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1 阅读 2540

苦难中挣扎出的美景。

—读《我与地坛》有感。

对史铁生有模糊的了解,残疾人,大概会打感情牌云云,通读全书却是惊艳。

修辞的收放无疑是自如的。读来只觉生动,若不抱着寻觅的态度,各处穿插的种种修辞怕是毫无知觉的。任何一个例句拿来判断,你会立刻得出结论:

哦,这是拟人。哦,这是比喻。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任谁都不会注意。

作者是把修辞句当做普通的句子来写,句句都太过于亲切地融合进去,没有半点的别扭,这句话本该就这么写,而非硬生生添了成分。

我更喜欢他的语言。他在地坛中枯坐的时候,眼里堆积了太多景色了,而描写出来却丝毫不泛滥,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两个句子是相似的,每个形容词都像是深思熟虑过,无比自然地镶嵌在那,于我而言略显生僻又绝对能理解的书面语所占比重更是不小。毫不夸张地说,他能把眼前一段残败的古墙给写出百花斗艳的风采来,又绝不叫人觉得夸大了事实。

甚至有时你会觉得,他把单纯的风景,上升到精神的层面来了。

他在精神层面的引导,哲学似的描写,常让我觉得像个抑郁症患者。这不奇怪,他在死神的镰刀追赶中逃亡过,也一度心灰意冷乃至绝望,以至于他写下最明媚的风景时,也一样带了莫名的压抑。他对生死的思考,深度和宽度,都远大于其他人,他说“奇怪,我注视着我也注视着我的注视”,像灵魂那样漂浮于过往上空,俯视自己的过去。

我常常就这样陷入了他的描绘,直到从现实的某个动静中惊醒,惊出一身冷汗——我不知不觉活进了他的生命。他把他的思考表叙出来,大多看不懂,便又开始觉得人故弄玄虚云云,于是反将回去寻那“故弄玄虚”的证据,却又冥冥中通晓了什么,要我表达,要我理清,依然是做不到的。

你看着他是在人生的种种苦难里挣扎,虚度了不知多少光阴,可他又确确实实已经跳脱出苦难,将最美好的前景呈现给你,一往无前,带着来自于苦难的压抑。

一个有文采,有阅历,有深度的作家,是很容易征服读者的。因为受到过苦难,所以他笔下的美景,更灿烂明媚。

我与地坛读后感《我与地坛》原文

精品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 原文。导语 精品的我与地坛读后感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暑假里,读大学的表哥借给我一本史铁生的 我与地坛 让我度过了一个充满了感动的暑假。史铁生是一位坚强的残疾作家,然而在他背后有位更伟大的母亲却很少有人知道。不经意间,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一组镜头 ...

我与地坛读后感

令我感动的爱。史铁生 我与地坛 读后感。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是史铁生在 我与地坛 结束时的顿悟,亦是我读这片短文最欣慰的感动。是的,地坛的古祭坛,地坛的老柏树,地坛的清晨地坛的夜,都是史铁生遥忆母爱的载体和依托,而我,通读过后...

我与地坛读后感

可是,痛苦滋养了生命。有时候,理智教我们做一些清醒的事情,可感情偏偏逆道而行。就好像曾经迷失在北京那座荒凉的地坛里而不得解脱的史铁生一样,纠缠,困惑。其实,一生走过,回头看来,浮生若梦,不如善待自己。最折磨人的不是沉沦,而是矛盾。当他看破生死,无所谓沉沦与积极时,怎样活和为什么而活便成为他心中永远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