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生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5:58 阅读 2030

自然与人生》是日本现代作家德富芦花的散文集,也是日本近代诗学文学的经典之作。德富芦花曾远游**,拜访托尔斯泰并受其启迪,从而选择远离喧嚣,迁居乡村,回归自然与大地,过起了身居茅舍、晴耕雨读的理想生活。

文学家对世间万物的体察总是更细微一些,于是借由自然体悟人生便成为了一种自然规律语汇。嵇康有“目送孤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华兹华斯也说,“如今我懂得了如何观望自然,时常从中听到幽静而又悲伤的人生**,它既没有激昂,也缺乏豪爽,却有再生和征服灵魂的宏大力量。”而德富芦花也是如此,他通过倾听万物来回归本我,通过体悟自然来洞见人生。这本书既是作者对自然的写生,亦是其对人生感悟的写生。

阅读这本书,我常常会为作者传达出的美感与哲思所打动。

霜晨也罢,凉夕也罢,即便如此白昼日光灿灿,还是夜半月光皎皎;山光也罢,草木也罢,无论是富士披雪、湘海朔风,还是白菊映月、古寺早梅;乡情也罢,野趣也罢,无论是河村八月垂钓碧鲈,还是青芦洲之上采集百合……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四时之景、草木之美、生活之趣无不尽收笔下。《自然与人生》中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却笔墨灵秀,经由作者富于妙笔点染过的文字极富格调。“有月美,无月亦美,在风轻露凉之夜,你不妨在林子里漫步穿行……耳闻毛序一般的虫鸣,大自然似的成了一只虫笼,真是妙哉。

”书中文字的美,不仅美在诗化的文字表达,也和美在他极细微的生活体验,更美在他对上大自然上于的深切热爱。《自然与人生》被誉为“对国民施行美感教育的良好教材”,自然之美是可以陶冶性情,开拓胸襟,引人向善的。

;《自然与人生》中有美,更有哲思,有理趣。”对于平凡事物,德富芦花常有不凡之思。看到鲜花或河水,他因起时光易逝之思:

“今天的蓓蕾,在翌晨变成了栗子。昨日的鲜花,今天只留下残影。”“竹叶漂来了,倏忽一闪,早已忘不见了。

亚历山大、拿破仑,莫不如此。他们今日何在?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

”透过的檐下水洼,他却看到了广阔:“莫道檐水浅,君不见万里碧空怀里抱?莫道檐水小,君不见蓝天水中照,落花点点漂浮?

……相比之下,人类世界显得何其狭隘。”

莎士比亚认为涓涓细流犹如万卷书籍,路边小石寄寓着神的教诲,大千世界处处可受到启迪。《自然与人生》就是此话的写照,诗意栖居、四时之美,令人陶然忘忧;而体悟生活,理趣盎然,却又别有滋味。

读书笔记。自然与人生读后感。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哲教取人熟读后感 一 鲁迅师长教师曾说,没有值失读二遍的书模板就一遍也没有值失来读。但。是如今人们读的书模板可能是只够读一遍的书模板,书模板虽然多却很能挑没一。二原有品尝的,值失读二遍的书模板去,但 哲教取人熟 倒是破例。正在拜读 哲教取人熟 之前,尔借实出有穷究过,正在那面有必要先相。熟一高哲教的...

《文化与人生》读后感

文化与人生 这本书是由贺麟先生编纂完成。下面请欣赏关于 文化与人生 读后感,希望你们喜欢!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 这是近读余秋雨先生 何谓文化 一书中对荣格名言的引用。从这句话的角度,我做两种理解,一是社会文化的熏陶和传承塑造了一个类型的人格群体 二是个性的人格形成是和他成长过程中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的...

《国学与人生》读后感

这学期的第二本共读书目是傅佩荣老师的 国学与人生 看过之后,颇有收获。国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传承数千年的密码。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呢?学习是因为我们不懂!或者虽然懂了却不做不到。如果不懂就无法传承,懂了却不去做就失去了民族的根!现在,面对现实社会种种弊端,人们越来越发现国学是解决这些问题...