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
王欣雨。9岁那年时,我去图书馆看书,看到了《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就看了起来。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父亲对教育孩子感悟和赏识的教育方法。
我很喜欢那里面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的确是这样,因为我们一生下来就是快乐可爱的。可是上学以后,有的家长总是注重那些分数,我们一考不好就会遭到一顿打骂,这些家长有体贴关心我们的想法吗?
有些家庭经常出现这样的一个镜头:
在父母忙的时候,孩子总在前面问个不停,父母会不耐烦的说:”去去去,煩死了,大人忙小孩打什么岔呀!”这些家长总是讨厌在他们忙的时候小孩来”打扰”他们。
可是家长们知道吗?在你们拒绝孩子的一刹那,已经把孩子的求知欲望伤害了!如果经常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对学习毫无兴趣了。
如果换种方法说:”乖孩子,我正忙着呢,我相信你一定会想出答案来的。”这样的话,孩子不仅会高兴,而且还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行。
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人的某个方面一样出色优秀,所以就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相比较,”人家楼下的小红吹葫芦丝吹的多好呀,你再看看你,整天除了玩,还是玩,长大会有什么出息。”其实哪一个孩子不想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呢?可是,玩是孩子的天性啊!
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啊!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是:赏识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奥秘。其实,孩子都是一个个不起眼的石头,由于家长的珍惜而提升了价值,最后变成了稀世珍宝。
同学们,我希望我们都能在赏识中快乐的成长。
篇二:《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
张爱菊。周弘对聋哑女儿周婷婷的成功教育是我们每个家长、老师学习的典范。
面对聋哑的女儿,周弘不是急于求成、粗暴相待,而是从动情赏识入手,遵循规律,翻阅大量资料,硬是用亲情的感化,使女儿在5岁时恢复了听力和说话能力,经不懈努力,目前,周婷婷已经大四毕业,准备考托福,周弘也写下了艰难的体会《赏识你的孩子》一书。
书中在介绍女儿认数时,女儿把一只手的手指数为”三个指头”,周弘开怀大笑说:”你太聪明了,才少数了两个。”一声笑,一句话,给孩子干涸的心灵注入了甘露。周婷婷的潜能一发而不可收拾。
由周婷婷的事例我不禁想到我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教室里坐得都是正常的孩子,如果我们也像这样进行”赏识”,那岂不是事半功倍?而往往当我们面对学习慢的、写字慢的、作业拖拉的学生时,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耐心和赏识。学生作业做得慢,我们一句话”就你慢,写不完留下来不准回家”;不会背书则是”你真笨,背不会不能吃饭”;作业拖拉的我们则是一教育、二批评、三叫家长,这几招用完之后就再也没办法了,开始给学生扣上”孺子不可教也”、”不开窍”、”脑子笨”、”基础差”“朽木不可雕也”……一系列帽子之后,就再也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问了,或者是任其发展,提起这些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叹息。
想想这些学生和周婷婷比起来,条件不知要优越多少倍,可我们的过早下结论则扼杀了孩子发展的潜能。
在问题孩子面前我们的烦躁阻挡了我们对这些孩子的清晰认识,工作的繁琐使我们无暇顾及这些孩子。在难得的空闲时间,我们也曾像周弘对待周婷婷那样要挖掘孩子的潜能,可往往半途而废,教学工作的繁琐,学校各种活动的冲突……我们不得不使这样的做法断断续续。回想教学的这些时间,我们有没有真正挖掘出那个学生的潜能?
或者对哪些学生不离不弃赏识到底?至此,我不得不佩服周弘的坚持,更佩服他那样细心与善于思考。当面对问题孩子的时候,我们是要静下心来思考了。
篇三:《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
再次读着周弘老师所著的《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我被周老师那种赏识孩子的精神深深地感动,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而在真正的生活中,面对自己孩子的缺点或者不足,听到不仅有抱怨的声音,看到的不仅是失望的情绪,甚至还有的是拳脚相加。不能说我们不爱孩子,也不能说我没有赏识的想法,只是我们在平时的做法中,多一些冲动,少了一些理智,在面对孩子不尽人意的地方缺少方法和情感。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为了孩子的功课而烦恼,原因是孩子的成绩考了第40名,而他们班只有40个学生,无奈之下,这位母亲只好向林清玄先生请教。林清玄对她说:
”如果我是你,一定会很高兴,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起,你的孩子就再也不会退步了,他绝对不会落到第41名。这就像爬山一样,以山谷为起点,惟一的出路就是向上爬。只要你鼓励他,和他一起走,他就一定能走出来。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缺少就是和孩子一起走的感受,没有真切的去想想孩子的感受。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如果都像周老师和林清玄先生一样,给孩子一个最低的起点,当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困难、挫折、不易和失败的时候,哪怕是最差的结果。我们大人应该有一个什么的心理准备?应该怎样去面?
是抱怨、苦恼、伤心、还是不停地去责怪孩子也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我爱孩子,只是我们的爱中加一些变质的味道,我们真的爱,却把爱变成了伤害。周老师的成功就在于他改变了自己的心态,用宽容的眼光,赏识的态度,给了孩子用不完的力量和勇气。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说句实话,每一个都需要别人的那种鼓励和肯定,不但是孩子,我们大人也是如此。
所以不论为人师还是为人母,当孩子在人生低谷的时候,那我们就以最低处为起点,不要让他们在”山谷”中一蹶不振,迷失方向。而是相信他们,相信他们心中都有那种积极向上的愿望,给予扶持和鼓励,一起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一起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正如文中一句话所说:
”哪怕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正是这样的态度,才使他的女儿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
赏识教育也许并不是周老师发明的,而他却把它做到了极致。我们也许没有他们做得好,至少我们也应该努力。
篇四:《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
读《赏识你的孩子》一书,我禁不住感慨万分。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的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作对了一道。
”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
”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象你这个年龄,这么难得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孩子一次做数学题不会,我跟他爸轮流讲结果还是不会,他爸火了——你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吗?不停地追问孩子,最后孩子的结果是孩子哭大人喊孩子不敢吱声了,气得孩子爸把作业本给揉了仍在地上……
当我把整本书认真读完后,自觉惭愧,心中波澜起伏,不能自已,从中学到的知识很多很多——作者的女儿天生耳聋,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学习和生活,可作为父亲的周弘,却不言放弃,想尽各种办法去教她,赏识她,鼓励她,哪怕她有一丝长进,也予以莫大的赞赏。这位伟大的父亲,以自己无限的父爱,帮助女儿走出了残疾的阴影;这个双耳全聋的女孩,不仅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而且连跳两级,成绩好得惊人,曾被评为为全国十佳少年,后成为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留美硕士,成为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等;这位锲而不舍的父亲,在探索女儿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找到了”赏识教育法”这一个教育的瑰宝,并将这一教充理念加以推广,成了一名特殊学校的校长,成长为一名教育专家。而自己的孩子不聋不哑有时自认为还挺聪明为什么态度上不能像周老师学习?
教育方法上不能跟周老师学习?为什么孩子一点点的错误我们就不能容忍?对孩子的短处、弱点总是不自觉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
为什么不能用赏识的目光凝视孩子?一连串的为什么在自己的脑海中不停闪烁。
读完本书后答案找到了——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潜能,问题是你有没有唤醒这种潜能。当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孩子时,就会多了许多爱心和耐心,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埋怨甚至暴怒。
反思之后希望自己能赏识孩子、善待孩子,发现、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闪光点。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五:《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
苗红霞。《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之所以广为流传并不是因为文质多么优美,而是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哲理——贪得无厌没有好下场。
是啊,人心比天高,正是因为老太婆的贪得无厌,至使最终守候她的仍是原来的旧草屋、破木盆。所以,老太婆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她的行为令每个人所不齿。老太婆是让人可气,可现实生活中作为家长、作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也在无形中扮演”老太婆”的角色?
作为家长,我用”拔苗助长”的方式对待我的乖女,虽然乖女才刚过7岁,可马上就上三年级了。可以说,我将乖女这棵”种子”早早”播在地里”,希望早日得到回报。但早早播下的种子,毕竟不合时节,她成长得异常缓慢,甚至有时候经受不住”风吹日晒”.
比如学习上,她虽不是过于吃力,但马虎、不认真的习惯却时常伴她左右;还有看图写话,每次她虽能说得很完整,但往往是文不对题……所有这些,都是我这个妈妈早早播种惹的祸。虽然自知让女儿早上学是勉为其难,但一见到女儿的考试成绩,自己还是抑制不住,总想拿她和考的好的学生比。难道自己不是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的”老太婆”吗?
想想也是,女儿本是一朵”秋天才开的花”,然自己却把她拿到”春天”来了,她会开出”艳丽的花朵”吗?如果这朵”花”能开出一个小小的”花骨朵”就已经很不错了,何况目前为止,女儿这朵”花”比”花骨朵”还要大些呢!所以,作为妈妈,今后我一定改变对乖女的态度,尽全力帮助她、鼓励她,使她这朵”秋天的花”在”春天”也能尽享阳光与雨露,在春天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在春天开出”艳丽的花朵”.
作为老师,其实自己也像一个十足的”老太婆”,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每当学困生考70多分,自己就找他们谈话,力求下次考80分;倘若下次考80多分,自己又要求他们考90分,达到优秀率。虽说次次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没有错,但给学生提的要求频率过快、波长过长。
所以,长此以往,学生感觉学习是件累人的事,慢慢就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自暴自弃。出现这种局面,怎能不说是老师的”老太婆”心理造成的呢?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尊重教育的规律,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规律,让他们在不断进步中找到快乐,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赶上”大部队”.
”老太婆”是可恨的、可悲的,所以我们千万莫做现代版的”老太婆”,千万莫让《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再重演!
《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
本文由河集二中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 源文件到本机查看。赏识你的孩子 读后感赏识你的孩子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 赏识你的孩子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 孩子成长的潜力有多大,怎样发现这些潜力,怎样把这些潜力释放出来?作者以他的实践从一个角度做了回答 ...
《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
赏识你的孩子 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 赏识你的孩子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 孩子成长的潜力有多大,怎样发现这些潜力,怎样把这些潜力释放出来?作者以他的实践从一个角度做了回答 从赏识入手。看了这本书,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的成功在于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细心地 ...
赏识我们的孩子读后感
赏识我们的孩子,激活他们的自信。读 赏识你的学生 有感。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朱桂芳。题记 心理学家威廉 杰姆斯曾说过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曾思索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许久。美国伟大的成功学家拿破仑 希尔小时候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家人和邻居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应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