并不认同大陆以及香港的教育权威对于inferior goods的翻译,而应该用他的“贫穷商品”,他认为收入增加,转喝葡萄酒,不喝或少喝啤酒,那么啤酒就是贫穷物品,此时“啤酒不是次货,也不是次选,也不是低档。”这点让人匪夷所思,在收入增加后,消费者在啤酒和葡萄酒两者中选择了葡萄酒,那么啤酒就自然的相对于葡萄酒成为了“次选货品”,也成为了相对而言的“低档品”和“劣等品”。我认为所谓贫穷物品或是劣等品或是次选货品代表什么远比他们应该叫什么来得重要,无需在翻译上计较。
在成衣配额的分析示范中,张老先生以自己的一篇文章《配额:前车可不鉴乎?》来显示需求定律的威力,大略是说美国对于香港的配额约束实施后,香港出口成衣的质量急升,**也提高了,张老先生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解释。
他认为“配额引进之后,成衣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受到约束,使配额的每个受配者在某程度上拥有一点垄断权,配额之价代表着垄断租值,而这租值的存在容许持有配额的竞争者提升成本,因而容许成衣质量的大幅提升。成衣质量的大幅提升于是可分为两个部分看:其一是需求定律强迫质量上升的选择;其二是配额租值给予成本上升的空间。
”首先,张老先生认为配额使得竞争减小,受配着拥有垄断权,从而利用租值提高成本。但配额的取得只是使得取得配额的香港的成衣制造商在香港原先的所有成衣制造商中占有垄断优势,但实质上取得配额的香港成衣制造商的竞争市场在美国而非在香港,这两者综合来看垄断优势微乎其微。其次,我理解的这篇文章的思路是指通过限制配额,从而取得配额的厂商成本上升进而成衣**上升,为使成衣在美国保持一个较高的零售价,所以成衣的质量不得不上升。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匪夷所思的由成本决定而并非由供给和需求决定了。
正如张老先生在序中所说,《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其内容并不是众所周知的经济学知识而是老先生对世事的独到的看法解释,比如对功用理论可以不用的看法,对水与钻石悖论的新的认识,对需求第二定律的反驳以及对科斯定律的质疑等等,这些都给我们的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张老先生的自信是无人可比的,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可以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引起了读者们的巨大的争议。
挖掘客户需求读后感
挖掘客户需求。众所周知,销售的过程就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我们所有的销售都是围绕客户开展的,没有客户,销售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去找到客户内在的需求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次学习教会我们要通过提问 聆听去深挖客户的需求,找到客户需求的关键点。比如 我们去拜访客户的时候向其推销钢板,很容易被以各种理由客...
心理效应学说读后感
刚刚拿到任顺元写的 心理效应学说 一书,我随手翻了翻就被里面一个个简短而有意思的标题吸引住了,于是我便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读完发现,书里面的每一个章节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教师的导学育人水平而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而且还列举了众多的试验数据和名人故事,令我觉得这的的确确是一本为教师而写的好书。所谓心理,就...
科学读后感
读 最脏最脏的科学书 有感。从小就热爱科学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也随之膨胀。其实科学无处不在,这些在生活中的科学,都能在这本 最脏最脏的科学书 里面找到。在炎炎夏日中,一只只蚊子在眼皮下飞过,有把原本洁白的 上增添几个大包。啊!真痒啊!这是我突然想起那本 最脏最脏的科学书 说,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